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移民火星這個問題上還真做了不少的工作,我國通過“天問”系列任務構建了完整的技術驗證鏈:2021年實現火星著陸探測,2025年將發射天問二號執行小行星采樣任務,2030年前完成火星采樣返回工程。核心突破包括:自主導航與深空通信技術(保障探測器在5.5億公里距離下的精準操控)火星大氣進入與著陸緩沖技術(天問一號成功率達100%)
長征九號火箭研發持續推進,采用液氧煤油發動機技術,單程火星航行時間預計6-8個月,與當前國際主流方案持平。我國載人登陸火星計劃;2033年嘗試首次載人登陸,建立初期科研站。2045年前后構建可容納10-20人的半永久基地。開展封閉生態系統實驗,當前氧氣制備技術(如MOXIE設備)效率達6克/小時,但萬人級需求仍依賴技術突破。
雖然你看到的是甘肅的火星模擬實驗基地,但我們這可不是玩,我們這是真正的模擬實驗論證階段,火星土壤種植實驗完成第一階段驗證,垂直農場能耗比地球高300%。艙體屏蔽材料可降低40%輻射劑量,長期暴露仍存致癌風險。離心機模擬重力裝置完成原理驗證,設備能耗占基地總功耗25%,這些技術都是需要我們科研人員攻關的。
未來我國的宇宙計劃將是開源的,會加入國際月球科研站(ILRS)積累地外生存經驗,計劃共享火星探測數據。未來萬一馬斯克當美總統了,很有可能與我們合作。我們正好可以評估與SpaceX運輸網絡的技術互補性,或通過搭載星艦加速物資運輸。當前方案需30%以上資源依賴地球補給,突破量子催化反應等技術成為關鍵。
健康風險防控;模擬顯示200天太空航行導致腎臟損傷概率達37%,需開發新型防護措施。中國正通過“技術驗證→載人登陸→基地建設”的漸進路徑推進火星移民計劃,現階段更側重基礎技術突破而非激進殖民方案?,F在的技術還真跟不上馬斯克的想象力,就連馬斯克團隊的技術同樣跟不上他的想象。
雖然看上去馬斯克的想象不著邊際,但是科學家首先就要敢想,如果想都不敢去想,那更別提能不能做到了。萬事皆有可能,就像我覺得馬斯克或是美國未來的總統一樣,他屬于新一代的人物,特別務實的人。能看清楚世界格局與態勢,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非常大,現在我們覺得不可能,或許未來一切就變了,曾經誰能想到,如今的中國如此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