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茶喝出塑料袋,真是無了個大語。近日,有網友發帖爆料稱,在上海茉莉奶白某門店點的奶茶,吸管插進去發現不對勁,有東西擋著,隨后撕開奶茶封口后,從杯子里抽出一整個透明塑料袋,袋子上還有茉莉奶白的產品標簽,好家伙,這哪是喝奶茶?簡直就是開"垃圾盲盒"。
隨著輿論的發酵,3月23日晚,茉莉奶白官方發布致歉聲明,承認問題源于涉事門店操作流程疏忽,導致異物未被及時發現。目前門店已經閉店整改,品牌方表示將加強全國門店流程監督和員工培訓。涉事消費者雖然已經獲的1000元賠償,但是后續也需要門店給一個交代,奶茶里為何會有這么大的塑料袋。
其實茉莉奶白的食品安全并非個例。就在半個月前的315晚會上,蜜雪冰城深陷"隔夜檸檬片"的輿論漩渦,多家茶飲行業都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誰能想到短短幾天,風水輪流轉,終究是茉莉奶白為它扛下所有。有網友直呼,雪王終于等到了自己的“接盤”人,現在真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不僅如此,對比這次大家茉莉奶白的全網聲討,再看看之前大家對蜜雪冰城的態度,那可真是太雙標了。當時蜜雪冰城“隔夜檸檬”新聞被曝出時,評論區畫風清奇,有網友表示“4塊錢還要啥自行車”、“是我來晚了不是它不新鮮”。這“護犢子”的背后,到底是為啥呢?
說白了就是蜜雪冰城他主打一個便宜啊,但是茉莉奶白可就不一樣,他一出來就定位中端市場,單價15-25元,主打小資調性。咱就是說,我們能容忍平價品牌的偶爾失誤,但是那是絕不會原諒中高端品牌的重大過失。說白了,大家憤怒的不單單是食品安全,更是因為品牌形象與產品價值的嚴重割裂。
如今,雖然茶飲行業的競爭早已經從“拼口味”轉向了“拼規模”,但是如果以犧牲品控為代價,再快的擴張也只是空中樓閣。這種"出事就道歉,完事當沒發生"的套路,簡直是把消費者當韭菜割。食品安全是餐飲行業的底線,不是用來作秀的遮羞布。塑料袋這種工業垃圾都能完整的進入飲品,說明從原料采購到制作流程存在著多重漏洞,這已經不是"個別事件"能搪塞過去的。畢竟,在食品安全面前,任何 “流量密碼” 都顯得蒼白無力。而對于我們消費者而言,飲用前檢查包裝完整性、保留消費憑證,或許能成為自我保護的 “最后防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