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虛假信息、深度偽造等問題對信息安全和公共信任構成嚴峻挑戰。從全球數字化治理來看,內容標識已成為全球治理生成內容的共識性議題。聯合國在2024年的有關報告中將“損害信息完整性”列為人工智能首要風險。各國紛紛探索內容標識制度,歐盟《人工智能法》要求披露深度偽造內容來源,美國加州通過的《人工智能透明度法案》明確了顯示或隱藏標識義務。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發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標識辦法》),并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我國的《標識辦法》通過顯隱雙標識機制和全鏈條責任體系,為全球治理貢獻了兼具技術落地性與制度創新性的“中國方案”。
一是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體系化治理方案。在體系銜接上,《標識辦法》與算法推薦、深度合成、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規定形成制度協同,在備案和安全評估基礎上,針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構建了標識管理架構。在制度創新上,首次將用戶可感知的顯式標識與技術可追溯的隱式標識相結合,既保障公眾知情權,又為溯源追責提供技術錨點。在技術兼容上,鼓勵服務提供者在生成合成內容中添加數字水印等形式的隱式標識,推動與國際主流技術接軌,促進標識技術標準化與全球互認。
二是從生成到傳播責任閉環的全鏈條管理。《標識辦法》通過分層義務分配,構建覆蓋“生成-傳播-分發-使用”的全鏈條責任體系。對于生成合成服務提供者,一是承擔顯式標識義務,針對可能引發混淆的深度合成場景,須在內容顯著位置添加標識,如文本首尾標注“AI生成”、音頻插入語音提示。二是承擔隱式標識義務,通過元數據嵌入服務商名稱、內容編號等要素,確保技術可追溯性,為侵權追責提供依據。對于內容傳播平臺,承擔核驗與打標義務,須檢測隱式標識真實性,并在傳播界面添加提示標識,履行“數字守門人”職責。對于應用程序分發平臺,履行上架審核義務,核驗應用程序是否具備標識功能,阻斷不合規服務進入市場。對于用戶而言,應承擔主動聲明和善意使用的義務——用戶發布AI生成內容時須主動打標,禁止惡意刪除或篡改標識。
三是平衡透明性與創新性的技術管理方案。相較于歐盟《數字服務法案》側重平臺透明度報告等程序性要求,中國政策更聚焦技術落地。在技術工具開發方面,《標識辦法》鼓勵企業研發數字水印、內容溯源等技術,構建標識檢測數據庫,提升平臺自動化審核能力;在安全與發展平衡方面,允許用戶協議約定后提供無顯式標識生成合成內容,為創新保留空間。同時,服務提供者需要履行依法留存信息日志義務,為事后追溯提供保障。
為進一步優化《標識辦法》實施效能,筆者建議加快開展以下工作。一是明確責任分層,細化產業鏈主體(如基礎模型開發者、垂直應用服務商)的差異化義務,避免“一刀切”監管。二是強化技術協同,推動隱式標識技術與區塊鏈、隱私計算融合,在保障可追溯性的同時防范隱私泄露風險。例如,通過加密元數據實現“可驗不可見”的隱式標識。三是深化國際合作,參與全球標識標準制定,推動跨境內容標識互認,共同維護網絡空間。
*本篇刊載于《通信世界》2025年3月25日*
第6期 總964期
原標題:《打造閉環全鏈條管理體系,中國貢獻人工智能標識方案》
總編視點 | 從鴻蒙手機到鴻蒙電腦:中國需要一場“生態覺醒”
財報直擊 | 中國移動2024年營收10408億元,同比增長3.1%
從資本開支變化“透視”中國聯通的“向新”發展
作者: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
高級業務主管 呼娜英
責編/版式:王禹蓉
審校:王 濤 梅雅鑫
監制:劉啟誠
【通信世界新媒體矩陣】
央視頻 | 微軟MSN | 視頻號 | 微博 | 今日頭條 | 百家號 | 網易號 | 搜狐 | 騰訊新聞
新浪看點 | 雪球號 | 抖音 | 快手 | 愛奇藝 | 知乎 | 嗶哩嗶哩 | 咪咕視頻 | CSDN | 36氪
【新媒體團隊】
監制|劉啟誠
審校|王濤 梅雅鑫
編輯|王禹蓉
視頻制作|蓋貝貝 黃楊洋 盧瑞旭 蔣雅麗
運營|林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