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在長達三個月的日內瓦會議中,中方同美國交涉,要求釋放錢學森回國,可換來的卻是美國一次次的敷衍和搪塞。
直到一卷煙盒紙寫的信,送到周總理手里后,事情才迎來轉機。
眾人都聽說錢學森的豐功偉績,可是否知道,當年錢老差點無法回到祖國效力。
錢學森能回國,多虧了一封及時送來的信,到底是什么信,讓厚顏無恥的美國大使約翰遜啞口無言?我國又給出什么誘人的籌碼,讓美國人終于松口釋放錢學森?
隨時局幾度更改人生方向
1911年,時正值辛亥革命爆發,亂世里人人自危,即使是名門也逃不過戰爭殘忍。
當年的錢均夫,同身邊人一樣,帶著妻兒到上海躲避戰亂,時年寒冬,在饑寒交迫的環境下,錢學森出生了。
錢均夫留學時,一直有教育救國的信仰,留學歸來一直從事教育事業,培養大批國語教師、推動國語運動發展。
時局動亂的年代,錢父一直致力于教育救國,積極參與愛國運動,教導熱血青年,參與民主革命。
父親為國、為教育奔走的身影,給錢學森留下深刻印象。
家教里的愛國主義教育,加上戰亂里人民受到的傷害、國家因為落后遭到欺辱,這些都讓錢學森從小便樹立讀書報國的信念。
錢學森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后來順利考入國立交通大學(現今上海交大)的鐵道工程機械學院,學習造火車頭。
當時的中國,因為沒趕上工業革命,機械建造落后西方太多,錢學森相信他的選擇勢必能為中國火車建造發展做出貢獻。
直到一.二八事變,錢學森看到在中國的天空上,日本飛機橫行、彈藥橫掃一片片土地,一聲聲刺耳的機鳴聲讓百姓苦不堪言,他明白了制空權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于是轉身投入航天工程、學習制造飛機。
終于,在1934年,錢學森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華留美公費生,隨后前往美國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錢學森發現了航空工程缺少理論指導,又再次選擇從航空工程師轉向研究航空理論,師從當時被稱為“百年難遇的科學奇才”的馮.卡門教授,他最后也順利獲得航空、數學雙博士學位。
錢學森幾度因為時局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后面深造過程中,在火箭導彈方向的能力更是得到顯著提高,這也為后來我國的導彈事業發展做了鋪墊。
回國前五年的監禁
錢學森為了回國,在美國經歷了長達五年的監禁。新中國成立后,正是百廢待興之際,錢學森也在此時收到了中科院院士曹日昌的回國邀請。
錢學森明白了,此時正是回國的時候,在收到信后即刻同妻子蔣英商量回國事宜,不日便向美國軍方提出辭呈。
此時,美國正是麥卡錫主義興起,民主人士大多遭到迫害,連錢學森也被牽連。
錢學森當時被銷毀了軍事機密研究資格,按道理他可以盡快回國,沒想到軍方領導金波爾看破了錢學森想回中國建設的心。
“錢學森一人就足以抵得上五個師。”金波爾一個電話,讓錢學森回國遙遙無期,期間不僅逮捕監禁錢學森,連妻兒都受到監視。
錢學森身體和心理上的受到非人折磨,不停審訊、不讓睡覺……僅僅半個月,錢學森便身體消瘦,不成人樣。
即使后面被保釋了,錢學森一家依然被監視和禁止回國,可見當時美國為留住他使出了許多卑鄙的手段。
一卷煙盒信
事情直到抗美援朝后,才出現轉機。1954年,我國在抗美援朝勝利后,在長達三個月的日內瓦會議中,和美國就留學生歸國問題進行了談判。
當時,不管我方如何要求美國釋放錢學森在內的留美學生,美國大使約翰遜始終不松口。
“錢學森是自愿留在美國!”
因為國內無法與錢學森取得聯系,美方最后甚至厚顏無恥的表示,留美是錢學森個人意愿。
眼看著日內瓦會議一天天過去,中國好不容易才能同美國談判,如果此時無法救出錢學森,那后面只會更加艱難。
正在此時,一封煙盒信幾經輾轉送到周總理手里。這封信原本的收件人,是蔣英在意大利的妹妹蔣華,模仿兒童筆記的家書里夾雜了錢學森的留言。
據了解,當時被特工監視的錢學森夫妻倆,想方設法冒險寄出了這封家書。
信件到了意大利后,才轉到國內錢學森父親的好友陳叔通手里,陳叔通知道這信的重要性,即刻托人交到中央,信件終于在日內瓦會議期間,輾轉周總理手里,這其中的艱險可想而知。
及時的信件,足以讓美國的無恥謊言不攻自破。
最終,中方在日內瓦會議上拿出證據,將美國狠狠打臉,提出將會釋放在戰場中捕獲的11名美國空軍。
眾所周知,培養優秀的空軍飛行員非常耗時耗力,美國覺得這個籌碼不錯,且為了挽回形象,不得已答應釋放錢學森。
1955年,錢學森帶著妻兒踏上回國的船,為了防止美國出爾反爾,他在回國途中甚至被多次提醒不要下船。心驚膽戰半個月后,錢學森終于順利下船,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國。
錢學森回國意義重大,帶動了我國科技的發展,進而增強國防實力,提升國際地位,深得黨中央和毛主席器重,他也不負眾望,讓中國人民脊梁硬起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