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騎了18分鐘,收費就3塊錢了,還以為自己看錯了”
“哈啰漲了,估計其他品牌也快漲了,但我的工資卻沒漲”
“再漲下去,干脆就閑魚買二手自行車,鎖在地鐵口,反倒更超值”
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單車的漲價趨勢一直未停。地鐵口與公司之間,短則一兩公里,多則三五公里的代步,數量龐大的“打工人”用戶直呼快騎不起了。
北京地區的共享單車價格多年未變,就在近期,越來越多的北京用戶發現,這個定價格局已被打破。從1.5元半小時到1.5元15分鐘,這次領漲的是哈啰單車。
對于此次漲價,哈啰客服回應稱,是春節前后漲價,已在哈啰的各個單口做過公示。截至3月24日,青桔單車、美團單車仍維持1.5元半小時的定價。
“打工人”的工作通勤場景一直是共享單車的重要訂單來源,但打工人卻遭遇背刺。
哈啰單車北京領漲疊加資本重要操作
“路程沒變,時間沒變,但近期突然發現車費直接翻番”,在北京東部某商圈工作的劉毅(化名)是共享單車的忠實用戶,他的通勤路程是地鐵站與公司之間,2.5公里左右,騎行時間在20分鐘左右。
他選擇了哈啰單車的免密支付,直到騎行結束自動扣款,劉毅才發現了漲價的情況。為了一探究竟,他在隨后兩天分別選擇了其他兩個品牌的共享單車,但發現價格未變。
面對漲價,肯定不會只有一個用戶發現。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媒體上,提到這次北京地區哈啰單車漲價的內容以千條計。有小紅書用戶在筆記中認為,“哈啰單車”可以改名“哈啰貴車”了。在微博上,有的用戶也提到,他們所在城市是三個共享單車品牌都漲價了。還有的用戶曬出圖片,顯示所在地的共享電單車也漲價了。
《中國企業報》在北京市區東部的望京、國貿等商圈地鐵站隨機掃描哈啰、青桔、美團三個品牌的共享單車發現,哈啰單車的價格為1.5元起步,前15分鐘1.5元。青桔、美團的價格也為1.5元起步,每30分鐘1.5元。也有用戶告訴《中國企業報》,在北京的一些近郊區,哈啰單車的價格為1.8元起步,前15分鐘1.5元。
北京地區的共享單車自2019年以來一直未調價,這有別于其他城市。公開數據顯示,僅2024年一年,全國已有廣州、成都、西安等多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價格普漲。《中國企業報》從哈啰單車客服處證實,此次漲價是從春節前后開始,已在哈啰單車的各個端口或接入界面(例如支付寶)做過公示。
哈啰單車在北京地區率先漲價,是否意味著其余兩家品牌也將跟進?對此,青桔、美團兩個品牌的單車客服表示,目前尚無漲價信息,若漲價會提前公示通知。一些共享單車企業內部人士對《中國企業報》表示,共享單車業務根據每個城市的不同運行情況來制定價格。
《中國企業報》注意到,哈啰單車的計費規則里提到,哈啰單車可能提供多種不同的租賃與合作模式,可能會因不同地區及各個合作伙伴的實際情況,在騎行價格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對于共享單車漲價,運營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加劇和政策變化等諸多因素均是原因。例如,共享單車是消耗品,長期使用容易出現各種故障,如車輪損壞、剎車系統失靈等。這些問題需要定期檢修和維護,將增加運營成本;各地市場漸趨飽和,企業競爭加劇,為了爭奪更多市場份額,需要進行新的市場推廣和運營管理,這會增加盈利壓力,進而出現價格上漲。
哈啰出行曾在2021年沖擊上市,其招股書中也可以提到,每年車輛的損耗和更新費用均為十億級。
2018年到2020年,哈啰出行的車輛折舊費用分別為17.26億元、20.93億元和24.73億元,總計超過60億元,其中大部分來自共享單車。這三年中,哈啰出行用來購置新共享單車及電單車的費用分別為42.52億元、23.33億元和40.26億元,總計超過100億元。但這三年中,哈啰出行尚處于虧損狀態,凈虧損分別為22.08億元、15.05億元、11.34億元。雖然是虧損逐年減少,但尚未實現盈利。
而近期,哈啰單車的一個資本操作也引起市場關注。3月17日,有著共享單車第一股”之稱的永安行(603776.SH)公告稱,哈啰聯合創始人、CEO楊磊將成為永安行的實控人。通過股份協議轉讓和定增兩項交易,楊磊出資15億元,持有永安行38.21%的股份,實現對永安行的絕對控股。市場層面認為,哈啰單車此舉是準備借殼永安行實現上市。
3月19日,永安行公告稱,本次股權轉讓不包含任何資產注入的安排,目前及未來12個月內亦不存在籌劃哈啰集團重組上市的安排。
共享單車難逃一漲將致用戶流失
一位出行平臺共享兩輪業務經理告訴《中國企業報》,共享單車漲價是必然的。目前各平臺在這一業務上的成本等運營壓力均非常巨大。需要通過運營共享電單車業務才可以帶動共享單車業務,否則共享單車業務大概率會虧損,“共享電單車的盈利比較容易,每天能有10個訂單,就可以實現盈利。這個量很好實現,在南方某網紅城市,最高記錄曾達到70單左右”。
對于共享單車業務的發展,艾媒咨詢CEO張毅曾在受訪時表示,共享單車的價格調整并非終點,而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階段。隨著市場競爭的逐漸穩定,共享單車市場已從過去的大資本推動階段,逐步轉向了追求投資回報的新階段。因此,調價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但不論長期如何發展,業務如何布局,共享單車的每次漲價,給用戶到來的沖擊是現實的,甚至導致用戶流失。特別是諸多地鐵站和公司之間通勤的用戶群體,他們會考慮是否不再選擇共享單車。“趕上天氣好的時候,2公里左右可以步行,就當散步鍛煉了,無非就是早點出門”“騎共享單車3塊,公交1才1塊,干脆就多等等公交”,諸如這樣的省錢安排在社交媒體討論區隨處可見。
用戶不滿的還包括共享單車的服務,越來越多的城市要求定點還車,但在一些投訴平臺,針對哈啰單車的停車點少、故障車多、鎖車難等服務問題亦不在少數。2024年,中國消費者協會曾發布各地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其中包括共享產品大量存在歸還不暢的問題。消協方面認為,由于商家信息顯示不準、狀態更新不及時等原因,消費者使用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產品后,難以找到正確的歸還地點,被迫延長計費時間。
哈啰單車需要面臨一個局面:如果其他兩個品牌在北京市場繼續不漲價,那用戶自然將用腳投票。劉毅等諸多用戶提到,他們已在考慮購買舊自行車,似乎遠比共享單車更超值,“在二手平臺上,百元左右就買到舊自行車了,放在地鐵站或公司樓下,丟了也不心疼”。
作者:張劍
監制:張倩
編輯:李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