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考研擇校和高考志愿填報最大的區別就在于,高三學生填報志愿,對于院校、專業等信息收集不全面,而且也不確定自己喜歡什么、適合什么;而大學生在考研擇校時,不僅了解更多的院校、專業信息,而且也更加明確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考研生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為了增加就業機會、提高自己的學歷含金量,這類考生往往是本專業考研;還有一種類型則是跨專業考研,原本的專業就業前景不好、或者不是考生自己喜歡的專業,因此選擇跨專業考研來改變命運。
可除了院校和專業之外,還有一部分考生在擇校時也會把院校所在地當成重要因素,像北上廣深這樣的發達城市,是許多考生心目中的理想選擇,不僅因為在發達成熟讀研生活更便捷舒適,也因為在發達城市,就業和發展的機會更多。
“北航解釋一下!”招生名額猛增,考生卻哭了:本校咋變異地了?
對于院校的水平和所在地之間的權衡,每個學生心中都有答案,而對于看重院校所在地的學生們來說,即便自己有能力考上綜合排名更出眾的名校,也愿意為了學校所在地退而求其次,可令考生怎么也沒想到的是,學校的所在地竟然也會發生變化,自己心心念念的北京名校,竟然一夜之間就變成異地了。
女同學報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生,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除了名校光環之外,更看重的是其在北京優越的地理位置,希望讀研期間能逐漸適應北京的生活節奏,一步步在北京站穩腳跟。
可令女同學怎么也沒想到的是,自己當初放棄哈工大選擇的北航,竟然成了自己考研生涯最大的遺憾,報考時確定在本校就讀的專業,在第二年竟然變成了一地培養,第一年要在杭州小區讀書,而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更是要搬到重慶去,這個專項培養計劃有21個名額,錄取名額有22個,也就是說多數學生都不能如愿在北京就讀研究生。
雖然該專業的招生名額激增,但如此巨大的落差還是讓女同學無法接受,可以肯定的是女同學的實力和成績都很出色,如果早知道北航的該專業不是在北京就讀的話,她肯定會放棄北航選擇哈工大,雖然哈工大的地理位置不占優勢,但好歹也是C9高校的成員之一,兩相對比含金量的差距也是顯而易見的。
高校應提前公布招生簡章,避免學生在報考時出現信息不對等的問題
高校的異地培養計劃并不罕見,至少有12所院校在開展異地培養的計劃,如果這種變動是在報名之前公布的,那考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去選擇,可若是在報名結束后公布,就沒有返回的余地了,雖然說這種異地培養是為了增強研究生的實踐能力,但也并非所有學生都愿意接受異地培養的讀研方式。
這直接導致不少學生崩潰不已,在網上發文哭訴,希望北航能給自己一個解釋,別讓自己的努力付之東流,好好的本校研究生突然變成了異地,報考時的信息嚴重不對等是造成這種結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其讓學生被迫接受這種變化,不如高校提前公布培養的細節,在考生報名研究生考試之前,院校就應該提前公布招生簡章,并且明確標注異地培養的具體情況,包括課程設置、住宿條件和學費標準等信息,讓學生有知情權的前提下去選擇自己想要報考的院校和專業,這才是對公平的最大保證。
但就異地辦學目前的狀態來看,或許將成為一種常態,考生需要適應這種新型培養模式,在報考時充分了解相關信息。考研選擇需要全面權衡,培養地點只是眾多因素之一,考生更應關注專業發展前景和個人職業規劃的匹配度。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