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的城市規劃都有一個共同的理念:以軸造城。
這里的“軸”便指中軸線,老北京是以軸造城的典范。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世界遺產名錄》,這意味著“中軸線”這種營城方式被世界廣泛認可。
01
以軸造城,廣州有三條中軸
在中國商業城市當中,廣州是為數不多擁有清晰中軸線的一個,并將“以軸造城”之理念貫徹得非常徹底。
從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開始,直到明清時期,廣州一直背靠白云山、面向珠江,圍繞著越秀山—北京路的古代傳統中軸線布局發展。
改革開放之后,廣州成為中國經濟的橋頭堡,城市發展日新月異,跳出狹窄的老城區向東拓展成為共識,謀劃一條新中軸迫在眉睫。
1987年,第六次全國運動會在廣州召開,天河體育中心橫空出世,廣州城市新中軸出現雛形。2010年,伴隨著廣州亞運會的召開,花城廣場、廣州塔驚艷亮相,意味著新中軸正式建成。
這條新中軸也被稱之為第二中軸,是廣州作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象征。但隨著第二中軸逐漸飽和,廣州需要繼續往東,建設一條更新的中軸來拓展空間。
2020年12月,廣州十四五規劃發布,首次提出以中新廣州知識城和南沙科學城為極點,舉全市之力建設一條科技創新軸。媒體認為,這是給坊間熱議的第三中軸蓋戳。
2024年10月,國務院批復的《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提出“一帶一軸、三核四極”的超級戰略,其中“一帶”是指珠江高質量發展帶,“一軸”便是廣州活力創新軸(與廣州科技創新軸重合)。
這是廣州市《總規》首次將第三中軸與珠江水道相提并論,并首次劃定這條中軸的空間范疇:
北起中新廣州知識城,途徑廣州科學城、天河智慧城、金融城、琶洲、大學城、國際創新城,南至南沙科學城,并串聯東部中心、獅子洋增長極等重要戰略節點,面積約1567平方公里。
這個重量級文件的發布,也宣告了廣州正式進入第三中軸時代。
02
第三中軸,給廣州“換芯”
第三中軸為何能與珠江母親河相提并論?
說鄭重點就是:產業升級的需要。
用網絡流行語來說就是:它是“廣州全村的希望”。
眾所周知,廣州最近兩年GDP失速,原因就是處在產業轉型的陣痛期,缺少新經濟,謀劃第三中軸就是來解這道題的。
放眼全球,高新產業的集聚,往往是以軸線的方式來呈現,例如美國硅谷就是一條以101公路為核心的產業帶,美國波士頓也有一條128公路為核心的科創走廊,我國深圳也有一條以深南大道為依托的高端產業帶。
目前,廣州第三中軸已基本成型,匯聚全市30%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40%的碩博學歷人口,51%的高新企業和 74%的獨角獸企業。
換言之,全廣州的高知與高科技人群,都在往這條軸線上聚,他們是廣州新經濟的希望。
從產業層面來看,第三中軸的終極目標就是給廣州“換芯”,換一顆更為年輕、更加強勁的心臟,以取代傳統產業,驅動廣州高質量發展。
從個體的角度來看,每一次中軸線的打造,都會帶來一次財富風口的爆發。
曾記否?2010年廣州新中軸的建成,就在中軸沿線區域實現了“批量造富”,大量企業家在這里發家致富,連中軸兩旁的房價都翻了好幾倍。
當時的媒體喊出:廣州買房,要么靠江要么靠軸。
而這一次,以高科技為靈魂的第三中軸,勢能更加龐大,會否醞釀出一場規模更大的批量造富運動?
03
知識城南,第三中軸的風暴眼
先問一個問題,第三中軸騰飛,誰會率先成為暴擊點?
“知識城”三個字呼之欲出。
首先,根據廣州十四五規劃,知識城是第三中軸的起點,在政策利好、產業布局方面占據先發優勢,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
今年的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更是點名知識城,將推動中新廣州知識城上升為中新政府間合作項目,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
在國務院批復廣州《總規》中,第三中軸被劃分為北、中、南三段,以知識城為核心的北段,將打造知識轉化翼。
眾所周知,知識轉化是和產業最近的、是和錢最近的一個環節,前景廣闊、錢途無量。
知識城肩負如此重任,當然需要更大的空間,2022年黃埔區政府發布知識城十四五規劃,正式宣布知識城南拓,將南部的新龍片區納入知識城的版圖。
新龍片區在哪里?簡單來說,就是21號線上鎮龍、中新兩個地鐵站周邊區域,這里也被稱之為知識城二期。
正因為如此,有人說,知識城二期有21號線串聯,可與天河中心區直達,在人才引進、產業導入方面,甚至比知識城一期更占優勢。
04
我在中軸之芯、半山之上,等你
如此區位,自然成為高端住宅的必爭之地。
雄踞知識城(二期)的御溪瑧山墅由此浮出水面,其位于第三中軸的起點——中新廣州知識城(二期),并與21號線中新站僅距約300米。
地處第三中軸與知識城的黃金交匯點,既能享受著高知人群與科技新貴的熏陶,又能通過21號線4站(快線)直達天河,可謂“近者悅遠者來”。
對一個墅類項目來說,和地鐵站這么近,實為罕見。因為一般來說,地鐵口往往是高密度開發區域,每一寸土地都要“搏到盡”的,很少出現低密度項目。
而對住別墅的人群來說,有個地鐵口也是樂見其成的,畢竟:地鐵我可以不坐,但你不能沒有。
更關鍵的是項目還享受獨特的生態資源:半山。
對豪宅圈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半山”二字的光環有多大。
有人說,人到半山,往往是最美的時候,回顧過往,已經享受過向上攀登的風景與成就,展望未來,也對山頂有著無限的憧憬和期待。
豪宅是人生境界的一種投射。
所以,放眼全球,位于超大城市軸線區域的半山,往往是商賈巨富最青睞的居所,例如香港的半山、洛杉磯的比弗利山莊、西雅圖半山別墅、悉尼半山別墅……
觀察這些半山豪宅還可以發現,很多科技新貴不住CBD,卻鐘情于山居生活,這是為啥呢?
也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比如搞金融的人,最喜歡聚集的是CBD,而搞科技的人,則普遍對CBD無感,他們喜歡居住在依山傍海、生態優美的低密度住區。
在此意義上,擇居第三中軸起點的御溪瑧山墅,幾乎是為這座城市的Newmoney群體量身定制,是可以世代傳承的半山資產。
就在上周,筆者實地探訪了御溪瑧山墅的環境,只想說:住在半山,妙不可言。
御溪瑧山墅效果圖
清晨,微風拂過,枝葉沙沙作響,仿若奏響一曲自然的樂章。在這里,每一口呼吸都滿是清新,每一眼望去皆為自然饋贈。
斑駁的陽光透過層層樹葉,為這片半山之地增添了幾分夢幻色彩。站在山腰,俯瞰而下,視野開闊,城市的繁華與山林的靜謐完美融合,形成一種獨特而迷人的盛景。
中軸之芯、半山之上,將成為云山珠水之外,廣州另一道絕美的風景線,而它的背后,是一群用科技改變世界的英雄豪杰。
他們可不比當年的十三行富商們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