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普通人忙著踏青賞花的時候,北京上海的有錢人們遠沒有這么悠閑。
在上海,315位身家上億的購房者聚集在金陵華庭的選房現場,作為今年上海首個入市的頂豪項目,單價高達18.9萬元/㎡,。
然而,現場呈現的卻是“僧多肉少”,158套套均總價接近6000萬元的豪宅很快被認購一空。
是的,你永遠不知道上海到底有多少超級富豪。
而在前一天,位于北京海淀的和樾望雲剛剛打出了1分鐘銷售85億+的海報。這個單價同樣破10萬元/㎡的豪宅據說吸引超過4000組客戶到訪。
而在和樾望雲不遠處的和樾玉鳴,似乎就稍顯低調了,據說1分鐘只賣了67億元。
嗯,記得以前豪宅都是按天賣,現在就厲害了,你得按分鐘賣!
如此算來,作為和樾望雲和和樾玉鳴兩大豪宅的開發商,越秀在北京用2分鐘就創造了152億元的銷售額。
聽著就刺激!
對于普通購房者而言,似乎也更焦慮了。
01
當然,讓很多購房者焦慮的不止有新房。
事實上,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核心城市的二手房市場成交量已經放量上漲了有一陣子了。
比如在上海,周末兩天又成交了2645套,3月已經累計成交了21749套,日均成交945套。
本以為這些成交量都是以價換量換來的,但官方數據則顯示二手住宅成交價格也正在穩步上漲。
換句話說,數據上看,地王在頻出,豪宅在熱銷,二手房成交放量,像上海這樣的核心城市房地產市場似乎已經在觸底反彈了。
不僅如此,現在市場已經在醞釀著更大的利好預期,比如上海或出臺新一輪的樓市刺激政策,再比如央行表態將適時降準降息。
不過,市場真有那么好嗎?
02
事實上,我們拋開面子看里子,真相可能沒那么樂觀。
比如地王頻出,表面看起來的確是熱鬧非凡,但地王熱銷的背后其實是“大地主”超強的操盤能力。
不妨再看一組數據:
2022年上海土地出讓金收入是2840億元;
2023年上海土地出讓金收入是2200億元;
2024年上海土地出讓金收入是1380億元。
是的,去年上海看似地王頻出,但年終一盤點,土地出讓金收入居然僅有前年的一半,土地出讓面積更是僅有前年的32%。
上海為了烘托土拍市場,不僅僅是在制造土地的稀缺性,也在不斷優化調整那些地塊的出讓指標。
比如調低一些出讓地塊的容積率,比如取消了新房聯動價。
當然,政府也在拿出比以往更好的珍藏地塊,去年黃埔、徐匯、楊浦、靜安、虹口幾乎都拿出來了壓箱底的地塊進行出讓。
此外,土拍最大的變化還是政府調整了土拍的規則,取消了土地最高限價,轉而執行“價高者得”,說白了就是鼓勵大家一起把地塊的價值烘托起來。
或許,以上一套組合拳下來,才是地王頻出的真相——時代需要地王!
03
說完了地王的真相,我們再來談談二手房與新房市場。
二手房成交放量大增,當然是可喜可賀的。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上海二手房庫存量依然非常的龐大。
有說18萬套,有說20萬套,這個絕對數字還是很觸目的,尤其是在很多郊區二手房去化周期是超過20個月的。
二手房如此,其實新房的真相更殘酷。
市中心高端豪宅市場的熱鬧掩蓋了外環外改善型和剛需市場的疲軟。
很多郊區樓盤開盤即打折,甚至要靠各種“優惠組合拳”才能勉強去化,你隨便去個郊區在售新房的售樓處就可以很直觀感受這種“溫差”。
是的,豪宅的繁榮,是少數富人的游戲,而更廣大購房者的信心,才是樓市真正的基本盤。
因此,在炸天團看來,市場的確在回暖,樓市小陽春確定無疑了。但要因此就說樓市已經企穩回暖,恐怕是言之過早。
有沒有想過,
我們經濟基本面真的已經徹底好轉了嗎?
我們的實體經濟真的企穩回升了嗎?
我們的快消行業、餐飲行業開始增長了嗎?
我們的TMT領頭羊都在裁員還是在擴張?
或者說,我們大多數普通人的收入預期變好了嗎?
所以,對于眼下的房地產市場而言,可能更要做的是,讓政策來的更猛烈些,把回暖的根基筑牢。
當然,刺激政策更像是“續命”而非“治本”。
這一輪樓市回暖,離不開政策的持續加持,但如果僅僅依賴降準降息、放松限購,市場的復蘇終究只是暫時的。
購房者真正需要的是安全感,是確定性,而這恰恰是目前市場最缺乏的東西。
04
樓市的真正出路是什么?
如果要真正夯實樓市的企穩回升,靠“短期刺激”是不夠的,而是要讓購房者愿意買、敢于買。怎么做?炸天團其實是有幾點建議的:
第一,盡快推出“好房子標準”,提高購房者的置換意愿。
中央現在提好房子,說白了,根本目的其實就是調動大家置換新房的積極性。
啥是好房子,對應的就是以前的房子還不夠好,比如容積率太高了,比如戶型采光都太差了,比如社區服務配套都跟不上了,當然還有部長提到更具體的層高問題等等。
那么,有關部門其實就要盡快建立一套明確的“好房子”標準,比如戶型、采光、物業服務、社區配套等等,讓新房標準與此前的房子有個明顯的質的區別。
好房子是對比出來的,真正的好房子多了,你不用政策也必然會刺激更多人愿意去購買這些好房子。
第二,針對二手房市場推出“置換補貼”或“裝修補貼”,刺激改善需求入市。
很多購房者之所以不換房,是因為舊房難賣、新房太貴。說實話,現階段,政府在置換環節其實做的有點少。
以前為了去庫存,可以家電下鄉,可以汽車下鄉,政府給予大額的補貼,為什么在房屋置換上確要收取大量的交易稅費?
其實,地方政府完全可以交易稅費減免,甚至提供置換房屋的裝修補貼,讓置換成本降低,市場的流動性就會更強。
尤其是推出置換裝修補貼,對相關行業的拉動作用完全是可以預期的。
第三,推行“新房保險”機制,政府兜底,增強購房者信心。
爛尾樓問題始終是市場的一大痛點,讓很多人不敢輕易出手。如果政府能設立新房保險機制,比如一旦項目爛尾,政府兜底保障交付,購房者就能放心大膽地買房,而不是一邊看著新房價格上漲,一邊擔心自己的房子能不能順利交付。
說句實在話,現在很多樓盤的爛尾,當地政府其實應該要承擔監管責任的:
購房者的購房款,樓盤上的預售監管資金可都在政府的監管賬戶上,出了問題不能把責任都推給了開發商,把代價都扔給了購房者。
真的,與其靠“短期刺激”讓市場“自嗨”,不如給房地產市場來一次更扎實的改革,讓樓市真正穩起來。
結語
最后,那些所謂豪宅的熱銷,真不代表整個市場的回暖。
眼下的樓市,仍然脆弱,仍然依賴政策輸血,仍然讓大多數普通購房者焦慮。
要讓樓市真正企穩,不能只靠一兩次降息、一輪刺激,而是要讓購房者真正有信心、有意愿去換房、買房。
市場期待的,不是短期的繁榮,而是一種長期的確定性。
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樓市的未來,才真正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