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辭》有云:“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翻譯過來就是靠譜的人話少但句句在理,浮躁的人話多卻常常不過腦。
正如有一句話說得好:“三年學說話,一輩子學閉嘴。”
確實,一個人如果能夠在該閉嘴的時候不說話,真的是一種了不起的能力。有的人會說,要閉嘴多容易,只要自己不說話就行了。
只是真的如我們說的那么容易嗎?真的是不說話就行了嗎?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為不懂得閉嘴而遭到懲罰。
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對于正確的事情也不敢發生。只是我們要明白,在應該閉嘴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張嘴。
正所謂:言多必失。
01、沒成功的事不說
就好像我們都知道的故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被項羽分封至漢中,為了能夠突破秦嶺天險重返中原。
于是就選擇公開迷惑,故意派少量士兵大張旗鼓修復被燒毀的棧道,吸引楚軍注意力。實際上卻派遣主力部隊繞道陳倉,趁楚軍不備發動突襲。最后功奪取關中,為爭霸奠定了基礎。
這其實不也是在告訴我們“事以密成。”很多事情也都在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是啊,很多事情就是言多必失,尤其是在自己還沒有成功的時候,需要做的就是少說多做。畢竟,前行的道路上難免有人會看不慣。
所以,我們要明白在生活中要少說多做,不要亂說、隨便說。正如老話說得好“悶聲大發財”。
02、出口傷人的話不說
正如老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要明白,出口傷人的話不要說。
就好像在生活中,有些人總是覺得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可是實際上有些話就是在別人傷害上面撒鹽。
是啊,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總是覺得“為你好”就能夠什么話都說,就比如對著矮子說矮話,對著光頭說燈亮。
有的人美齊曰“這是激將法”,只是這些話多數都是在貶低對方,更多的時候是在用對方的缺點攻擊對方。
這樣再好的關系也長久不了,因為這并不是為他好,而是切切實實的出口傷人。所以,出口傷人的話一定不要說,要避諱,這不僅僅是尊重,也是修養的體現。
03、爭高低的話不說
對于生活中的有些事情我們都應該要明白這一點,那就是爭高低的話沒有必要去說。一個越是聰明的人,越是明白這一點。
很多時候因為認知的不同,同樣的一件事情會有不同的看法,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想著爭論出到底誰是對的, 誰是錯的。
最后的結果就是自己浪費了很多的時間,不僅僅如此還會讓自己憋一肚子的氣。事實也是如此,很多時候別人去爭個高低,爭贏了也無用的勝利。
正如《道德經》所言:“天之道,不爭而善勝。”是啊,生活中如果我們處處爭強好勝,往往不會得到圓滿。
04、寫在最后
是啊,從某種角度來說,嘴巴能夠給一個人帶來好運,也能夠給人帶來災禍。就在于我們在不該說話的時候,喋喋不休。在該說話的時候,沒有說話。
確實,好的溝通從來不是滔滔不絕,更多的時候是知進退、懂閉嘴。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該閉嘴的時候說個不停。
所以,我們都應該要明白謹言慎行的重要性。更要知道成年人的處世規則:能閉嘴的時候,就別張嘴。
沒成功的事,不說;
出后傷人的話,不說;
爭高低的話,不說;
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什么時候說話,什么時候不說,不要總是喋喋不休,也要懂得適當閉嘴。別什么都說。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