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作為自然界的瑰寶和文化遺產的載體,其獨特魅力與價值愈發受到世界的矚目。為積極探索名山資源共享與合作發展模式,構建世界名山旅游目的地的價值體系,深挖和展示中國各省區山地獨特魅力,我們特推出“國際山地旅游聯盟世界名山系列推薦”專題,從巍峨的山峰到潺潺的溪流,從茂密的森林到多彩的民俗,為您呈現中國名山的壯美與魅力。本期推出:貴州名山。
梵凈山
貴州的天空之城與動植物寶庫
白江平/攝
●海拔高度:梵凈山最高峰海拔2572米,是武陵山脈的至高點。
●地理位置:坐落于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市,地跨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之界。
●自然資源:梵凈山巍巍屹立于中國西南喀斯特峰叢高原中的一塊地質年齡超過10億年的巨大穹隆狀變質巖山體上,以蘑菇石奇觀和垂直生態秘境聞名。梵凈山自然生態資源極為豐富,被譽為“地球綠洲”“動植物基因庫”。這里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完備,境內保存著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達97%,是地球同緯度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是“世界獨生子”黔金絲猴棲息之地,珙桐、冷杉等珍稀植物郁郁蔥蔥。2018年,梵凈山憑借其獨特的自然風貌和生物多樣性,榮登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3處世界遺產,享譽全球。
●人文資源:梵凈山不僅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與五臺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齊名,還擁有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自唐代開創佛教文化以來,梵凈山在明代達到鼎盛,明清時期更是留下了眾多佛教古跡,如承恩寺、釋迦殿等,這些寺廟群奠定了梵凈山作為“古佛道場”的佛教地位。此外,梵凈山還是民族文化聚集之地,苗族、土家族和侗族等民族的風俗習慣、音樂舞蹈、建筑服飾等都深深烙印著對大自然的敬畏和依賴,與自然風光水乳交融,共同構成了梵凈山獨特的人文魅力。
●旅游服務:梵凈山每年吸引數百萬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旅游服務設施完善,登山步道、索道、觀景臺等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游覽方式。游客可選擇徒步登山,欣賞沿途的自然風光,也可選擇搭乘索道上山,輕松便捷,高空俯瞰,別有滋味。此外,還可以感受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蘊,體驗禪修、祈福等佛教活動,讓游客在領略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收獲別樣的文化體驗。
●推薦語:世界自然遺產之巔,云海漫卷金頂,奇石秘境藏靈猴,千年佛光映生態,共赴地球綠洲純凈之約。
云臺山
白云巖喀斯特的戶外天堂
肖芳/攝
●海拔高度:云臺山主峰團侖巖海拔1066米,突起于群山之間。
●地理位置: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北部,地處喀斯特地帶。
●自然資源:因山形“四面削成,獨出于云霄之半”,山巔如臺,加之云霧繚繞,故名云臺山。2014年,由云臺山景區、杉木河景區、黑沖景區組成的貴州施秉云臺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施秉云臺山是在古老的、相對不可溶的白云巖上發育形成的白云巖喀斯特地貌,以峰叢峽谷喀斯特最為典型,是全球熱帶、亞熱帶地區白云巖喀斯特最典型的范例。自然景觀獨特,充滿水墨寫意元素,獨具山水詩畫意境。杉木河景區以清澈晶瀠的溪水以及奇峰異石、芳草佳木構成的峽谷風光為特色。兩岸的植被豐盈,負氧離子氤氳,藥理作用更令人驚奇,主要有黃芩巖、杉木峰、肖洞拐等景點。經過開發,杉木河自助漂流成為生態環境游的熱點,其因水質清純、漂流有驚無險而被譽為“礦泉河”“中華第一漂”。黑沖景區與五指峰相鄰為姊妹景區,以游峽谷峰叢、觀云海天象、讀紅色旅游而著稱。景區有低山巖溶、塔狀喀斯特峰叢、裂谷溝壑、窄巷峽谷等多樣地貌。
●人文資源:云臺山承載著豐富的傳說與文化,歷史遺跡如徐公殿、周公殿等見證了這里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傳承。同時,云臺山還是佛教圣地,寺廟和佛教文化為這座名山增添了神秘色彩。這里的民俗文化也獨具特色,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的節慶活動、歌舞表演和手工藝制品等,都讓游客感受到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旅游服務:云臺山景區實行人性化管理,門票有效期三天,有效期內游客可以多次進出各個景點,無需重復購票,極大地方便了游客的行程安排。景區內設有多個服務區,提供完善的住宿、餐飲和娛樂設施,滿足游客的各種需求。同時,景區內的交通工具便捷高效,游客可以憑票不限次數乘坐觀光巴士前往各個景點,省時省力。云臺山的旅游服務注重細節,指示牌清晰明了,安全員維護秩序,保潔工作及時到位,為游客營造了良好的游覽環境。此外,景區還提供了太極拳表演、獼猴觀賞等特色文化活動,豐富了游客的旅游體驗。景區工作人員以熱情周到的服務,讓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使得云臺山不僅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的景區,更是一個服務優質的旅游目的地。
●推薦語:喀斯特孤峰上的“天空之城”,云霧與峰林交織,展現武陵山脈的魔幻地貌美學。
萬峰林
西南壯觀的喀斯特地貌畫卷
張霆/攝
●海拔高度:萬峰林海拔多在1000-1600米之間,是一片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低山丘陵區,山峰連綿起伏,宛如一幅壯麗的畫卷。
●地理位置:萬峰林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東南部,是貴州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然資源:萬峰林由近兩萬座奇峰翠巒組成,是中國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明代中國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評價道“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叢立之峰,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奇勝”。這里群峰聳立,峰林密集,形態各異,被譽為“天下奇觀”。萬峰林分為東、西峰林,景觀各異:東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叢為特征,西峰林則是高原喀斯特景觀。連綿數百公里的峰林,矗立在田園之間,仿佛在大地上鋪開了一張巨幅天然畫卷。納灰河攜帶著豐富的礦物質,來到八卦田,從巨大的地漏消失在田野中,變成地下暗河,蜿蜒穿梭二十多公里外,再“重見天日”,并匯入珠江。八卦田是萬峰林的標志性景觀之一,這片天然形成的八卦圖案,以漏斗為中心,弧型展布,田中有三個天然地漏,被當地人稱為“大地的眼睛”。一年四季,一日早晚田地里的變化,已成為萬峰林的標簽,田野的變化概括了“萬峰林的美學”:一面是詩意浪漫的美景,一面是布依族煙火平實的生活。水稻是水田的主角,春種,夏盛,秋熟,冬閑,水田養育了布依族。
●人文資源:最早馴化野生稻的民族是古百越,布依族則是越人后裔,也是稻作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在布依族語里,把種植水稻的“田”稱為“納”或“那”。稻作文化傳承的最深印記是納(那)字地名,比如萬峰林的納灰、納錄等字地名,都是稻作文化族系以基因的形式記載下來的。魚是與稻連在一起的,稻田里的收成使稻魚并重。這種稻田養魚的方法就是布依族的傳統生活方式。布依族的“八音坐唱”,作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瑰寶,千年傳承,余音繞梁,被譽為“聲音的活化石”。還可以在這里欣賞到布依族的八月八、苗族的跳月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動,感受到貴州少數民族的獨特魅力。
●旅游服務:景區內設施完善,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務,包括專業的旅游咨詢、便捷的票務服務以及深入的旅游講解等。此外,游客可以在此領略到獨特的布依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參與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同時,景區內住宿選擇多樣,從高端酒店到特色民宿應有盡有,滿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無論是徒步穿越峰林,還是探訪當地村寨,萬峰林都能為游客帶來難忘的旅游體驗。
●推薦語:徐霞客盛贊“天下山峰何其多,惟有此處峰成林”,兩萬座錐狀峰叢構成喀斯特教科書。
赤水丹霞
中國丹霞之冠的壯麗景觀
付樹湘/攝
●海拔高度:赤水丹霞地貌區海拔最高處約1730米,最低處約240米,相對高差近1500米,這種巨大的地形落差造就了赤水丹霞獨特的丹霞地貌景觀。
●地理位置:赤水丹霞位于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境內,地處大婁山北麓,貴州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
●自然資源:赤水丹霞是中國面積最大、發育最美麗壯觀的丹霞地貌之一。這里的佛光巖巍峨壯觀、五柱峰奇峰聳立、白龍瀑飛流直下,讓人嘆為觀止。赤水丹霞最具代表性的景觀佛光巖是一弧長1000余米、高300余米的巖壁,其中心有一條高200多米,寬40米的柱狀大瀑布。憑借壯觀威嚴的景觀,佛光巖有了“世界丹霞之冠”“丹霞絕壁”的稱號。整個佛光巖景區有奇峰異石、絕壁巖穴、五柱峰、白龍瀑、丹霞城堡等景點,面積為20平方公里。赤水還是眾多珍稀動植物的棲息地。擁有世界上數量最多、面積最廣的桫欏林區,被譽為“桫欏王國”,森林覆蓋率達99%。除了有出現時間比恐龍還要早一億五千萬年的桫欏,還有云豹、林麝、鵝掌楸、水青樹等國家Ⅰ、Ⅱ級保護動植物,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人文資源:赤水丹霞作為中國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地質歷史信息,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和文化價值。佛光巖巖壁刻有“佛光普照”字樣,是丹霞奇觀與佛教文化的結合;四洞溝藏有清代“謝氏宗祠”和摩崖石刻群,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此外,赤水丹霞地區也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紅軍長征期間曾在此留下足跡,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的歷史色彩。
●旅游服務:赤水丹霞旅游區旅游服務設施完善,內設觀景臺、休息區、生態步道、生態廁所、觀光車等,提供丹霞地貌科普講解與VR虛擬體驗。景區內還設有多種體驗項目,如汽車露營、漂流、直升機觀光等山地項目,并設有蠟染、竹編、古法造紙等傳統工藝作坊,游客可親手制作并帶走紀念品。
●推薦語:世界遺產紅巖秘境,千瀑飛虹映億年桫欏,四渡赤水烙血色奇峰,地球演化史的熾熱詩篇。
荔波茂蘭
喀斯特奇觀與少數民族的和諧家園
王曉/攝
●海拔高度:荔波茂蘭海拔多在500-1000米之間,是一座以喀斯特森林為主的低山丘陵區,地勢起伏多變,景色秀美。
●地理位置: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境內,地處貴州南部。
●自然資源:荔波的喀斯特地貌,猶如一部記錄地球億萬年演化的史詩,訴說著大自然的宏大與神奇。1996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MAB),成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2007年,荔波喀斯特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貴州的“地質奇跡”。它是獨一無二的“喀斯特范本”,圓錐形山峰高低差不大卻錯落有致、連綿不斷,宛如大自然精心雕刻的立體畫卷。石上森林的觀景臺,是俯瞰這片峰叢洼地地貌的絕佳之地。這里的原始森林與山下稻田、村落交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成就了無與倫比的美學享受。青龍潭與青龍瀑布,更是徒步愛好者的天堂,溝深林茂,怪石崢嶸,潭水冰冽,令人流連忘返。除了壯麗的自然風光,荔波茂蘭還是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95種,蘭科植物206種,約占貴州省蘭科植物總物種數的50%,是貴州省蘭科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近年來,荔波茂蘭戶外游持續走熱,成為游客的“心頭好”,研學團、親子團、戶外愛好者縱情莽莽林海,解鎖假期旅游的無限種打開方式。
●人文資源:荔波茂蘭是布依族、水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民族風情濃郁。游客可以在這里欣賞到布依族的“六月六”、水族的端節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動,感受到貴州少數民族的熱情與好客。
●旅游服務:荔波茂蘭在旅游服務方面展現出獨特魅力,以其原生態的自然景觀為基礎,提供了豐富的旅游體驗項目,如溯溪、探洞、攀巖等,滿足各類游客的需求。景區內旅游服務設施完善,有農家院住宿、停車場等,且周邊餐飲選擇豐富。專業的導游和戶外教練團隊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務,確保旅游安全愉快。同時,游客還可深入體驗當地少數民族文化,享受深度的文化之旅。靈活的門票和游覽政策也讓游客更加便捷地探索這片美麗之地。
●推薦語:世界遺產腹地的喀斯特綠洲,全球罕見的喀斯特水上森林,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秘境。
黔靈山
貴陽心臟地帶寧靜綠洲與城市名片
王婉/攝
●海拔高度:黔靈山主峰大羅嶺海拔1396米。
●地理位置:黔靈山位于貴州省貴陽市中心區域,是貴陽城市的天然屏障和“城市綠肺”。
●自然資源:黔靈山,冠以“黔南第一山”之美譽,矗立于貴陽市的繁華心臟之地。每一處皆蘊含著獨有的自然與人文韻味,因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靈猴而聲名遠揚,將山、林、泉、湖、洞、寺、動物融為一體,超凡脫俗,清絕于世,素有“貴在城中,美在自然”之譽。黔靈山公園內古木參天,植被茂密,集貴州高原靈氣于一身。山中生長著1500余種樹木花卉,以及1000多種珍貴藥材,第四紀冰川期的遺跡亦隱匿其間,清泉潺潺,怪石嶙峋,隨處可見。更有成群的獼猴與鳥類在此棲息,獼猴種群已逾千只,它們與市民和諧共生,為黔靈山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樂趣。黔靈山公園內,地下水豐富,多處井泉涌出地表,匯成大羅溪、七星潭谷地及動物園谷地中的潺潺溪流。泉眼眾多,水質清澈甘冽,圣泉、檀泉、白象泉、冷翠泉、大羅泉等名泉輩出。黔靈山也是貴陽市民的休閑樂園,或鍛煉體魄,或練嗓清喉,沿著山路悠然漫步,沉浸在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之中。
●人文資源:黔靈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沿“九曲徑”蜿蜒而上,可達弘福寺,寺廟建于明末清初,是貴州著名的佛寺之一。弘福寺與山麓的麒麟洞及山上的摩崖石刻群,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麒麟洞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曾是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囚禁地,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洞內陳列歷史文物。
●旅游服務:景區內設施齊全,游客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導覽咨詢、票務預訂、行李寄存等,推出了徒步登山、纜車觀光等多種游覽方式。通過獼猴保護基地、自然觀察步道等設施,開展生態科普教育,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此外,黔靈山還有豐富的餐飲選擇和休閑娛樂設施,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享受到美食和娛樂。
●推薦語:城市中央的“黔南第一山”,弘福彌音與獼猴躍澗,共筑城中山水禪意。
烏蒙山
山海相連的壯麗史詩
曹經建/攝
●海拔高度:烏蒙山整體地勢起伏劇烈,平均海拔約2080米,其主峰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貴州省內最高峰。
●地理位置:烏蒙山脈橫跨云貴高原,主體位于貴州省西北部,涵蓋六盤水市、畢節市以及云南曲靖、昭通等地,是川、滇、黔三省的天然界山。
●自然資源:烏蒙山連著山外山,鳳凰傳奇一首《奢香夫人》,唱響了整座烏蒙山脈。以雄奇險峻的山勢和豐富的生態資源聞名,是長江、珠江流域的重要分水嶺。烏蒙山脈和秦嶺有著類似的作用,因為有烏蒙山的阻擋,造成了在冬季云南溫暖干燥和貴州陰冷潮濕的氣候特點。其核心區域以貴州畢節市赫章縣的韭菜坪為地理標志,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250公里,是長江與珠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也是北盤江、南盤江的發源地。游客們比較熟知的大小韭菜坪、北盤江峽谷、威寧草海、烏蒙大草原等都屬于烏蒙山區。其中,韭菜坪得名源自主峰半山腰那連綿不絕的野生多星韭菜,并由此劃分為“大韭菜坪”與“小韭菜坪”兩大景區。大韭菜坪,30萬畝野生韭菜花海蔚為壯觀,堪稱世界之最,中國獨有,現已成為赫章縣阿西里西景區的核心景區——“天上花海”。小韭菜坪,被譽為“貴州屋脊”。山上石林奇峻,當地人稱之為洛布石林,彝語中意為“石頭筑成的森林”。這貴州之巔的石林,形態萬千,宛如百獸齊聚,或貓或虎或獅,栩栩如生,現已被打造成“天上石林”景區。北盤江大峽谷深切千米,兩岸絕壁如削,可體驗漂流、徒步,感受“地縫奇觀”的震撼。還有草海高原湖泊,位于威寧縣的草海是珍稀鳥類黑頸鶴的越冬棲息地,湖光山色與候鳥群飛構成生態畫卷。烏蒙大草原有一望無垠的獨特高原草場,有萬畝高原矮杜鵑林,有充滿神奇色彩的高山湖泊,海拔2000米至2857米,是西南地區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草場之一。烏蒙山以喀斯特地貌和生物多樣性聞名,擁有世界級的地質奇觀與生態資源。其森林覆蓋率極高,植被垂直分布明顯,從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到高山草甸層層遞進,孕育了珙桐、紅豆杉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以及金絲猴、大熊貓等珍稀動物。
●人文資源:烏蒙山是多民族聚居地,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在此傳承了獨特的語言、服飾與節慶,如彝族的火把節、苗族的蘆笙舞,展現濃郁的民族風情。歷史上,彝族先民居住于烏蒙山地區,這一地區遍布彝族土司,有烏蒙土司、烏撒土司以及水西土司等。奢香夫人是明朝彝族女政治家,即水西土司首領靄翠的夫人,喪夫后攝理貴州宣慰使,鞏固邊疆、促進民族團結與經濟文化發展,展現了深明大義與英勇智慧。1936年紅軍長征在此展開“烏蒙山回旋戰”,以靈活戰術突破敵軍包圍,毛澤東詩句“烏蒙磅礴走泥丸”即源于此。哲莊壩戰斗遺址、紅軍長征紀念館等成為紅色教育的重要載體。
●旅游服務:從地理、歷史和旅游資源來看,烏蒙山可以說是云貴高原的中流砥柱。烏蒙山區域主要旅游景區有大小韭菜坪、百里杜鵑景區、織金洞景區、威寧草海、畢節響水灘公園等。這些景區配套旅游服務日益完善,為游客提供了便捷舒適的旅行體驗。景區內提供擺渡車服務,方便游客在各景點間穿梭游覽;住宿選擇多樣,既有依山而建的民宿,也有網紅帳篷營地和房車營地等特色住宿;餐飲方面,景區內設有多個小吃攤和餐飲服務區,提供豐富多樣的美食選擇;此外,烏蒙山地區還開發了騎馬、滑草、滑雪等多種娛樂項目,滿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推薦語:觸摸2.9億年地質運動的褶皺紋理,對話30萬畝野生韭菜花的紫色宣言,在彝族銀飾的叮咚聲里解碼奢香夫人的傳奇。
百里杜鵑
地球彩帶連接生態與人文奇觀
黨云麗/攝
●海拔高度:中部金字塔狀阿魯峰(海拔1900余米)為景區最高峰,其下綿延著6萬余畝海拔1800-1900米的原生態高山草甸。
●地理位置: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的畢節市,橫跨大方縣與黔西縣交界處。
●自然資源: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百里杜鵑擁有41個杜鵑品種,涵蓋全球5個杜鵑花亞屬的全部類型,其中馬纓杜鵑、露珠杜鵑、團花杜鵑等尤為著名。普底景區和金坡景區是百里杜鵑最為核心景區,景區內綿延分布著面積達125.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鵑林帶。每年3月下旬至5月,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競相綻放,形成綿延50余公里的“地球彩帶”,一棵樹上甚至可開出7種顏色的花朵,景象震撼。這里森林覆蓋率達70%,負氧離子濃度高達1.6萬個/立方厘米,是天然氧吧。這里棲息著云豹、林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以及銀杏、紅豆杉等珍稀植物,生態多樣性極為豐富。除了花海,景區內還分布著險峻的峰林、壯觀的九龍瀑布、清澈的杜鵑湖,以及神秘的溶洞和原始森林,形成“山、水、林、洞、花”立體交融的自然畫卷。1993年,百里杜鵑成為了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唯一杜鵑花國家森林公園);2015年晉升國家AAAAA級景區。除了杜鵑花海,百里杜鵑景區還有許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點。其中,黃坪十里杜鵑是百里杜鵑的縮影、代表和精華,這里的杜鵑花樹形奇特,花色艷麗,是攝影愛好者的絕佳拍攝地。百里杜鵑大草原是另一處不可錯過的景點,這里植被生長奇特,形成獨具特色的天然盆景園,草原上的天坑星羅棋布,極具觀賞價值。此外,還有云臺嶺、移山湖等景點,各有特色。
●人文資源:百里杜鵑是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每年舉辦彝族火把節、苗族跳花坡等傳統節慶活動。可參與篝火晚會、觀賞民族歌舞,體驗蠟染、刺繡等非遺手工藝。花季期間,百里杜鵑還會舉辦祭花神、花坡節等各種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為賞花之旅增添更多樂趣。同時,百里杜鵑與彝族女英雄奢香夫人的傳說緊密相連,周邊保留著古驛道、營盤遺址等歷史遺跡,文化底蘊深厚。當地通過發展民宿產業和農旅融合項目(如中藥材種植、生態茶園),帶動村民增收,形成“民宿+文化+生態”的特色發展模式。
●旅游服務:景區內建成旅游公路100余公里、觀光車道16.48公里,并配備觀景臺、步行棧道和玻璃天空步道,方便游客多角度賞景。門票實行“一票三日游”,可暢游普底、金坡等核心景點。周邊擁有350余家民宿和酒店,床位超800個,特色民宿集群如初水灣、小橋民宿提供個性化服務。當地美食兼具酸辣鮮香的地域風味。百里杜鵑景區的交通也十分便利。游客可以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也可以自駕前往。景區內的交通設施完善,游客可以方便地游覽各個景點。
●推薦語: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絕美之境,登高遠眺,萬頃花潮涌動如海;漫步村落,彝苗風情溫暖如歌。
雷公山
苗嶺主峰與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圖源: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
●海拔高度:雷公山主峰海拔2178.8米,聳立于黔東南州的第一高峰。
●地理位置: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跨雷山、臺江、劍河、榕江四縣。
●自然資源:苗嶺山脈的主峰雷公山是苗族人心中的神山,位于黔東南境內,為苗嶺之巔,是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其地形高差顯著,造就了多樣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氣候特點。這里原始森林茂密,高山草甸如茵,響水巖瀑布飛流直下,美景令人嘆為觀止。雷公山被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稱贊“當今人類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未受污染的生態文化凈地”,是追尋自然、回歸本真的理想之地。該地區多云霧繚繞,是觀賞云海和日出的絕佳地點。雷公山頂部區域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地帶,棲息著眾多野生動物,不僅有云豹、大鯢、臺灣杉、鐘萼木等國家Ⅰ級保護動植物,雷公山保護區還有豐富的兩棲、爬行動物,是尾斑瘰螈、棘指角蟾雷山髭蟾、貴州小頭蛇的產地,其中,雷山髭蟾更是雷公山限定。因此,該區域禁止游客進入,成為貴州旅游的一片“禁區”。此外,雷公山還擁有著一種珍稀樹種——禿杉。這里擁有全國面積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禿杉群,是禿杉資源的寶庫。
●人文資源:雷公山在苗語中被稱為“養翁婁”(意為深山密林)或“翁告何”(意為雷公腳下的山)。雷公山腳下的眾多苗寨,也是民俗文化愛好者和古村落愛好者的旅行勝地。當夕陽為雷公山鍍上金邊,山腳的苗寨便次第亮起燈火。西江千戶苗寨的1300棟吊腳樓順山勢鋪展,夜幕降臨時宛如銀河傾瀉人間。如果你想體驗更原生的古村落生活,在雷公山腹地的烏東苗寨,清晨推開木窗便能望見云瀑從山頂奔涌而下,溪水邊的水車吱呀轉動。懸于苗嶺之巔的蚩尤后裔秘境,還有個高巖大峽谷苗寨。古寨依崖而筑,木構吊腳樓層疊錯落,仿佛從峭壁中生長而出,村民沿70度陡坡開鑿梯田,云海漫過石階時,恍若踏上天梯。格頭苗寨被亞洲最大千年禿杉群環抱。神樹“禿杉王”需六人合抱,樹皮紋路如蚩尤鎧甲,寨民沿烏密河懸耕,稻田與原始森林犬牙交錯。
●旅游服務:近年來,已形成了以西江為代表的環雷公山苗族原生態文化旅游區同時,雷公山還提供了多樣化的戶外活動選擇,如徒步登山、觀鳥、野餐等,滿足不同游客的興趣和需求,重點推出了環雷公山體育旅游黃金線路,積極推出了以西江為核心的環雷公山自駕游精品線。雷公山注重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作為苗族文化的展示窗口,游客可以在此深入了解苗族文化,體驗苗族風情。
●推薦語:地球綠冠原始密林,云瀑漫卷苗嶺圣境,千年苗疆圣山蘊生物基因庫,天地共生的生態史詩。
梅花山
高原涼都與冰雪旅游天堂
圖源:貴州改革
●海拔高度:梅花山屬烏蒙山脈,最高峰海拔高達2800余米,以其雄偉壯麗的身姿屹立于黔西北。
●地理位置:梅花山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西郊,地跨六盤水市和畢節市威寧縣兩地,地處云貴高原腹地。
●自然資源:梅花山其名源自山中簇簇盛放的梅花,山上峰多溝深,山大路險彎多,氣象條件獨特,低溫持續時間長,一年有近四個月的低溫持續期。是避暑度假的好去處。這里不僅擁有世界最長的同路徑山地索道,讓游客能穿梭于喀斯特地貌的山脈、湖泊、濕地與峽谷之間,盡情領略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還是高原之上的清涼之都,夏日涼爽宜人,冬日銀裝素裹。梅花山多霧的特性,賦予了它一年多達260天可能出現的云海奇觀,日出、日落與云海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此外,梅花山還以獨特的山地旅游資源為突破口,打造了集避暑、觀光、度假、運動于一體的高端“野奢”旅游景區。
●人文資源:多元民族風情濃郁,彝族、苗族、布依族等民族在此世代聚居,形成了“火把節”“十月年”“六月六”等特色節慶,以及蠟染、蘆笙舞、口弦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山景區正依托其“山地民族文化+生態康養”的獨特定位,打造集觀光、研學、度假于一體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旅游服務:梅花山旅游服務設施完善,擁有登山步道、觀景臺、民宿等多種旅游設施。其中梅花山國際滑雪場是景區的一大亮點,占地面積達10萬平方米,雪道總長1880米,是冬季滑雪愛好者的天堂。滑雪場配備了先進的魔毯和纜車,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資深滑雪愛好者,都能在這里找到樂趣。此外,梅花山索道也是一大特色,全長9.91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同路徑山地索道。乘坐索道,你可以俯瞰峰林山勢、云海霧山和森林湖泊,感受“烏蒙磅礴走泥丸”的宏偉氣勢。
●推薦語:地球腰帶上的翡翠冠,云瀑漫卷彝苗圣境,冰雪秘境藏四季,中國涼都的生態史詩。
大婁山
紅色圣地與川黔交通的險要關隘
劉太華/攝
●海拔高度:大婁山山脈主峰筍子山1788.4米,婁山關關口海拔1277米。
●地理位置:大婁山位于貴州省遵義市北部,是貴州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北端延伸至重慶市南緣。
●自然資源:作為貴州的四大名山之一的大婁山,是烏江流域和綦江等水系的分水嶺,橫貫在黔北大地,成為了貴州通往巴蜀的一道天然屏障。山中的婁山關,自古便被譽為“天險”之地。婁山關周遭,地勢險峻異常,千峰聳立,萬仞壁立,重巒疊嶂,峭壁如削,素有“黔北第一雄關”之美譽。
●人文資源:大婁山不僅是自然的杰作,更是歷史的見證。婁山關,位于大婁山主脈的脊梁上,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這里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黔北第一雄關”之美譽。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兩次經過婁山關,取得了長征以來的第一次巨大勝利,揭開了遵義大捷的序幕。毛澤東主席在這里寫下了著名的《憶秦娥·婁山關》,留下了“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壯麗詞句。如今,婁山關已成為黔北著名的革命紀念地,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緬懷先輩的英勇事跡。而今,川黔鐵路、渝貴快鐵、蘭海高速公路皆穿境而過。如今之婁山關,不僅為交通之要地,更承載著國家之記憶,傳承著紅色之基因,成為重要之文化遺存。其戰斗遺址,先后被列入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列,更被譽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之示范基地。
●旅游服務: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一部分,婁山服務區將紅色文化與現代旅游服務完美融合,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紅色文化體驗。在這里,游客可以參觀濃縮了遵義會議、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婁山關戰役等紅色文化元素的展館。此外,大婁山服務區還設有軍人驛站,為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個性化服務。
●推薦語:長征史詩中的地理坐標,婁山關險隘見證“蒼山如海”的雄渾氣魄。
月亮山
云上梯田與苗侗文明生態秘境
張成武/攝
●海拔高度:月亮山主峰海拔約1490米,梯田群分布于海拔500米至1300米之間,形成垂直分布的獨特景觀。
●地理位置: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西部月亮山腹地,橫跨從江、榕江、荔波三縣交界處,與廣西接壤。
●自然資源:貴州月亮山腹地,藏著一處令人嘆為觀止的梯田景觀——“月亮山梯田群”。核心梯田區包括加榜梯田(從江縣加榜鄉)、加宜梯田(榕江縣計劃鄉)等,總面積超10萬畝,綿延25公里公路兩側,覆蓋黨扭、加頁、加車等村落,被譽為“中國最美山地曲線”。加榜梯田規模達1萬畝,以“稻魚鴨共生系統”聞名,春季灌水時如鏡面倒映天光,秋季稻谷金黃如油畫,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加宜梯田坡度陡峭,層疊如天梯,秋季色彩層次分明,被稱為“調色板梯田”。原始森林覆蓋率達70%,是黔金絲猴、紅豆杉等珍稀動植物的棲息地。山泉水源常年不竭,支撐梯田灌溉系統,形成“田依山、山養水、水潤田”的生態循環。
●人文資源:月亮山苗族,作為黔東南苗族中一支極為古老的分支,承載著豐富的原始文化習俗,被眾多專家、學者譽為“苗族文化的歷史博物館”。梯田,作為苗族先民千百年來“以山為田”的智慧結晶,采用了傳統的稻魚鴨共生系統,即在稻田中養魚、以鴨除蟲害,構成了生態農業的典范。在春耕時節,月亮山苗族會舉行盛大的“開秧門”儀式,村民們身著苗族盛裝,通過祭祀祈福來展現農耕文化的莊重與儀式感。而到了秋季豐收之際,則會通過歡歌笑語和長桌宴來慶祝這一年的豐盈收獲。還有當地獨有的新米節,為了表達對祖先的感恩、對梯田的許愿。此外,加宜苗寨還保留著紅軍第七軍1930年駐留時的革命遺跡,如紅軍屋、馬刀等,成為了紅色旅游的重要節點。黨扭村、加車村等地的吊腳樓群保存得極為完整,因此被評為了“中國傳統村落”。在這些村落里,蠟染、釀酒等千年技藝得以傳承,游客們更有機會親身體驗這些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
●旅游服務:2024年黔東南州實現A級景區等級公路連通,從江高鐵站至加榜梯田開通直通車,車程縮短至2小時,自駕可沿蜿蜒山路感受“一彎一景”的視覺盛宴。加車村“月亮山居”民宿露臺可俯瞰梯田全景,提供苗家酸湯魚、稻香烤魚等融合美食。春季插秧節、秋季攝影賽、冬季梯田銀裝景觀,游客可參與摸稻花魚、果蔬采摘等農事體驗。與榕江“村超”聯動,形成“體育+生態”深度游線路;加榜梯田景區免費開放,游客可自由探索,感受原生態魅力。
●推薦語:云上苗疆的時光秘境,月亮圖騰的山水圣殿,千年梯田疊寫農耕文明密碼,萬頃綠濤翻涌北緯25°生命原鄉。
朱家山
“生態秘境”與“紅色走廊”
圖源:黔南州林業局
●海拔高度: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海拔最高處在甕安縣境內,海拔1392.1米。
●地理位置:位于貴州省黔東南黃平縣與黔南的甕安縣、福泉市交界處。
●自然資源: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山清水秀,空氣新鮮。她像一條翠綠的龍,酣睡在甕安、福泉、黃平三縣交界之間。公園以朱家山河為中心,處處充滿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朱家山最高峰碼頭山聳立于群山之巔,眾山拱衛,霧靄升騰,頗具“馬頭直出云端”之神秘色彩。整個公園以喀斯特溶洞、險峻峽谷為特色,滴水巖瀑布高60米,如白練垂空;烏江峽谷段則以“驚、險、雄、奇”聞名,江界河大橋橫跨天塹,氣勢恢宏。春賞漫山杜鵑,夏避酷暑于清涼溪澗,秋觀層林盡染,冬覽雪覆群峰的“北國風光”。這里保存著地球同緯度罕見的常綠闊葉原始森林,森林覆蓋率高達92.1%,被譽為“綠色基因庫”。擁有種子植物750余種、大型真菌200余種,以及銀杏、水杉等“活化石”植物,生物多樣性價值顯著。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棲息著獼猴、斑羚、紅腹錦雞等400余種動物,林間溪流可見山瑞鱉等珍稀水生生物。目前公園已開發的景點已有8處,分別是杜鵑王樹、滴水巖瀑布、馬頭山日出、?水河源、情人湖、景區服務中心、陽源山月、古驛道。
●人文資源:朱家山是紅軍長征的重要見證地,周邊有江界河強渡烏江戰斗遺址、猴場會議會址等紅色地標,被列入貴州省“曙光黔行”紅色研學路線,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流傳的故事中,傳說朱元璋之孫(建文帝:朱允炆)因“靖難之變”,躲避追殺,逃至此山出家為僧,并長居于此,因此得名為“朱家山”。明代征南將軍墓、清代摩崖石刻、朱元璋屯兵遺址等人文景觀散布山林,與自然風光交織出厚重的文化底蘊。鄰近布依族、苗族村寨,可體驗傳統民俗活動與非遺文化,如草塘千年古邑的非遺藝術節。
●旅游服務:公園內設游步道、電瓶車接駁、停車場及休閑木屋等設施,配套逐步完善。可開展戶外探險項目,徒步穿越原始森林、探秘溶洞群落,或沿古棧道感受歷史痕跡。同時,夏季可溯溪觀瀑,冬季賞雪攝影;周邊還可結合草塘古邑、花間池溫泉等聯動游覽。
●推薦語:原始森林的蒼翠與烏江峽谷的磅礴碰撞出自然奇跡,紅色血脈與歷史遺存交織成文化長卷。
斗篷山
苗嶺主峰的自然魅力
裴建軍/攝
●海拔高度:斗篷山海拔1961米,是黔南州第一高峰。
●地理位置:斗篷山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境內,地處貴州南部。
●自然資源:貴州斗篷山作為苗嶺山脈核心地質遺產,也是以國內距離城市最近的原始林區,也是沅江的發源地之一,被譽為“天然野生動植物標本庫”。斗篷山山勢雄偉,峰巒疊嶂,隨處可見樹抱石、石抱樹、樹搭橋的奇異景觀,高山草場、峽谷、飛瀑、河流、神奇的巖溶景觀等各具形態。馬腰河蜿蜒穿行于幽深的原始叢林之中,主峰絕頂有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山巔天池,池水清澈澄明,雨季不溢,旱季不減,在地球上亦為罕見。前寒武紀淺變質巖構成的峰叢峽谷體系,保存著2.8億年古陸塊裂解遺跡;原始森林覆蓋率達92%,孕育全球最大野生鵝掌楸群落及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山澗棲息著瀕危物種大鯢與白鷴;作為長江與珠江水系分水嶺,其1200mm年降水孕育馬腰河峽谷瀑布群,石門坎絕壁落差達217米;云霧覆蓋率年均280天,苔蘚層最厚處38厘米,形成“苔蘚王國”奇觀,是研究亞熱帶山地生態系統的天然實驗室。
●人文資源:斗篷山擁有源自明武時期的百家廠遺址,洪武時期的金筑長官遺址,古營盤遺址等,山間散落布依族村寨,保留有木質吊腳樓、青石板路和“干欄式”建筑等,每逢重大節日開展賽馬、對歌、蘆笙演奏等民俗活動。
●旅游服務:景區內設有完善的旅游服務設施,包括游客中心、停車場、餐飲服務區等,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游覽條件;擁有天然的熱水溫泉,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為游客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絕佳場所。此外,景區還提供了多樣化的旅游活動,如徒步登山、探秘溶洞、觀賞瀑布等;當地作坊提供蠟染與扎染等體驗課程;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勻毛尖茶產自斗篷山余脈,茶園生態良好,可參觀并參與采摘。
●推薦語:珠江源頭的生態王冠,苗嶺腹地的地球年輪,原始林海鐫刻2.8億年苔蘚史詩,負氧離子爆表的天然水塔。
龍架山
綠動黔南的森氧秘境
圖源:龍里縣融媒體中心
●海拔高度:龍架山主峰海拔1386.3米。
●地理位置:位于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地處苗嶺山脈中段。
●自然資源:龍架山位于龍架山國家森林公園西部,在嶺脊中央,為龍架嶺主峰,因該山與諸峰連成長嶺,形似龍的骨架而得名,公園有臺地、丘陵、山地三個地貌,受燕山期造山運動所形成的一系列褶皺、斷裂構造控制,背斜山地與向斜谷地相間分布。森林覆蓋率超90%,空氣負氧離子濃度平均5.2萬個/立方厘米,最高達6萬個,被譽為“天然氧吧”。公園四季景觀分明,春賞杜鵑花海、夏享清涼林蔭、秋摘沙梨獼猴桃、冬觀霧凇雪景,全年皆宜游覽。作為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的“物種基因庫”,龍架山擁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紅豆杉等35種,二級保護植物桫欏、鵝掌楸等71種,省級保護及特有樹種54種,是珍稀動植物的天然庇護所。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猴子溝景區以獼猴群落聞名,山間溪流、瀑布、溶洞等景觀交錯,生態多樣性突出。2006年,由龍架山、響水河、猴子溝三個景區組成的龍架山國家森林公園,獲批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人文資源:布依族、苗族文化在龍架山交融,周邊村寨保留傳統民俗活動,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跳月、殺魚節,布依族“三月三”等。展示。龍架山森林公園作為“中國森林氧吧”,設有貴州高原瀕危植物繁育中心、貴州省中亞熱帶珍稀植物園和貴州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培訓基地。除了領略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在龍架山森林公園還能收獲關于動植物的知識,非常適合家庭、親子出游。
●旅游服務:龍架山地理位置優越,距貴陽市區僅30公里,交通網絡發達,貴新高速、湘黔鐵路等多條干線貫穿周邊,是貴陽近郊的“天然氧吧”,自駕半小時即可逃離都市喧囂。其接待中心可容納150人住宿、280人就餐,配備會議室、農家別墅、兒童樂園等設施。還可以在此開展滑草場、卡丁車、高空溜索、真人CS野戰、水上樂園等,適合釋放壓力與團隊拓展等活動。
●推薦語:貴陽近郊的“綠色明珠”,逃離城市喧囂的“森林療愈站”,登頂可攬群峰如龍,探谷可賞飛瀑流泉。
本文由國際山地旅游聯盟“兩微一網”綜合整理
圖源網絡僅供分享如侵刪
一審:張雯雯
二審:鮑港
三審:張翼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