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耒陽市的茶山在暖陽中蘇醒,層層疊疊的茶壟蜿蜒起伏,嫩綠的芽尖在晨露中舒展。隨著氣溫回升,全市1.3萬畝茶園迎來春茶采摘黃金期,茶農們穿梭于茶樹間,指尖翻飛采擷“金葉”,茶企車間內機器轟鳴,茶香四溢。2025年頭春茶已搶“鮮”上市,為全國茶客送上第一縷春意。
頭春茶“貴如金”:品質與市場的雙重青睞
清明前的“頭春茶”素有“茶中珍品”之稱。經歷冬季低溫洗禮后,茶葉積累了豐富的氨基酸與茶多酚,口感鮮爽甘醇,備受消費者追捧。在龍塘鎮蠶子村,茶農們腰挎竹簍,嫻熟地采摘一芽一葉的標準茶青,翠綠的茶壟間交織著忙碌的身影與歡聲笑語。蠶子有機茶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蔣連武介紹,今年春茶品質顯著提升,茶園面積達2000余畝,預計總產量5噸,其中高端茶2000公斤,總產值將突破100萬元18。
科技賦能生產:標準化加工鏈護航品質
采摘后的鮮葉被迅速送往加工車間,蠶子有機茶公司的兩條高標準生產線正全速運轉。通過攤青、滾筒殺青、揉捻、烘干等工序,茶青在現代化設備中完成蛻變。公司不僅帶動近百名村民就業,更以“有機認證”為核心競爭力,推動茶葉向高端市場進軍18。此外,耒陽市香慧農業等企業亦通過優化加工工藝,將春茶的高端產品比例提升至8%,進一步拓展市場份額39。
產業升級:從“小葉子”到“大品牌”的跨越
近年來,耒陽市委、市政府以“茶樹良種化、茶園生態化、茶旅融合化”為戰略,將茶葉列為“一特兩輔”主導產業,全力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全市擁有省級龍頭企業2家、規模以上茶企15家,培育了“江頭貢茶”“南岳云霧茶”等知名品牌,并完成4500畝有機茶園、2500畝綠色食品認證茶園的標準化建設79。2025年,全市茶葉總產量預計達520噸,產值突破3億元,帶動就業3000余人,較2020年的6000余萬元產值實現跨越式增長168。
茶旅融合: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動能
依托蔡倫竹海風景區等自然資源,耒陽探索“茶園+旅游”新模式。黃市鎮500畝竹海茶園與景區聯動,游客可體驗采茶、制茶、品茶的全流程,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湖南水木芙蓉茶業公司通過打造綠色生產基地,年產值達1100萬元,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7。龍塘鎮更以2萬余畝茶園為核心,構建春茶采摘、茶文化展示、生態觀光于一體的產業鏈,讓“茶香經濟”惠及千家萬戶26。
展望:小茶葉書寫鄉村振興大文章
從傳統種植到現代化加工,從單一農業到多元融合,耒陽茶產業的蓬勃發展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未來,當地將繼續深化品牌建設、拓展電商銷售渠道,并借力“2025早春茶大會”等行業平臺,推動“耒陽茶”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57。一片小小的茶葉,正承載著耒陽鄉村振興的希望,在春日的暖陽中煥發勃勃生機。
(綜合自衡陽新聞聯播、新湖南客戶端、中國改革報等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