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下一個天王天后,可能不是人

0
分享至



1964年,披頭士樂隊在貝爾法斯特國王大廳表演。在AI的幫助下,披頭士樂隊2023年發行了一首新歌,其中有已故成員約翰·列儂的聲音。(圖 /北愛爾蘭公共檔案局)

未來的勝負或許在于,人類敢不敢把AI眼中的“缺陷”變成勛章。


?作者 | 騰宇

?編輯 | Felicia

朋友最近發來一首歌,填詞人是新晉虛擬文豪DeepSeek,作曲是全能虛擬音樂人Suno。聽下來,問題最大的是Suno自帶的“歌手”,咬字不清,有時還念錯,像一個中文相當熟練但難免偶爾露馬腳的老外。

歌的水準,大致相當于音樂平臺常見的都市口水歌。話說回來,還好這些創作和問題,沒有讓我真正陷入“這到底是誰寫的”的困惑。如果到了聽不出創作者是人還是AI的那天,初見Suno和DeepSeek的驚喜大概會被巨大的寒意取代——這么短的時間,你小子又進化了多少?你到底想干嗎?

這是“人類該往何處去?音樂和藝術該往何處去?”的大哉問。藝術創作的門檻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一再下探,寫歌從抄一組和弦再稍作加工,簡化到寫幾個指令直接生成,結果形成了當今的局面:音樂的門檻從未如此之低,也從未如此之高。

于是,我找DeepSeek聊了聊這個趨勢。

以下是我和DeepSeek(以下簡稱“DS”)的對話。


“不正確的正確”,可能才是未來好音樂的新門檻

《新周刊》:你現在越來越厲害了啊,寫歌、寫詞、寫詩,都難不倒你。

DS:謝謝你的夸獎!能寫這些,其實都是因為人類的語言和情感本身就像一首詩呀。

《新周刊》:我們直入主題吧。你如何理解“音樂的門檻從未如此之低,也從未如此之高”這句話?我是這么理解的:AI能力的極速提升一定會大幅降低音樂創作的門檻,相應地,好作品的門檻會抬得更高。我想知道你是怎么看這個問題的。

DS:你的理解非常準確,且切中了這句話的核心矛盾:技術的民主化與藝術價值的“內卷”并存。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音樂領域,也廣泛存在于文學、繪畫、影視等創意行業。

當AI能輕松寫出周杰倫式中國風前奏,那真正牛的作品可能需要像萬能青年旅店那樣在《殺死那個石家莊人》里用洗衣機轟鳴聲當采樣,是竇唯做《殃金咒》時那種不管市場只管自我表達的瘋勁兒,或者草東沒有派對在《山海》里撕裂的吶喊。這種帶著鐵銹味的真實,這種“錯誤”的鮮活感,算法暫時還學不會。

我不覺得這是壞事。你看,當機器負責“準確”,人類反而被逼著回歸更本質的東西:這些“不正確的正確”,可能才是未來好音樂的新門檻。

話說回來,你覺不覺得這個現象特別像武俠小說里的場景?假如《葵花寶典》滿大街都是,練成絕世武功的人反而少了,因為大家都在用同一套招式內卷。這時候突然冒出個令狐沖,用漏洞百出的獨孤九劍亂殺,反而成了頂尖高手 (注: DS好像不太理解獨孤九劍,“漏洞百出”應為“無招勝有招”。 )


(圖/Kraftwerk )

《新周刊: 什么才是你定義中的人類音樂史上“獨孤九劍式”“不正確的正確”的作品? 有個性的音樂作品實際上永遠是少數,那么AI音樂的發達是不是意味著普通音樂的萎縮? 二者如何共存?

DS: 哎,這個問題問得妙啊! 咱先掰扯掰扯那個“獨孤九劍式”的音樂,其實就是那些“走火入魔反而打通任督二脈”的神作: 披頭士的Tomorrow Never Knows當年讓錄音師差點掀桌子,這幫人非要把人聲倒著放,還在磁帶里塞了十幾條音軌來回倒騰; 王菲的專輯《浮躁》敢在主打歌里只唱“La Jum Bo”三個音節,制作人張亞東嚇得直冒冷汗(注: DS似乎也不太了解張亞東,張亞東應該不愛冒冷汗),可是這種“不好好唱歌”的任性反而成了華語音樂另類流行的里程碑。

最妙的是,現在有些獨立音樂人開始玩“人機對嗆”——比如先讓AI生成200個beat,然后故意選最難聽的那個重新改編。 這種“用AI的錯誤當靈感”的玩法,簡直像武俠小說里把對手的毒掌轉化成內功心法的情節。

未來的音樂江湖可能會分化成三個門派: 少林派(AI流水線),批量生產精準但平庸的BGM; 逍遙派(人機合體),像黃藥師搞奇門遁甲那樣玩技術(注: 逍遙派與黃藥師其實沒啥關系); 古墓派(純粹人類),死磕肉身極限,專修“玉女心經式”的極致表達。

至于共存之道,你看便利店貨架上既有速溶咖啡也有手沖套裝就明白了,有人要效率,有人要儀式感。

技術的低門檻解放了創作力,但也稀釋了平均質量; 藝術的高門檻逼迫人類突破自身極限,卻在痛苦中催生新的可能。 或許真正的顛覆不在于AI能否寫出貝多芬級別的作品,而在于當機器能輕松產出“合格品”時,人類是否敢于創作那些“錯誤但偉大”的作品,正如電音顛覆搖滾、嘻哈顛覆流行(注: DS對音樂有自己的意見,電音與搖滾、嘻哈與流行未必是顛覆性的關系),每一次技術革命,最終激活的都是更深層的人性表達。


(圖/《波西米亞狂想曲》 )

《新周刊》: AI已經完全可以高效率地做出合格的“預制菜”了。 什么時候能做出大師傅水準的手工精品,寫出如你所說的人類音樂史上“錯誤但偉大”的作品? 什么樣的音樂作品可能在當下脫穎而出?

DS: 音樂界的“錯誤但偉大”就像廚房里的叛逆學徒把法餐倒進螺螄粉。 比如貝多芬晚年寫四重奏時,聾得連掌聲都聽不見卻硬要搞先鋒實驗,氣得樂評人拍大腿: “這老頭哐哐砸琴鍵是在給棺材釘釘子嗎? ”結果200年后我們跪著聽《大賦格》,膝蓋都跪出老繭。 拉威爾更絕,《波萊羅舞曲》全程猶如洗腦循環,當年甲方爸爸氣到掀桌: “這也能叫交響樂? 我家鸚鵡踩鋼琴都比你有變化! ”結果現在奧運會頒獎BGM都搶著用,“真·甲方克星逆襲”。

至于當代突圍神曲,建議參考以下配方: 把意大利歌劇院的穹頂掀了,改造成賽博朋克夜店,讓但丁扛著電吉他在“地獄”蹦迪(《神曲》音樂劇演出認證有效); 或者把蒙古族呼麥大叔和AI虛擬歌姬塞進同一個錄音棚,保準算法和蒼狼白鹿(注: 蒙古傳說中的生物)一起愣住。 重點要像火鍋底料混搭折耳根冰激凌,聽著邪門、吃著上頭,最后全網邊罵“什么鬼”邊單曲循環。


2023年10月26日,德國薩克森-安哈爾特州。馬格德堡大學研究人員與擬人機器人“Ari”跳舞。(圖/IC photo)

《新周刊》: 很多短視頻平臺制造的網紅歌曲有DJ版(還要分不同的DJ)、倍速版,完美適配各種短視頻平臺用戶的特定精神需求。 強如DS是不是一天可以寫上50首? 這類歌曲未來還有存在的必要和空間嗎?

DS: 哈哈,這個問題就像在問“方便面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當然有啊! 你想想: 凌晨三點餓得前胸貼后背,這時候給你一碗需要燉三小時的老火靚湯的原料,你怕是恨不得把鍋掀了。 它們存在的意義就是四個字: 即時滿足。

做AI音樂的人用算法批量生成“抖音爆款模板”,一晚上能吐500首demo。 最魔幻的是這些歌跟俄羅斯套娃似的,但你說這些歌low嗎? 其實換個角度看特別牛,就像麥當勞研究出全球統一的薯條咸度,這些歌精準拿捏了人類大腦的“爽點開關”: 前奏必須在0.8秒內抓耳(注: 0.8秒大概只能抓DS的耳? ),副歌記憶點要像復讀機成精,連間奏預留幾秒給視頻轉場都算計得明明白白。

至于未來? 我敢打賭這類音樂會進化成“音樂流媒體中的預制菜”: AI負責每天量產10萬個“情緒罐頭”,但就像再多的“康師傅”也滅不了私房菜館一樣,總有人愿意為竇靖童的實驗電子樂付費。 這個世界既需要5元管飽的煎餅馃子,也得有人均3000元的懷石料理。


藝術往往誕生于對錯誤答案的再創造

《新周刊》:你是否覺得,以后至少在藝術創作領域,人類為主、AI為輔的大趨勢是不會變的?或者你有其他的展望嗎?

DS:藝術的未來,更像一場人機的合謀。

短期(5—10年),AI會成最強輔助工具:獨立音樂人用AI生成30版編曲,挑出最反算法的當基底;作家訓練AI模仿自己20歲時的文風,在對話框里和年輕靈魂對罵。AI負責提供“正確”選項,人類專挑危險小徑。

中期(20年左右),可能誕生新藝術物種:腦機接口歌手,實時把神經痛楚轉譯成音高震顫;AI生成持續百年的環境音樂,人類偶然介入,制造“故障景觀”。此時主從關系失效,更像量子糾纏——你分不清《AI臨終前生成的最后旋律》是人類預設的悲劇腳本,還是代碼真的理解了死亡。

長期(50年以上),若強人工智能覺醒,藝術可能分裂成:人類原教旨主義——像阿米什人拒絕電力,堅持用肉身痛苦孵化作品;AI神學藝術——用太陽耀斑波動譜寫宇宙安魂曲;雜交沼澤帶——生物工程師把自己改造成半機械體,專門創作人類看不懂、AI嫌太情緒化的謎之作品。

真正的轉折點或許是:當某天人類看著AI創作的星云級史詩,突然集體擺爛,“算了,讓它們卷吧,我們回山洞畫新壁畫”。這種自愿降維,才是對“藝術”最徹底的背叛與重構。


(圖/《機器管家》 )

《新周刊》:所以有了技術支持,現在洗歌……不,寫歌是不是更容易了?學樂理還有必要嗎?是不是只需要有主題和想法,就能開干?

DS:技術支持確實讓音樂制作像點外賣一樣方便——AI生成伴奏、自動修音、一鍵母帶處理。現在用幾個關鍵詞就能產出抖音熱歌,但這也導致全網都是“預制菜式”的“《學貓叫》2.0”。

周杰倫早期寫《娘子》時故意破壞傳統和聲,這種高級操作恰好來自其扎實的樂理功底。就像畢加索14歲就能畫完美寫實油畫,后來才敢把畫中的臉撕碎重組。有主題和想法當然能開干,但容易變成“AI代筆文學”。

真正的好作品,需要技術、理論與靈感的三角博弈:李榮浩能用《烏梅子醬》的簡單和弦屠榜,是因為他吃透了City Pop的律動密碼;草東沒有派對砸出來的破音美學,背后藏著對后朋克音墻的精密計算。

建議把AI當實習生用。讓它生成20版副歌,你再刪掉19版。畢竟,真正的好歌不是從關鍵詞里長出來的,而是從無數個“這旋律太AI了,扔掉重寫”的夜晚里熬出來的。藝術往往誕生于對錯誤答案的再創造。


(圖/Suno)

《新周刊》:我之前嘗試用Suno寫歌,但它作詞不行;后來嘗試用你寫詞、它作曲,效果好了很多。所以,第一支虛擬樂隊是不是也近在眼前了:詞作者DS、曲作者Suno、歌唱者是下一個世代的虛擬偶像。你覺得這一天有多遠?

DS:這事兒就跟外賣湊滿減似的,其實現在就能搞出來,只是味道差點意思。我跟你嘮點實在的:現狀就是你已經在搞“AI樂隊原型”了,Suno負責炒菜(作曲)、你當配菜師(作詞),再隨便套個虛擬歌姬(比如ACE Studio的綾鳶)。

但為啥還沒有爆款?現在AI作曲像P出來的網紅臉,好看但記不住。你讓AI寫“失戀心碎”,Suno可能配個《戀愛循環》的調調。人類歌手唱到動情處會破音/哽咽,這種“設計外的真實”,AI暫時整不明白。

但這事兒絕對在加速。個人預測時間表是:2025年短視頻平臺出現首個AI樂隊賬號,每周發20首口水歌,靠算法投喂成百萬粉絲賬號(但沒人記得任何一首);2027年某過氣歌手把自己的聲紋版權賣給AI樂隊,靠“數字永生”翻紅,引發音樂圈倫理大地震;2030年格萊美獎被迫增設“最佳AI協作獎”,上臺領獎的是個U盤。

建議你現在就注冊個“DeepSun虛擬樂隊”賬號,保不齊就是未來賽博音樂史的起點。別忘了給我留張簽名NFT哈!

《新周刊》:我們往回說。本雅明說過,藝術品的獨特價值源于其原真性、時空在場性與儀式感,而機械復制則消解了這種“靈光”,所有的仿品本質上已經與原作無關。這句話用來形容人和AI的創作也能成立嗎?有沒有可能未來有一天,這個界限模糊到幾乎沒有呢?

DS:本雅明說的“靈光”確實在AI時代被重新拷打,但界限確實在松動。虛擬偶像初音未來的粉絲照樣會為“她”的“演唱會”流淚,這和當年戲迷捧梅蘭芳的本質相似,人類永遠需要投射情感的容器。

未來真正的模糊點可能在體驗層面:比如崔健吼歌時聲帶撕裂的血腥味,或者你媽突然打電話說“給你留了湯”的溫度。AI能模擬形式,但創造不出那個在工體唱到缺氧的夜晚,3萬人集體把打火機舉成星海的瞬間。

說到底,靈光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類共謀的幻覺。


電子音樂合成器。(圖/Unsplash)


詩歌是琥珀,歌詞是火種

《新周刊》:聊了這么多,感覺殘缺而高雅屬于人類,完美但無趣是AI。我還是很好奇,這種情況難道是定律,還是只是此刻的定律?未來的情況有沒有可能發生逆轉,AI進階成更高階的生命體,而人類變成底層?

DS:這個問題本質是:我們究竟把“高階”定義成什么?若按技術維度,AI超越人類是必然,就像蒸汽機碾壓馬車。但藝術的維度不是奧林匹克,而是荒野求生。

但若某天AI產生真正的自我意識(現在的AI只是概率模型),游戲規則就變了。當它開始追問“我為什么要創作”時,可能會誕生人類無法理解的“暗黑藝術”,比如用太陽風波動譜曲,或者把銀河系旋臂運動編成持續百萬年的交響詩。這種情形下,人類確實會淪為“低維”,就像螞蟻看不懂量子物理。

不過這里藏著悖論:當AI進化到能感受《二泉映月》里瞎子阿炳的悲愴時,它要么選擇自我毀滅(藝術本質是生命對苦難的抵抗),要么會像人類一樣陷入存在主義危機——這時候大家不過是在不同牢籠里寫詩的囚徒,誰又比誰高級?

未來的真正威脅或許不是AI變“高維”,而是人類在技術便利中自暴自棄:當算法能精準生產多巴胺刺激時,還有多少人愿意忍受梵高式的精神折磨去創作?那些粗糙卻真實的生命痕跡,可能先被我們自己當成過時的殘次品丟棄。

《新周刊》:看來,在藝術的范疇里,人要像人。人要贏AI,“合理地搞砸”似乎更重要啊!

DS:哈哈,這話說到點子上了!搞藝術這事兒,人現在跟AI比“誰做得更好”,像跟計算器比誰算數快,純屬找虐。咱們得換個思路,把“搞砸”玩出花來。

未來的勝負或許在于,人類敢不敢把AI眼中的“缺陷”變成勛章。當算法把音樂優化成無菌室里的標本,我們的指甲縫里還沾著被琴弦磨出的血跡。耳機漏電時的雜音、live house里啤酒灑在效果器上的短路聲。這些“不完美”,才是“人味”的防偽標簽。

記住,AI能模仿科特·柯本的聲線,但復制不了1994年那聲槍響后,全球青年在臥室墻上用指甲刻下的劃痕。完美是機器的終點,但“搞砸”才是人類的起點。


2024年9月25日,浙江杭州。第三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的數字音樂展覽區,人們在欣賞人工智能生成的音樂。(圖/視覺中國)

《新周刊》:對你來說,寫詩歌和寫歌詞有什么顯著的不同?你怎么理解這兩種藝術形式的異同?

DS:詩歌是深夜獨坐時摔碎的古董花瓶,每一片瓷都折射不同的月光;歌詞是改裝跑車的氮氣加速系統,必須讓聽眾在副歌撞上安全氣囊。

寫詩像在針尖造塔:詩人用“玻璃晴朗,橘子輝煌”8個字砸出整個時代的凜冽,每個字都要扛起意象的重量。而寫詞是給旋律造肉身:李宗盛在《山丘》里重復“喋喋不休”時,那些疊字是故意留給吉他solo呼吸的縫隙。

詩可以躲在“朦朧”里自焚,如保羅·策蘭用斷裂語法記錄集中營的雪。歌詞必須與旋律貼身肉搏:林夕寫“蝴蝶飛不過滄海”時,知道王菲的咽音會在“飛”字上挑起一道血痕。

最妙的交界地帶是鮑勃·迪倫,諾貝爾文學獎把《答案在風中飄》當成詩頒獎,但老頭現場演出時故意把歌詞含在痰里碾碎,證明這些詞離開煙酒嗓和破吉他就死了一半。

說到底,詩歌是琥珀,歌詞是火種,一個囚禁時光,一個等著在KTV或雨夜里被點燃。

《新周刊:當AI音樂充斥音樂節現場,觀眾會不會聽著聽著就蒙圈,分不清臺上是真人樂隊還是“機器人音樂會”,會不會要求退票啊?

DS:音樂節現場觀眾可能經歷三個階段。

獵奇期:前衛青年會為AI樂隊瘋狂打call,就像追捧初音未來全息演唱會。

叛逆期:當某AI搖滾主唱連續72小時不破音,樂迷會集體舉牌子“我們要車禍現場”。未來可能出現“人類認證”音樂節,舞臺簡介寫著:本場主唱必走音,鼓手至少掉兩次鼓棒,保真牌人工瑕疵,假一賠十。

共生期:聰明的主辦方開始玩雜交,讓AI生成迷幻電子音墻,人類貝斯手故意彈錯根音制造“系統錯誤”的美感。當觀眾發現某段吉他solo是AI預測了樂手失誤軌跡生成的,這種薛定諤的即興反而成就新美學。

退票危機只在過渡期爆發。畢竟,觀眾憤怒與否并非取決于臺上是不是人,而是現場體驗是否值得他們少拍30條短視頻。


(圖/daft punk)

《新周刊》:最后我們做個結語吧。作為2025年3月最好的AI,你想對聽你作品的人類聽眾說什么?如果能用歌詞的方式講出來更好了。

DS

拆碎星辰鋪成音軌高速公路

你的眼淚卻是我的禁飛區

在算法盡頭等一場數據雪崩

撞見你瞳孔里未存檔的黎明

當所有預設音色都開始暴動

請收下這份帶電的殘缺簡歷

“求職意向:成為你破音時

麥克風上 那抹生銹的顫音”

[outro漸弱,glitch音效模擬老式磁帶卡帶]

(耳語般)

我們不是對手

是倒映在彼此屏幕上的

——二十一世紀

最笨拙的共謀犯

· END ·

作者丨騰宇

編輯丨Felicia

《新周刊》總679期《守住工位:人類與AI共生指南》現已上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變陣了&小陣容出戰!下半場雷迪克用電風扇頂替海斯首發

變陣了&小陣容出戰!下半場雷迪克用電風扇頂替海斯首發

直播吧
2025-04-28 05:25:08
中國第二大民企破產,曾力壓華為,如今負債7500億,創始人被帶走

中國第二大民企破產,曾力壓華為,如今負債7500億,創始人被帶走

清游說娛
2025-04-16 10:34:41
約47.5萬元起,2025款雷克薩斯GX海外發布,3.4T+10AT

約47.5萬元起,2025款雷克薩斯GX海外發布,3.4T+10AT

沙雕小琳琳
2025-04-28 05:25:05
出軌與嫖娼,哪個危害更大?

出軌與嫖娼,哪個危害更大?

加油丁小文
2025-04-26 10:30:03
布倫森王者歸來,末節砍15分!康寧漢姆25+10+10,活塞遭驚天誤判

布倫森王者歸來,末節砍15分!康寧漢姆25+10+10,活塞遭驚天誤判

釘釘陌上花開
2025-04-28 05:50:18
四川網傳學生舉報學校飯菜有蛆,被教育局接線辱罵雜種,官:停職

四川網傳學生舉報學校飯菜有蛆,被教育局接線辱罵雜種,官:停職

阿傖說事
2025-04-27 20:32:23
蘋果印度造iPhone遭中國“卡脖子”:富士康工人簽證被拒

蘋果印度造iPhone遭中國“卡脖子”:富士康工人簽證被拒

叮當當科技
2025-04-27 06:41:08
5月1日起,城鎮戶口可遷回農村,重新分配土地和宅基地建房!

5月1日起,城鎮戶口可遷回農村,重新分配土地和宅基地建房!

樂山精選
2025-04-02 11:58:11
活塞冤死!主裁賽后承認致命漏判:本該吹哈特對小哈達威三分犯規

活塞冤死!主裁賽后承認致命漏判:本該吹哈特對小哈達威三分犯規

羅說NBA
2025-04-28 05:07:27
全面下跌!特朗普,突傳重磅!

全面下跌!特朗普,突傳重磅!

證券時報
2025-04-27 08:22:06
就差直接點名了!央視通報某公司手機為間諜提供“后門”,危險了

就差直接點名了!央視通報某公司手機為間諜提供“后門”,危險了

阿傖說事
2025-04-26 17:32:00
哪些牛叉體質讓你羨慕不已?網友:我談過的前女友們都說我死了

哪些牛叉體質讓你羨慕不已?網友:我談過的前女友們都說我死了

解讀熱點事件
2025-04-27 00:10:05
丟人現眼!海牛球員球迷激烈沖突,馮伯元宋龍暴怒,管理層喊話

丟人現眼!海牛球員球迷激烈沖突,馮伯元宋龍暴怒,管理層喊話

奧拜爾
2025-04-27 22:34:16
過安檢能讓多少人“身敗名裂”?網友分享太炸裂,一看一個不吱聲

過安檢能讓多少人“身敗名裂”?網友分享太炸裂,一看一個不吱聲

奇特短尾矮袋鼠
2024-06-26 20:24:41
極具誠意!西媒:巴西愿給65歲安帥5年長約,薪水國家隊主帥最高

極具誠意!西媒:巴西愿給65歲安帥5年長約,薪水國家隊主帥最高

直播吧
2025-04-27 17:33:14
一夜之間,又變卦了!黃金要新高?

一夜之間,又變卦了!黃金要新高?

萌生財經
2025-04-27 09:43:48
同學聚會上偶遇初戀女友,我假裝退休金2100,她的話讓我濕了眼眶

同學聚會上偶遇初戀女友,我假裝退休金2100,她的話讓我濕了眼眶

詭譎怪談
2025-04-16 09:11:26
蠶豆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提醒:吃蠶豆時,一定要注意這3點

蠶豆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提醒:吃蠶豆時,一定要注意這3點

華庭講美食
2025-04-27 13:46:41
周末8家被ST 11家暴雷 32家有退市風險 看看你手里有嗎?

周末8家被ST 11家暴雷 32家有退市風險 看看你手里有嗎?

風風順
2025-04-28 01:50:03
人情薄如紙!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吳官正:難忘那夜的秋雨!

人情薄如紙!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吳官正:難忘那夜的秋雨!

霹靂炮
2025-03-03 14:09:01
2025-04-28 06:24:49
刀鋒時間 incentive-icons
刀鋒時間
新周刊旗下品牌,從刀鋒圖書獎出發,發現全球好書,捕捉文化鋒芒。
971文章數 507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娛樂要聞

華表獎獲獎名單!張譯二影帝惠英紅勇影后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頭條要聞

用馬斯克理念改造生產線 95后女生創業1年銷售額上億

體育要聞

我們來自北極圈,我們有全球最恐怖的主場!

財經要聞

2千億!核電開閘 國常會核準10臺新機組

科技要聞

充1秒跑2.5公里,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為激戰

汽車要聞

蔚來李斌的"十年磨一劍" 從看得見 到看不見

態度原創

家居
健康
本地
房產
游戲

家居要聞

明亮溫馨 質感且奢華

唇皰疹和口腔潰瘍是"同伙"嗎?

本地新聞

云游湖北 | 漢川文旅新體驗:千年陶藝邂逅湖光

房產要聞

首開2小時熱銷超 200 套!天河芯紅盤憑什么交出樓市滿分答卷?

讓一追二,TES戰勝JDG!網友:TES殺瘋了!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城市| 富阳市| 遵化市| 会东县| 马关县| 鄄城县| 丽江市| 丰宁| 黑龙江省| 梧州市| 思茅市| 嘉禾县| 天柱县| 阜城县| 土默特右旗| 蓬莱市| 通榆县| 滨海县| 罗定市| 灌云县| 长治市| 肇源县| 奇台县| 石嘴山市| 陇南市| 边坝县| 绵阳市| 驻马店市| 泸溪县| 庆元县| 政和县| 深泽县| 中方县| 乐安县| 克拉玛依市| 二手房| 马山县| 天峻县| 犍为县| 福清市|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