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最大的錯覺就是:孩子會像你愛他們那樣愛你。
你年輕時候拼命掙錢、吃苦攢家,想著把最好的都給孩子。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等你老了,真躺在床上動不了的時候,是不是還有人愿意拉你一把?
這年頭,房子車子彩禮,樣樣都要錢。
兒女一句“爸媽我手頭緊”,你就把幾十年辛苦攢下來的養老錢往外掏。
你以為這是愛,他們卻覺得這是應該的。
錢到底該不該留?給多少?怎么給?說實話,早一點想明白,比晚年后悔強百倍。
老了之后,錢是給兒女,還是留著自己養老?聰明老人這么做。
一:“全給了”的陳叔
我鄰居陳叔,典型的老實人。一輩子在工廠干活,攢了點退休金和一套老房子。
兒子結婚那年,他把老房子賣了,再拿出全部積蓄,給兒子買了套新房。
有人勸他:“留點養老錢。”
他說:“他是我兒子,我的就是他的。”
結果呢?不到兩年,兒子丟了工作,離了婚,還把房子賣了。
陳叔沒地方住了,只好租房住,省吃儉用。
后來陳叔得了糖尿病,住院都不敢多住,怕花錢。
兒子偶爾來一趟,說得好聽:“有事就叫我。”可真叫他,他不是在忙就說“我在開車,不聊了”。
陳叔有一天說了句特別扎心的話:“我當初把一輩子的底牌全翻出去了,現在老了,連打牌都沒資格。”
他不是沒兒子,是沒底氣了。
一個手里沒錢的老人,說話都沒有聲音。
二:“有算盤”的老李
跟陳叔不同,老李就活得很明白。
他早早立了規矩:兒女的事能幫就幫,但大事別找我要錢。我得留點給自己吃飯、看病、養老,不然我活著成了拖累,死了連口好棺材都沒有。
兒子結婚,他只拿了一半積蓄,說得清清楚楚:“我只能幫這么些。”
平時兒女來家里,他做飯、買菜,從不讓他們掏錢。
可他也不慣毛病,誰伸手要錢,就一句話:“這錢是給我養老用的。”
兒女非但沒埋怨,反而越發孝順,逢年過節還塞點東西回來。
老李心里門清:“我之所以過得舒服,不是因為我運氣好,是因為我留了一手。”
你發現沒有?那些晚年活得體面的老人,不是最有錢的,而是最有邊界感的。
你不給孩子當提款機,他們反倒知道你的辛苦;
你留點錢給自己,別人也才不敢輕視你。
三:“省到骨頭里”的嬸子
我最心疼的是我嬸子。
嬸子年輕時吃苦耐勞,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條。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讓兒女過得比自己好”。
兒子結婚,她賣了老家的房子。
女兒生孩子,她包攬了三年帶娃任務。
別人穿新衣,她穿舊衣;別人吃肉,她喝稀飯。她常說:“我能省點是點,把他們拉扯大不容易。”
可如今她70多歲了,身體不好,一個人住在城郊。
兒子說:“你住太遠,接送麻煩。”女兒說:“我這工作忙,騰不出手來。”
她有時候偷偷抹眼淚:“我不是怕老,我是怕沒人惦記。”
她不是沒兒女,是把自己省沒了。
一個把自己“犧牲到底”的人,到最后常常換不來感激,反而讓別人覺得理所當然。
最怕的就是這種:你省到骨頭里,最后被說“你活該”。
四:聰明的老人,從不靠“感動”過日子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活得有勁、有尊嚴的老人,往往都不“講感動”。
他們不指望孩子報恩,不靠兒女養老。他們自己掙、自己存、自己花。
能幫就幫一把,幫不了也不自責。
他們知道,感情再深,靠不住金錢這根拐杖,遲早會摔一跤。
我們要明白,留錢養老不是自私,我們活得硬氣,孩子才不會看你可憐;
我們舍得給自己花錢,才有人把你當回事。
別指望靠“委屈自己”換“兒女懂事”。
你什么都不說,他們就真以為你什么都不需要。
五:留錢不等于不愛,聰明人都會這樣做
錢留在自己手里,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為了防備孩子,而是為了在未來的某一天,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
你有錢,生病就能住好醫院,走路就能打個車;
你有錢,老伴還在,能一起旅游看看風景;
你有錢,哪怕一個人,也能請保姆,過得像個人。
這不是自私,這是負責。
你什么都給了孩子,孩子也未必感激你;你把日子過明白了,他們反而覺得你靠譜。
人這一輩子,錢也好,情也好,到最后能撐住你的,都是你自己。
把孩子養大,是責任;把自己照顧好,是本事。
誰說父母就該傾其所有?你不欠誰,余生就該為自己打算。
別再怕說“不”,別再舍不得花。
你花出去的,是尊嚴;你握在手里的,是底氣。
日子還長,把自己活得舒服點。
給過的愛不收回,但以后每一分好,都該有你自己的一份。
【圖片來自網絡,侵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