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有點小鬧騰,石破茂在接受國會議員質詢的時候說1972年簽訂的《中日聯合聲明》不具備法律約束力,而且還說這是歷屆日本內閣的共識。
《中日聯合聲明》是周總理和當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簽訂的,田中家族因此也和中國關系親密,后來他的女兒田中真紀子也參與了對華友好外交,在我讀書的那段時間對她印象還蠻深刻的,只可惜親華派在日本政壇成了少數,自從田中真紀子退休以后,田中家族的后代就往文體領域發展了,日本政壇已經不能允許這樣的人存在。
《中日聯合聲明》第三條說了臺灣是中國領土;
第五條說中國放棄對日本的戰爭賠款;
第七條說中日反對任何國家在亞太建立這種霸權。
石破茂政府認為這份聲明沒有法律約束力,很多人理解成這是為介入臺海做準備,但是也可以反向理解成這是以退為進,讓日本的親美派害怕。
我們還巴不得這份聲明失效,一旦失效,我們就可以要求日本進行二戰賠款,按照《馬關條約》的對等賠償辦法,日本要把北海道劃給我們,還要賠償13.2萬億人民幣。我是按照軍艦計算的,清末定遠艦的成本是142萬兩白銀,馬關條約賠償的2億兩白銀折合成140艘定遠艦,現在美軍福特號航母的建造成本是130億,140艘航母換算成人民幣就是13.2萬億,這就是把現在的日本都賣了也賠不起。
所以說《中日聯合聲明》在今時今日對中日的意義和1972年完全不同,現在完全就是日本的保命符,石破茂怎么會為了臺灣省而放棄這個保命符呢。
日本人做事風格兩極化,要么就是極端反抗,要么就是極端臣服,中日關系這50多年磕磕碰碰,既沒有嚴重對抗,也沒有親密無間,主要原因是日本沒有自主權。
既無法反抗美國的壓制,又覺得和中國對抗的后果可能是新仇舊恨一起清算,這就是日本這些年政策不斷反復,態度忽左忽右的根本原因,這次其實也是如此。
石破茂說《中日聯合聲明》不具有法律意義,表面看展現了對華強硬的一面,但是王毅外長去日本之后,日本外相還給王外長拉椅子,彎腰說話,這種卑微的姿態又凸顯日本政壇對華的恐懼,看這個動作,是要介入臺海的態度嗎?
東亞怪物房,說的是東亞國家的軍事實力異常強大,隨便拉出一個國家放到歐洲,都是霸主,我們看不上的韓國和越南,到了歐洲,德法英看到了都要顫抖。
其實不光是軍事,政治也是如此,美俄爭霸就讓德法處境艱難,日本在中美俄之間游走,尚能偏安,這就是差別。 東亞國家的政客到了歐洲,會讓歐洲那些貴族老爺知道什么才叫縱橫捭闔。 根源就是東亞是儒家文化圈,讀書都卷得很,而歐洲的快樂教育培養不出人才。
德國這幾十年就出了一個默克爾,舒爾茨和默克爾的差距,簡直就是光緒和康熙的區別。反觀日本,草根出生的菅義偉,政治智慧一點都不草包,哪怕是口無遮攔的森喜朗,其實也比歐美政客強太多,因為森喜朗只是口無遮攔,而歐美政客完全就是無知,這二者的區別就好比一個爆粗口的大學生和一個溫順的小學生,前者是嘴賤,后者是腦子還沒裝滿知識。
人不可能一輩子 首鼠兩端,國家也不可能一直兩面下注,到了一個節點,一定要選擇。如果說前幾年日本還在幻想能夠配合美國遏制中國工業化,那么今天,當中國連汽車和半導體都要突破限制的時候,日本保留高端工業化最后的幻想也破滅了,這些都是和日本直接相關的產業。
前兩年我還在想日本產業被我們搶走以后會越來越反華,但是現在我感覺可能判斷錯了,在日本政壇,對華恐懼可能會逐步戰勝對華憤怒。憤怒就會攻擊,恐懼就會臣服。
日本都是職業政客,從政多年,對中國實力的了解肯定不是白宮那些人可以相比的,對日本來說,如何平穩過渡中美權力交接,如何確保日本不生靈涂炭,這是最大的問題。說直白一點就是日本已經明白美國輸了,所以不做激烈反抗,只是順著時代的洪流往前走而已。
這次王毅外長訪問日本,出席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 ,要 推動中日韓合作在新形勢下提質升級,發揮“1+1+1>3”的作用。我的感覺是想逐步推進東亞的一體化,可能有點類似北美自貿區那樣。
我們的這種經濟戰略對美國來說挺麻煩的,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如何制約日韓就是美國在東亞的大問題。
這幾年中國科技快速突破美國制裁,在很多領域開始反超美國,美國很難受,日韓其實也很難受,因為日韓的工業是嵌入美國工業體系的,日韓發展汽車,造船,半導體材料,機械,雖然很精,但是工業體系不全,需要和歐美的上下游配合,現在歐美不保,日韓也要完蛋。
美國車企會采購韓國電池,但是中國車企肯定不會;韓國LNG船需要法國技術,中國是自主研發;中國半導體廠商會逐步用國產替代日韓進口材料,構成半導體產業100%國產的閉環。
對于日韓來說,一邊是美國要搞閉關鎖國,收割盟友的產業滿足短期經濟增長需要,一邊是中國制造業突飛猛進,如果不及時轉向,讓他們制造業嵌入中國工業體系,未來日韓制造業會被全部吃掉。
在這種歷史抉擇的關口,日韓肯定對美國越來越不滿,因為美國敗了,美國科技敗給了中國,所以整個美國主導的全球產業分工就要敗給中國制造。這就好比蘋果完蛋了,富士康就會沒落,華為崛起,賽力斯就起來。
后面特朗普對日韓的約束能力越來越弱,經濟不存,政治怎么附著?
我們不需要在東亞和美國發生沖突,這沒有意義,就算我們不動手,日韓自己也會想辦法反抗,他們不反抗,那就等著經濟不斷下滑。
我們一旦開始收付臺灣的進程,日韓是會跟著美國一起反對我們,還是會順勢把美國從東亞送走,轉頭臣服于我們呢?
相比于歐洲那些傻白甜,日韓政客更加務實,誰贏了就倒向誰,這可能是他們到時候兩害相權的思考邏輯,而不是一味追求意識形態的統一。
如果一定要認個爹,認我們比認美國可能更好,至少我們還會給日本留一口,不像美國,齊根割掉,現在日本外匯儲備看似有1.17萬億美元,實際上能動用的金額不到1000億美元,因為其他的都是美債,這就好比有的公司賬面資產幾百億,結果都是恒大的未付款,這有什么用,蘇寧當時如果不被恒大坑200億,后面說不定還有轉機。
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在世界上其實算是少數,很多國家表面看起來很有智慧,其實對世界局勢認知并不清晰,典型的就是伊朗。
特朗普最近寫了一封給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說了一些客套話,特朗普是想促成伊核協議成功,但是這個協議是在他第一任期廢除的,這不就相當于打臉嗎?
特朗普想要獲取新的條件,但是伊朗不會同意, 伊朗外長阿拉格齊當地時間23日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伊朗永遠不會說外交之路已經結束,因為外交的替代方案是戰爭。伊朗拒絕與美國談判,是基于歷史、經驗和先例,而不是因為固執。阿拉格齊強調,在當前情況下,伊朗已經不可能再與美國進行談判,除非“一些事情發生改變”。
但是僅僅在2個月前,伊朗外長還卑微的對美國喊話尋求談判。
一開始伊朗改革派想要談判,特朗普一直吊著,后來特朗普想要談判,而此時伊朗外長來了一次中國,再加上這段時間中國軍事和科技暴走,以及胡賽武裝連續打擊美軍軍艦,讓伊朗看到了希望,就變成了伊朗拒絕談判了。
這是誰的問題?
都有問題,一邊是特朗普玩砸了,錯過了借坡下驢的最好機會,另一邊是伊朗直到現在才知道中國的實力,所以美伊雙方對于談判的意向在兩個多月時間發生了180度轉彎。
去年伊朗對我們放狠話,說我們不照顧它,轉頭想去擁抱美國,結果現在又回頭,還是覺得我們這里好,這說明伊朗那些改革派對世界大勢看不清楚,就好比一個在公司待了幾年的老員工,不清楚公司究竟誰實力最大,總是拜錯碼頭。
現在美國已經不具備解決伊核協議的前提條件了,就算美國解除了對伊朗的制裁又能怎么樣,國際能源市場現在缺的是買家,而不是供貨方。
我在2022年預測黃金要到3000美元的時候,同時預測原油會到200美元,現在看來對原油的預測大錯特錯,我感覺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新能源發展太快,而產油國又不能強力減產,導致現在油價總是上不去。這充分說明現在原油市場是買方市場,賣家的地位非常卑微。
美國想要壟斷歐洲市場,中國市場又被俄羅斯和沙特占據了主導地位,就算現在伊朗解除制裁,它去哪里找到買家?
現在中國通過馬來西亞轉口買了大量伊朗石油,全世界敢買伊朗石油的國家屈指可數,如果伊朗臣服于美國,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石油的訂單轉移給其他國家,沙特,伊拉克和安哥拉正求之不得,連美國都心動。
現在伊朗醒悟過來其實還不算太晚,醒悟了,開始反抗,它在中東打得越猛,它的石油就越有市場。
如果此時特朗普和伊朗都沒有談判的可能,那在其他地方就更加沒有可能了,重點就是烏克蘭。
美國和烏克蘭達成了停火30天的協議,這個協議本來就很搞笑,因為交戰的雙方是烏克蘭和俄羅斯,美國有什么能力要求俄羅斯隨時停火?
必須要對普京妥協,才能讓俄羅斯停火,現在美國能給予普京什么條件呢?
解除制裁對于俄羅斯來說確實有點作用,但是僅僅就是有點作用,俄羅斯需要烏克蘭在法理上承認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是俄羅斯領土,這一點特朗普做不到。
特朗普做不到,最后美烏的礦產協議就要作廢,因為烏克蘭簽訂協議的前提條件是要美國保障它的安全,如果安全的前提是割讓領土,不加入北約,那澤連斯基直接和普京談判就可以了,還要特朗普做什么。
所以這個烏克蘭的停火談判和美烏礦產協議在邏輯上就是一個笑話,美國的權利特別大,義務特別小,這種合同持續不了多久,就算簽訂了,后面也會廢掉。
在當今世界,唯一有實力能促成停戰的國家就是我們,因為我們有雙方都需要的東西,也有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基建能力,只有我們能幫助烏克蘭快速重建,重建家園能讓烏克蘭民眾在心理上接受停火。另外,中國可以讓俄羅斯停止進攻,為烏克蘭做安全擔保,美國今天的實力已經做不到這點了,美國既無法在軍事上擊退俄羅斯,也無法在經濟上讓俄羅斯屈服,我們至少可以在經濟上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現在特朗普這么搞,就是給歐洲組建獨立軍隊的時間,最后歐洲如果脫離美國控制,對美國來說就真是孤立在北美了。
特朗普上臺兩個月了,這60多天在外交上沒有任何成績,不但沒有成績,反而遭到多次羞辱。澤連斯基在白宮和他吵架,伊朗態度也轉變了,德國開始8000億歐元的獨立武裝計劃,日韓的虛與委蛇,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針鋒相對,還有這么長時間中國都不解除對盧比奧的制裁,對此特朗普沒有任何辦法,連狠話都沒說一句。
盧比奧被我們制裁來不了,特朗普就安排了蒙大 拿州參議院 戴恩斯訪華,這種安排對美國來說其實是巨大的恥辱,但是沒辦法,現在幾乎所有的大問題都繞不開我們,特朗普需要和我們直接談判。
當年中國加入WTO談判,繞不開美國,只要和美國談好了,中國就加入了WTO,現在世界政治也是如此,美國無法繞開中國,特朗普慢慢發現,沒有我們的認可,美國幾乎解決不了多少重要國際問題。
留給特朗普的時間真的不多了,現在中國推進的速度很快,最近半年國內很多大企業都在融資,寧王,比亞迪,小米,美的等都在香港融資,他們融資的目的都是為了大規模開拓海外市場。
千萬不要用過去的金融數據理解現在的全球市場,一定要用東升西降的大背景去判斷未來資金走向和市場發展方向。
在香港融資不會影響國內的資本市場,既保證了向外擴張的資金需求,又避免了經濟數據的劇烈波動,是個很好的辦法。這些融資在未來幾年會變成公司業績的大幅增長,以及中國經常賬戶的大幅增長,還有美國科技企業的業績持續下滑。
特朗普最好就是現在大幅妥協,要是再猶豫一年,談判的地位又會下降很多,到時候恐怕不是“沒有資格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可能是沒有資格坐到談判桌上。
結束
請關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