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倉央嘉措的經典詩句,大意是如果動情了,就辜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情欲和物欲是修行最大的阻礙,不少修行人甚至將它們視為洪水猛獸,避之不及。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維摩詰大居士曾言:“他雖然生活在世間,卻不沾染世間的煩惱習氣;雖然家有妻小,但常修持清凈的佛道;雖然有眷屬親戚,卻享受著遠離塵俗、超越苦樂的安寧。”
維摩詰大居士居家修行,家財萬貫,但精通佛理。功名財富、愛情和求道三不誤。被稱為天下第一居士,不但深得李白和白居易等眾多名人的推崇,也深得佛陀尊重。
維摩詰功名財富、愛情和求道三不誤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持“不二法門”,超越二元對立、超越非黑即白的思維。以更全面、和諧的視角看待事物,放下分別心和極度專注于當下。
開悟的關鍵在于能否明心見性,與欲望無關。越是困難時,越是修心時。由情欲和物欲所帶來的煩惱和痛苦有時反而能夠帶來修行精進的契機。
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維摩詰表示,只有在煩惱的泥淖中,眾生才能生起佛法的覺悟。因此要知道,一切煩惱,就是成佛的種子。
由物欲、情欲和妄念產生的煩惱和痛苦如同滋養如來智慧種子的土壤。心不死則道不生,內心的強大需要煩惱和痛苦的磨礪。
王陽明強調,內心強大的要領就是在事上磨,如果離開了事上磨,反而會落空,遇事則亂。除此之外,別無他法,這才是真正的直抵本心,認清本心。
包括修行、甚至吃飯和散步等日常最基本的活動在內,人類所有的行為均由欲望驅動,這些欲望和情欲、物欲并無本質的區別,有的只是分別心。
擺脫欲望困擾的其中一個關鍵在于極度專注當下,該做什么時就做什么,而不是整天活在欲望中。用心若鏡,前事不滯,后事不迎。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應,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莊子在《應帝王》中強調:“至高境界的人自己的心當成一面鏡子一樣,不刻意追求外物,但也不刻意排斥,保持內心的虛靜,讓事物自然來去。事情來了就應對,事情過后則放下,恢復成空。因此他的心能順應當下,永遠不會損傷?!?。
維摩詰的成功經歷告訴我們,要深刻理解 “不二法門”,超越二元對立,放下分別心、專注當下。正確對待和利用失敗、痛苦和煩惱等人生經歷。
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要放下分別心,不要只看到事情的其中一面。成功來自對失敗的反思、真理來自意識到錯誤、能力的提升來自所克服的困難、內心的強大來自所經歷的痛苦和煩惱。
心不苦則智不生,痛苦和失敗是成功的必經之路。人生即修行,煩惱、痛苦、欲望、失敗和挫折即菩提,我們不應畏懼或回避,而應積極應對并從中找到通往自我提升、開悟和覺醒的道路。
心理學家榮格表示,讓我們惱怒的一切,都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真正的治愈來自于學習如何愛我們所恨的事物。每一個困難都是一個隱藏的機會,每一次危機都可能是轉折點。
尼采曾言,那些使我痛苦的東西,我一定會從中學習。痛苦和掙扎是成長的必經之路,真正的進步需要掙扎和痛苦,安逸或將意味著停滯。
維摩詰的經歷告訴我們,凡事發生必將有利于我,我們可以從任何事物和經歷中獲益。但前提是我們必須首先要放下分別心,勇于直面它、接受它、并積極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