看來國家開始更關注老年群體了。
當全國還在為“銀發出行權”爭論不休時,遼寧海城一紙新政直接撕開改革缺口——自2025年4月1日起,60歲以上老人可持IC卡免費乘公交(原來70歲以上免費),不過得劃個重點!早晚高峰(6:30-8:30、15:30-17:30)需自費,如此下來,老年人提前得到實惠,上班時段錯峰出行對于打工人特別友好。
這下大伙應該沒有那么大的怨氣了吧?
但看了一眼評論區,好像還是吵翻天了。
有人說:老年人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在高峰時段出行的,比如說接送孫輩上下學、晨練等,一旦錯過,孫輩遲到不說,夏天的時候太陽都老高了,那還怎么晨練呢?
更有人吐槽:要是高峰時段不免費了,有些老爺老奶甚至能跟司機吵一路,那不影響開車嗎?
上班族則吐槽:上班時間很多老年人擠公交車,所以我寧愿自己開個電驢都不敢坐公交。
不過很多人也表示支持和理解:高峰時段要真有急事,多花一兩塊錢坐公交也不是什么難事啊!
有人提議:要不就每個月都往老人的公交卡里打60塊錢?
這個提議看起來不太現實,人人都有那不相當于沒有嗎?
海城新政的核心突破在于“年齡下沉+錯峰調控”雙軌并行。
免費年齡門檻從70歲降至60歲,覆蓋人群至少會激增約十幾萬人。根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海城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為262,524人,占總人口的24.58%,這部分“年輕老人”恰是日常公交高頻使用者。通過限制早晚高峰免費,將老年人與通勤族的出行需求錯位,這樣能十分有效地釋放運力壓力。
這種“既要給糖吃,又要防蛀牙”的設計,本質是用時間換空間**——用非高峰時段的運力冗余,置換高峰時段的公共資源爭奪。
可以這么理解——“早高峰每趟車能多載15名上班族,相當于變相增加10%的運力”。
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才是王道
公交資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在高峰時段,大家都趕著上班、上學,公交上人擠人那是常有的事兒。如果老年人也能在高峰時段免費乘車,那年輕人的出行壓力豈不是更大了?
海城這次改革,把高峰時段的公交資源優先讓給年輕人,這不僅是一種對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更是一種對社會公平的維護。
畢竟,年輕人是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的出行效率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運轉效率。
而且,老年人在非高峰時段免費乘車,也能讓公交公司在其他時段增加客流量,提高運營效率,說不定還能減少一些運營成本呢。
政府補貼不是“無底洞
有人可能會說,老年人少坐公交,公交公司的收入就會減少,政府補貼不就得多掏錢嗎?
這話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實際上,政府補貼公交是為了保障公共交通的正常運行,而不是為了填補公交公司的“無底洞”。如果公交公司因為老年人少坐車就虧損嚴重,那只能說明公交公司的運營模式有問題。
海城這次改革,通過錯峰免費的方式,既能保證老年人的出行便利,又能減輕高峰時段的交通壓力,還能讓公交公司在非高峰時段增加收入,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兒。
至于那些擔心公交員工工資收入的人,大可放心,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肯定會考慮到公交公司的運營成本和員工的工資保障,不會讓公交員工“吃虧”的。
社會公平需要代際平衡
社會的公平性不是體現在對某一特定群體的過度照顧上,而是體現在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平衡上。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也不能讓老年人拿著政府的優惠當“理所當然”。
海城這次改革,既讓老年人享受到了免費乘車的福利,又避免了老年人過度占用公共資源,這種代際平衡的做法,值得其他城市借鑒。
所以說,海城公交改革的這第一槍,打得漂亮!
它不僅讓老年人提前享受到了實惠,還通過錯峰限制,避免了高峰時段公交運力緊張問題的加劇。這是一次對公共資源合理分配、社會公平維護的大膽嘗試。
至于那些擔心改革會帶來各種問題的人,我覺得大可不必。任何改革都會有陣痛,但只要方向是對的,就值得我們去支持和期待。希望遼寧省其他城市也能盡快出臺類似的改革方案,讓更多的老年人和年輕人享受到公平、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務。
在擠公交這件事上,沒有烏托邦
海城新政的價值,不在于它多完美,而在于它撕開了老齡化社會“既要又要”的虛偽面紗——當公共資源無法滿足所有人時,明規則永遠比潛規則更接近正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