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四川一農民在河灘邊,意外發現一塊碩大的“鐵疙瘩”,上面還刻著字,很快便驚動了文物保護部門......
2007年初春,四川廣漢小漢鎮柳林村的石亭江邊,村民唐興鳳像往常一樣,趕著牛群來到河灘。
忽然,他眼角余光瞥見石縫里有一處深色鐵銹,在陽光下閃著奇怪的光。
百無聊賴的唐興鳳頓時來了興致,信手撿起一根樹枝,著手清理周邊的砂石。
隨著沙土一點點被撥開,一個巨大的鐵制品輪廓逐漸顯現出來。
唐興鳳又驚又喜,心中暗自盤算,這么大個鐵家伙,若拿去賣廢鐵,肯定大賺一筆。
可這鐵疙瘩深深埋在土里,唐興鳳使出渾身解數,怎么也挖不出來。
無奈之下,唐興鳳只能跑回村里,叫來了十幾個親朋好友幫忙。
眾人齊心協力,喊著號子,有的用撬棍撬,有的用繩子拉,經過一番苦戰,終于把這個大家伙挖了出來。
眾人敲落其表面包裹著的厚厚土層,一個外形碩大、粗糙且略顯笨拙的“鐵疙瘩”便映入眼簾。
唐興鳳找車把它運回了家,可妻子一瞧,臉色瞬間變得煞白,破口罵道:“死人的東西都往家里搬,你也不嫌晦氣。”
說罷,妻子拉著唐興鳳湊近一瞧,原來,鐵墩上刻著一些密密麻麻的字,兩口子識字不多,以為是挖到了墓碑。
夫妻倆正在惶惶不安之際,村里已經傳遍了,說唐興鳳挖了個怪玩意兒,村民們紛紛上門圍觀。
望著這東西,村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
有人說這是寶貝,能值大錢,也有人說這是不祥之物,還是趕緊扔了。
這時,一位上過學的村民趴在鐵疙瘩上,仔細看了半天,終于認出了幾個字——“廣漢郡雒江橋墩”。
這下唐興鳳松了一口氣,橋墩,總比墓碑強啊。
這時又有人對唐鳳英說,這么大的東西,又刻了字,說不定是文物,該找專家來瞧瞧。
一番思慮后,唐興鳳決定把這件事上報給當地文物保護部門。
文物保護部門接到消息,立刻派人前往唐興鳳家中。
經過一番研究,專家初步確定這個鐵疙瘩是古代橋墩。
我國著名文物專家李學勤得知此事后,也參與到研究中來。
他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從古籍中尋找線索,又對鐵疙瘩上的銘文進行反復考證,和其他專家討論交流。
最終,他確認這個鐵疙瘩是兩千年前西漢漢武帝時期鑄造的大型橋墩。
這個消息,在歷史學界引起了轟動。
漢武帝作為千古一帝,其文韜武略雖為歷史公認,但他對西南夷的統治,一直缺少確切證據佐證。
而這個鐵橋墩的出現,為漢武帝開發西南夷提供了關鍵證據。
首先,橋墩由鐵鑄造,表明西漢時期此地已有鐵器鑄造,而且縣官鼓鑄鐵器大多為大器,并非民用,大規模鑄造需要集中統一調動。
其次,橋墩出土于四川地區,上面刻的“太始元年”,與漢武帝在位時期相對應。
由此可知,漢武帝統治期間確實開發過西南夷。
誰能想到,一個普通的村民,竟挖掘出一段如此重要的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