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健民
廈門大學有個網紅打卡地芙蓉隧道,號稱中國最文藝的隧道和最長的涂鴉隧道,全長1.1公里,墻上全是廈大學子一筆一畫描繪而成。
挑了個好天氣,我走進了芙蓉隧道,一幅一幅地看過去。不知道該怎樣形容我的心情,像見證了一個時代那樣,在每一幅涂鴉背后,我都看到了一張年輕的臉。那些與時光同行的學子,他們帶著對母校的愛,帶著對未來的期許,用彩筆,幻化出一幅幅涂鴉,以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致敬青春,致敬美,致敬人生的渴望。
隧道是廈大學子的遠征,起點是“止于至善”的校訓,終點是“一樹一樹的花開”。無窮的曲線,在青春的原野上跳動,閃爍著時間的幽光。最著名的一幅涂鴉“我愛你,再見”,于2010年6月完成,是廈大新聞傳播學院四個研究生(伍靜、郭樅、楊斐、賀凱彬)的作品,歷經十幾年一直沒有被覆蓋,它周邊密密麻麻地涂上各種簽注,表達了廈大學子對母校、對青春的依依不舍,對愛情、友情、理想和未來的祝福。這個涂鴉也被印在T恤上,成為廈大的符號之一。
芙蓉隧道 歐陽舒然 攝 據說某年一位男生站在“我愛你,再見”涂鴉面前,輕輕哼著陳鴻宇的《理想三旬》:“舊鐵皮往南開,戀人已不在……”他站在時光隧道里,努力記憶起一位女生江南桃花般的面容。他想起了誰?一個沒有發生的吻,一場無疾而終的暗戀,都已成追憶。
每天與“我愛你,再見”合影留念的游客絡繹不絕。創作者之一伍靜說,涂鴉是一個從心里出發、自由表達的東西,是一個吶喊性的東西。它不僅僅是個人感情,更是一種傾訴,一種告別文化。一場為了告別的聚會告訴我們,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不是放棄而是開始,那一個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其實在告訴你“不必追”。真正的告別沒有深情的告白,沒有長亭古道,也沒有“勸君更盡一杯酒”,它就是在一個跟平時一樣的清晨,把有的人留在了昨天。
是告別,也是新的人生。土耳其詩人賈希特·塔朗吉留下一句這樣的告別語:“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前些年,廈大一群校友擠進了芙蓉隧道,他們在學弟學妹涂鴉之地,尋找四十余年前的記憶。一對曾經的戀人,手拉手站在了“我愛你,再見”面前,百感交集,男同學說“你是白天,我是黑夜”,訴盡無限衷腸。最后,女生張開了雙臂,站成了林徽因,男生舉起了手,徐志摩一般“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昨夜星辰昨夜風。瑤池歸夢,碧桃嫻靜,終究難逃分別的藩籬。明人張岱在《陶庵夢憶》里回憶一位紹興名伶時說:“楚楚謖謖,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煙視媚行。”此情可待成追憶,追憶常常是蒼涼的。一片葉、一根草,可以在春天萌綠,可以在秋季枯黃。前者是生命,后者也是生命。
芙蓉涂鴉隧道,承載了廈大學子的無窮寄寓,承載了十萬種情感的奔赴。這里不臨山不照水,但凡涂鴉之處,就是風光,就是美,就是記憶方式、表達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芙蓉隧道行走,猶如穿過生命的密林,讓我見證了青春的本真和生命的神跡。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臺,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