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蔚來創始人李斌在多個場合密集發聲,透露出兩個關鍵信號:一是去年耗資3億美元采購80萬顆英偉達芯片,二是自研的“神璣NX903”芯片將逐步替代進口,成為未來車型的核心。而這一切的背后,是蔚來對“今年四季度必須盈利”的生死倒計時。
根據李斌披露,蔚來2024年以3億美元購入80萬顆英偉達Orin-X芯片,平均每顆成本約375美元。
按照每車搭載4顆計算,這批芯片可滿足20萬輛車的需求,覆蓋蔚來主品牌及子品牌樂道。這一采購規模在國產車企中罕見,反映出蔚來對智能駕駛算力的重度依賴。不過,李斌也坦言,采購進口芯片只是過渡方案,“自研芯片才是長遠出路”。
自研芯片突圍:一顆抵四顆,成本省萬元?
蔚來自研的“神璣NX9031”芯片被寄予厚望。官方數據顯示,該芯片采用5納米車規制程,集成超500億晶體管,支持每秒6萬億條指令處理,內置32核CPU和LPDDR5x高速內存,理論算力相當于四顆英偉達Orin-X芯片。李斌稱,這顆芯片可“平替”英偉達Thor(英偉達下一代智駕芯片),且在動態喚醒速度和圖像處理延遲(小于5毫秒)上有優勢。
若自研芯片量產成功,蔚來單車硬件成本有望降低超1萬元。以2024年22.2萬輛的交付量計算,僅此一項可節省超20億元成本。不過,芯片研發本身代價高昂——李斌透露,投入資金足夠建設1500座換電站。
ET9首發搭載:技術能否轉化為銷量?
首款搭載“神璣”芯片的ET9將于3月底交付。這款定價78.8萬元的行政旗艦車型,被蔚來視為技術集大成者:除了雙自研芯片,還配備三激光雷達、全域900V高壓平臺和5C超充電池,號稱5分鐘補能255公里。但高端市場容量有限,ET9預售首日999臺限量版秒罄的成績,對蔚來全年44萬輛銷量目標貢獻有限。
更關鍵的考驗在于走量車型。2025年蔚來計劃推出9款新車,包括主品牌ET5改款、樂道L90以及螢火蟲品牌首款小車,這些中端車型若未能大規模應用自研芯片,降本效果將大打折扣。
蔚來2024年營收657億元,虧損卻擴大至224億元,研發和換電網絡建設吞噬了大量利潤。李斌將盈利希望寄托于“降本三板斧”:
1. 供應鏈整合:通過零件通用化降低采購成本,例如座椅骨架平臺化節省10%成本;
2. 管理改革:從“預算制”轉向“經營制”,每個業務單元需自負盈虧;
3. 技術替代:用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統減少對外依賴。
但激進的技術投入與短期盈利目標存在矛盾。以芯片為例,流片、車規認證和量產爬坡仍需時間,而市場留給蔚來的窗口期正在收窄——理想已實現盈利,小米、華為等新玩家加速入場。
結語:賭技術,還是賭市場?
蔚來的芯片戰略像一場高風險賭局:贏了,可能打破國產車企“用歐美芯片、賺組裝錢”的宿命;輸了,則可能被持續燒錢拖垮。李斌押注的“技術換盈利”邏輯看似合理,但汽車行業歷史上從不缺技術領先卻敗走市場的案例(例如特斯拉之前的電動車先驅)。
對于消費者而言,自研芯片帶來的智駕體驗提升是否值得多花幾萬元,仍需真實路測檢驗。正如網友所說:“參數再漂亮,不如實際開一開。”蔚來的故事能否講通,四季度財報見分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