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來聊一聊美國六代機F-47的戰力上限有多高。這兩天大家都在討論和評論美國的所謂六代機F-47,但是我們看到所有的評論當中幾乎清一色都是一種感性的評論,也就是憑感覺來評論,真正講原理的東西講的很少,為什么講的很少?因為美國這一次極端的不自信,真正透露出來的有效信息太少了,拿了一個CG圖,還是云里霧里、模模糊糊,看不清任何細節的東西,有人說你不是一貫號稱很謹慎嗎,既然看不清細節,你憑什么去講它的戰力上限?
其實盡管模模糊糊,但有一個東西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它采用了雙發動力系統。就憑這一點,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推測出它的戰力上限究竟有多高。如果你是一位經歷過殲-10性能大討論的老軍迷的話,一定記得當年有一句話,那就是一架新戰機一旦它的動力系統確定了,那么它的整體性能70%也就確定了,那么從一個雙發能夠確定一點什么東西?
從雙發現在我們大體上能夠推測出,它的最大起飛重量應該是40噸級的。因為美軍手里現有的先進發動機F119它的單臺推力15.8噸,那么雙發推力也就不到32噸,這樣的一個推力要滿足一款先進的空優戰斗機,它的最大起飛重量應該限死在40噸級以下,而且我還是考慮到了F119增推改進之后的效果,因為我們看F-22采用了雙臺F119,它的起飛重量只有30噸級,同樣推力級的發動機把起飛重量升一個量級,應該已經很了不起了。
可能有人會說,美國不是還有用在F-35上的推力更大的F135發動機嗎,那個發動機單臺推力可就是18噸多了,很遺憾,想把F135放到F-47上恐怕不大合適,因為F135是通過擴大涵道比來增推的,它的高空高速性能都很差,如果非要把它裝到F-47上,那么F-47飛不快 也飛不高,它高度的上限,我指的是最大升限,恐怕也就是18000米左右,而它的最大速度也超不過1.8馬赫。
也有人說,美國不是還有變循環發動機嗎?確實美國在搞變循環發動機但是要想把變循環發動機,裝到F-47上,他得等得起,但現在看美國人急了,真的是等不起了。確定了起飛重量在40噸級又能說明什么問題?首先我們看,和我們的“銀杏葉”三發相比就差得多了,即使我們講“銀杏葉”,假如是用渦扇-10C那也是15噸級的推力,三臺45噸級那么起飛重量放到50噸以上妥妥的。
看到“銀杏葉”,很多人震撼于它的三發動力系統,但是大家更多感覺的是很新鮮,很有創意,其實這個東西,不是一個創意的問題,而是一個扎扎實實的實力的體現。推力擺在那里,起飛重量的上限也就出來了,起飛重量的上限出來了,航程、載荷大體上也就出來了。
那么回過頭來看F-47,它的起飛重量40噸級,40噸級和我們的50噸級相比差了10噸,這10噸看上去不過是總重的25%,但是它的設計余地就一下子大得多了。五代機我們講最大的問題是載彈的問題,因為要隱身,所以彈不能外掛,不能外掛就需要有大彈倉,大彈倉有大體格,大體格必然是大重量,我的起飛重量比你大了10噸,這就意味著我百分之百要有一個比你更大的彈倉,在較小的起飛重量和較小的體格下,你想“螺螄殼里做道場”,空間畢竟是有限的。
除了這個問題,還有一個航程的問題。因為五代機已經在追求超音速巡航了,超音速巡航油耗必然比亞音速要高,在這樣超音速巡航的狀態下會導致你的整體的作戰半徑被壓縮。我們看到F-22、F-35存在相對“腿短”的問題,也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講六代機的時候,我記著我十幾年前說過一個觀點,六代機有三條技術途徑:第一個是完善五代機,第二個是無人機,第三個是高空高速。想要完善五代機,要解決的是載彈的問題,是“腿短”的問題,解決這兩個問題都離不開大重量、大體格,起飛重量差10噸,這就決定了F-47的上限在這兩個性能上不可能超過“銀杏葉”的水平。
雙發動力放在六代機上存在的短處還不止于此,主動力的大小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發電能力有多大,雙發、三發在單發推力差不多的情況下,明顯的雙發動力系統的飛機在發電能力或者說發電潛力上比三發的要低得多,這意味著你的機載電子設備包括可能出現的定向能武器都要受到限制和制約。其實單從飛機設計來說,三發布局是一個很“奇葩”的東西,為什么要把很“奇葩”的東西搬到我們的六代機上?因為盡管它付出的代價很大,它能解決的問題也很大。
講到這大家就可以看出來,僅憑一個雙發動力系統,我們大體上就可以勾畫出F-47的核心性能的上限水平。我講一個可能許多軍迷不愿聽的話,那就是F-47的上限水平,撐死了也就是沈六代的水平,比成六代還要差一截。
在這個地方講這個話,不是貶沈六代,抬成六代,因為對我們來說沈六代、成六代,它各自有不同的任務需求,一個著眼于一島鏈之外,一個著眼于一島鏈之內。但是美國F-47就不一樣了,它在美國空軍的六代機當中是“獨生子”,它的戰力水平有多高,就意味著未來美國六代機的戰力水平就是多高。
那么除了戰力水平的上限之外,其實還可以講出另外的一個上限,那就是時間的上限。以前講六代機的比拼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看到美國這一次公布F-47項目的時候也講了很多的時間的內容,比如說特朗普說這個機型我們已經試飛了5年了,講到在我的任期內就會有一隊F-47裝備美軍的。
這些話聽著好像都很嚇人,但實際上光講時間,不講狀態,那就是耍流氓。有沒有可能已經試飛了5年?我看很多人說不可能,但是讓我說有可能,但試飛的是什么,試飛的是工程原型機嗎?在我們的概念里,試飛可不就是原型機嗎,但實際上我認為特朗普說的試飛,試飛的大概率是原理樣機。原理樣機可能和工程樣機看上去都完全不一樣,它只是試飛某一項或者某幾項單項的技術的可能性,這種技術驗證機可以是有人機也可以是無人機,可以是一比一的飛機,更多的是縮比的飛機。
那么特朗普說在他的一個任期內就可以看到F-47裝備美國空軍,這話絕大多數人也不信,其實他也是沒有講狀態,如果說在特朗普的一個任期內F-47造出來工程樣機,出來試飛原型機,甚至出來幾架試飛原型機,這都是可能的。但是原型機試飛也是要有周期的,而且這個周期還不短,如果說等到特朗普這個任期滿F-47有了原型機,那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真正小批量裝備,起碼要接近2035年了,那個時候先不要說特朗普還在不在世,起碼不當總統了,吹出來的牛也就沒人去追究了。
所以說無論是試飛5年,還是任期內裝備美國空軍,這些東西都是話術。其實對比一下當下的所謂六代機和當初五代機的研發情況,我們就會發現明顯的不同。研發五代機的時候,那個時候美國是充滿了自信,記得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時候,美國的各種各樣的五代機當時叫ATF,各種的設想圖,各種的CG滿天飛,而現在研發項目都已經落到波音頭上了,可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正經的CG嗎?看到一個正經的哪怕是一比一的模型嗎?統統都沒有,反過頭來,這種自信倒是體現在了中國的航空工業的頭上。
看著我們的六代機大搖大擺的在鬧市區以低空狀態呼嘯而過,那種自信真是到了骨子里了。講到這回過頭來再說說F-47的上限,我個人的觀點,當然僅僅是個人觀點,F-47不過是美國對它的兩款并不成功的五代機的一個技術完善,有人說我們的不是六代機,其實美國的F-47才是不折不扣的5.5代,或者是5.8代,和五代機相比它更多的是一個量的提升,而沒有質的變化。
可能有人會說將來還是要看“忠誠僚機”,沒錯,“忠誠僚機”是一個發展趨勢,這也是我說的六代機發展的三個技術途徑之一,但是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具備高人工智能操控的無人機恐怕相對還比較遙遠,否則的話,美國也不會是急急忙忙的就推出這一款有人駕駛的六代機了。講到這,我想我已經把F-47的戰力上限說清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