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665字,閱讀約4分鐘 ▼
從直播間到鄉村田野
從基層服務到國際舞臺
文旅推薦官、CBA籃球解說
參加哈佛CTB全球青年研究創新論壇
川影帶出來的“兵”
在各領域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全面風采
他們帶著思考出發
載著收獲歸來
我們共同見證這份
青春與實踐碰撞出的耀眼成果
活動現場
為引領青年學子服務家鄉建設發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近日,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強國復興有我·青春挺膺擔當”2025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成果展示在安仁校區音樂廳舉行。
學生處執行處長王藝霖
“社會實踐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是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學生處執行處長王藝霖在講話中表示,很欣慰看到同學們收獲了三個方面的成長——錘煉品格、提升能力、厚植情懷。他希望大家把社會實踐中的所見所感,轉化為成長動力,深刻理解時代使命。
評委老師
社會實踐成果分享
專業破圈
話筒與鏡頭里的時代答卷
分享者:李炳燁 23級播主2班
“如何讓語言創造真實價值?”李炳燁的答案是“破圈與回歸”。從直播間到賽場,她用專業打破邊界。
李炳燁在小紅書平臺進行家居直播
在小紅書家居直播賽道上,她用場景化表達讓家具成為生活美學的提案者,團隊以每場快速破萬的GMV(商品交易總額)成績登頂榜單;在咪咕體育解說席上,她拋開華麗詞藻,用方言俚語解讀籃球戰術,點燃村民們的體育熱情。
在咪咕體育CBA中國男子職業聯賽上
李炳燁擔任解說
“真正的‘破圈’,是讓專業下沉為服務大眾的橋梁。”李炳燁說,播音主持的終極考場在人民生活之中,無論是直播帶貨還是體育解說,都是用專業服務社會,用話筒傳遞溫度與價值。
分享者:姜鑰 24級播主6班
姜鑰的社會實踐,是一場與“緊張”的博弈。在公益與學術的交叉點上,她參與中國兒童健康科普讀物志愿服務,領悟到社會實踐的真正意義;在2024-2025哈佛CTB全球青年創新論壇的籌備中,她學會了主動爭取機會,成為連接資源的運營者;在網易冬令營的實戰中,她把握住了每一個 “轉彎” 帶來的機遇,最終在快手賽道制作出爆款視頻。
姜鑰參與2024-2025哈佛CTB全球青年創新論壇
在CBPA未來商業領袖研習社(中國站)
姜鑰擔任主持人
她憑借努力和實力,在CBPA未來商業領袖研習社中國站的舞臺上,擔任大會主持人,并榮獲了“優秀志愿者”榮譽稱號。她說,“證書的重量不在于紙頁,而在于它背后那些突破自我的瞬間。成長,就是要永遠保持 ‘再試一次’ 的勇氣。”
鄉村振興
直播間里的青春擔當
分享者:鄧夏煜 22級戲導2班
“321上鏈接!”這句口號,是鄧夏煜在零度街頭直播帶貨的日常。
從中國馬鈴薯南方之鄉到川渝火鍋煙火之地,他褪去創業者身份,扎根田間地頭,用鏡頭為深山農產品架起云端橋梁。一周內,他的直播間曝光量達17.8萬次,抖音店鋪評分從65分躍升至91分, 10場直播、10天“土豆生活”,他用自然流量創造了數據奇跡。
直播截圖
0度天氣、喝了3升水、4小時的站立、無數次的“321上鏈接”……這些挑戰讓他認識到,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社會實踐的道路上,他用導演思維書寫時代劇本,讓直播間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鏡像舞臺。
分享者:韓澤宇 23級廣編3班
同為鄉村振興踐行者的韓澤宇,則選擇用青年視角激活家鄉的文化基因。在邯鄲文旅局實習期間,他作為文旅推薦官,參與短視頻拍攝與制作,從豫劇團的臺前幕后,到美食、瓷器、石窟等非遺題材,他用心了解本土文化,講好非遺故事。
韓澤宇參與制作的文旅推薦視頻
各大媒體紛紛轉發
一條元宵節民俗視頻引發了網友的廣泛情感共鳴,評論區刷滿“年味十足”“邯鄲今年火出圈兒了”……短短一個月,家鄉文旅賬號粉絲翻倍,瀏覽量突破50萬+。他用鏡頭證明:樸素的鄉愁,正是最動人的流量密碼。他希望繼續用真摯情感,助力家鄉文旅發光發熱。
基層服務
微光匯聚的溫暖力量
分享者:蔣媛媛 24級漫畫2班
從 “互聯網原住民” 變為扎根泥土的 “蒲公英”。蔣媛媛用“選擇、溫度、生長”三個關鍵詞,講述了她在政務崗位的實踐經歷。
在滎經縣團委辦公室,她參與政務工作和志愿服務。50公里山路,2小時顛簸,她帶著繪畫工具箱包上山為留守兒童圓夢,化身“臨時班主任”帶20多位小朋友寫福字、畫年獸、貼窗花,孩子們踮腳張望的期待眼神,讓她覺得一切都值得。
她用畫筆記錄家鄉故事,用青春參與基層服務,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她感慨道,“基層工作不只是上傳下達,而是要用腳步丈量民情、走進民心。”
分享者:何婷 22級音表6班
這個假期,何婷用志愿服務為社區增添暖意。開展社區垃圾分類、陪伴獨居老人、組織兒童閱讀和環保知識講座等社區文化活動……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她學會了傾聽與表達,懂得了協作與應變,也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是她在志愿服務中最深的體會。當她看到老人和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歡笑時,不由感慨:社會的溫度,藏在每一次的給予與傾聽中,微光之處,有溫情更有力量。何婷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加入到公益事業中,為社會貢獻一份青春力量。
評委點評
合影留念
這群“全面”的川影青年
用實踐證明
青春是腳下的泥土
是肩頭的責任
更是心中的火光
他們將繼續
以青春之名,赴社會之約
書寫下更多川影青年的精彩故事
——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出品 ——
【原創作品 | 轉載請注明出處】
記者 | 熊嘉璇
圖 | 王乾麟 曾翠婷 王睿曦
林美伶 郭子薇 學生處
編輯 | 陳熹
圖片審核 | 賴光瑋
復審 | 尹丹
終審 | 余樂
歡迎投稿
cyxctzb2020@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