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金山,這片神秘而壯美的土地,孕育了極為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
在這片獨特的生態環境中,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驢、北山羊和藏狐等珍稀生物自由地繁衍生息,它們構成了阿爾金山最靈動的風景線。
科研工作者在阿爾金山,偶然捕捉到了一只藏狐的身影。當時,這只藏狐端坐在地上,瞇著眼睛,目光緊緊地鎖定在前方的鼠兔身上,卻并沒有急于上前捕捉。
它那肥碩的身形、濃密而有光澤的毛發,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它在阿爾金山的愜意生活。
01
大方臉,最不像狐貍的狐貍
說到狐貍,許多人腦海中浮現出的或許是那些外表華麗、眼神狡黠、靈動聰慧的動物。
然而,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卻生活著一種與眾不同的狐貍——藏狐。
它是我國三種狐貍中最為獨特的一種,甚至可以說是“最不像狐貍的狐貍”。
藏狐的外表兼具犬的敦厚與狐的狡黠,尤其是那張“大方臉”,在狐貍家族中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正是這些獨特的特征,讓藏狐在網絡上迅速走紅,成為了動物界的“網紅”。
02
鼓鼓的腮幫子,看起來略帶滑稽
狐貍家族在全球范圍內分為6屬23種,而我國境內僅有赤狐、沙狐和藏狐這三種。赤狐和沙狐都以高顏值著稱,唯有藏狐,看起來略帶滑稽。
藏狐的毛色十分獨特:背部多為褐紅色,側身是淺灰色,腹部則是潔白的,四肢呈淺紅色。它臉盤大、耳朵小,尾巴毛發異常蓬松。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藏狐那方形的臉部結構。
許多人誤以為藏狐的方臉是毛發造成的,其實不然,那鼓鼓的腮幫子是實實在在的肌肉。正是因為臉頰附著了更多的肌肉,藏狐的咬合力更強,被動物學家譽為食肉動物中最專業的獵手。
03
一旦雌雄配對,一般終身相伴
藏狐是一種典型的高海拔物種,它們偏愛棲息在海拔3500至5200米的高山草甸上,也常出現在同海拔的荒漠草原或半干旱地帶,分布下限大約在海拔2500米左右。
在更低海拔的地區,幾乎很難見到它們的身影。
藏狐通常過著獨居生活,但也有家族群居的情況。它們對愛情極為忠誠,實行一夫一妻制。
一旦雌雄配對,便會終身相伴,共同捕食、育幼,撫養后代,這種生活方式與非洲的黑背胡狼頗為相似。
04
常強占旱獺的洞穴
當藏狐進入“婚姻”階段并準備繁衍后代時,它們就需要一個安全的“房子”來安家。此時,洞穴對于藏狐來說至關重要。
然而,藏狐并不擅長挖洞,而野外理想的巖石洞穴又極為罕見。
于是,它們將目光投向了一種特殊的動物——旱獺。
旱獺是一種大型地棲嚙齒類哺乳動物,成年后體重可達5至6公斤,它們最擅長的本領就是挖洞。
旱獺挖出的洞穴結構復雜、舒適寬敞,堪稱野外的“豪華別墅”。
它們常常四處挖掘洞穴,住一段時間后便棄之不用。這些廢棄的洞穴,正好被藏狐“撿漏”。
當然,藏狐有時也會直接強占旱獺的洞穴。如果旱獺恰好在洞穴中休息,藏狐甚至可以連晚餐都不用出門尋找了。
05
藏狐反其道而行之,主要活躍在白天
大多數捕食者往往晝伏夜出,藏狐卻反其道而行之,它主要活躍在白天,并且在整個白晝時段,活動頻率并無太大差異。
學者們指出,藏狐這種晝行性的活動規律,很大程度上受其獵物活動規律的影響。要知道,藏狐最大的獵物——高原鼠兔,便是白晝的“活躍分子”。
一項針對藏狐飲食結構的調查研究表明,藏狐堪稱最愛捕食高原鼠兔的動物之一。在其食物構成中,高原鼠兔所占比重高達95%,說是鼠兔的專性捕食者,一點也不為過。
藏狐的分布范圍與高原鼠兔的分布范圍緊密相連。就拿西藏西北部地區來說,那兒高原鼠兔數量稀少,藏狐的分布密度自然也低;而四川西北地區,生活著大量的高原鼠兔,藏狐在這里的密度也就更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