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隆回再生稻“智慧育秧”鳴槍開跑
(來源: 央廣網)人勤春來早,浸種育秧正當時。春分時節,在湖南隆回縣羊古坳鎮雷峰村超級雜交水稻高產攻關科研基地,基地負責人王化永正帶領一班人搶抓農時,在智能化溫室大棚開展再生稻播種工作。
農機轟鳴穿梭于阡陌之間(胡權 攝)
農機轟鳴穿梭于阡陌之間,翻起層層新泥;農人們俯身勞作,將一粒粒飽滿的稻種撒入秧田。這片承載著超級雜交水稻高產攻關使命的試驗田上,科技與傳統交織的春耕交響曲正漸次奏響,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圖景正徐徐展開。
秧好一半禾。今年基地采用大棚集中育秧,育秧環境達到恒溫效果,比傳統的育秧時間要縮短10天左右,20天左右便能長成壯實的秧苗,預計在4月上旬再生稻百畝示范片就能移栽插秧。
再生稻是提高糧食單產的一種方式,利用現代農業設備和傳統農業相結合的方式,采用溫室大棚來做再生稻的秧苗,能提高育秧效率,培育壯秧,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素質,為再生稻的頭季和再生季高產穩產打下堅實基礎。
萬象“耕”新不負春。在再生稻百畝示范田,農耕機器轟鳴不斷,來回穿梭。在育秧大棚內,開廂、平整、播種、踏谷入泥一整套井然有序的育秧工序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再生稻種子將在60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內茁壯成長。
“三分地養活一口人”“三一工程”,是袁隆平院士提出、湖南省政府確立的農業科技項目。2009年袁隆平院士來到雷峰村,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高產攻關示范基地。基地多次創造高產紀錄,近年來,超級稻高產示范連續三年達到1100公斤產量目標,再生稻高產示范也連續三年達到了1300公斤以上的產量水平。
王化永表示,今年要繼續向超級稻畝產1200公斤和再生稻(頭季+再生季)周年畝產1400公斤努力奮斗!(胡權 陽浩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