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一紙凍結令,震驚了資本市場。
王健林持有的北京萬達文化產業集團80億元股權被全部凍結,期限三年。
此次股權凍結數額之大,遠超以往萬達集團遭遇的股權凍結案例。王健林和他的商業帝國,正在經歷至暗時刻。
事實上,這并非王健林首次陷入危機。自2017年起,這位曾經的華人首富,也難逃地產行業的時代魔咒,在債務與轉型的夾縫中掙扎求生……
在商業世界的舞臺上,王健林和他一手締造的萬達集團,無疑曾是最為耀眼的存在之一。
1989 年,軍轉后擔任大連市西崗區政府辦公室主任的王健林,接手了瀕臨破產的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彼時誰也沒料到,這家背負著149萬元債務的小公司,竟成為了他商業征程的起點。
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創新的經營策略,王健林帶領公司通過舊城改造項目,在房地產領域嶄露頭角,成功將公司扭虧為盈 。
1992 年,大連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改制成立大連萬達房地產集團公司,萬達集團正式踏上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1993 年,王健林不滿足于區域市場的局限,帶領萬達南下廣州,繼而向全國市場進軍,逐步將萬達從一個地方企業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知名企業。
在這個過程中,萬達不斷創新商業,開創中國 “購物中心 + 寫字樓 + 公寓” 的商業綜合體先河,實現了 “賣住宅回籠資金、租商鋪賺長期收益、打造商業品牌形成生態” 的模式。
這一模式的成功,讓萬達在商業地產領域站穩了腳跟,成為中國最成功的商業地產公司之一 。
到 2010 年,萬達已經在全國開了 40 多個廣場,年收入超 500 億。所到之處,帶動了當地房價、商圈和人流量的大幅增長,成為城市商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
2012 年后,王健林帶領萬達開始了多元化擴張的征程,一路“買買買” :斥資 30 億美元收購美國AMC電影院,一躍成為全球最大院線;以 21 億美元收購世界第二大體育公司盈方,強勢進軍體育產業;豪擲 35 億美元收購好萊塢傳奇影業,試圖掌控全球電影產業。
與此同時,萬達還積極布局金融、旅游、文娛等領域 。
這一系列的并購和擴張行動,讓萬達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商業帝國之一。
巔峰時期,萬達廣場遍布全國各大中小城市,成為人們購物、娛樂、休閑的首選之地;萬達電影在影視行業占據重要地位,擁有眾多影院和豐富的影視資源;萬達文旅項目也在各地落地開花,為人們帶來獨特的文化旅游體驗;此外,萬達還涉足酒店、百貨、金融等多個領域,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布局,對中國乃至全球的商業格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2016 年,王健林的個人財富超過 2200 億,榮登中國首富寶座,那句 “先掙它一個小目標” 的名言,更是成為了當時商業世界的標志性話語,展現出王健林和萬達的自信與豪邁 。
然而,盛極必衰似乎是商業世界難以逃脫的規律。2017 年,國家開始加強金融監管,對高杠桿、高負債的企業進行清查,萬達首當其沖。
此前,萬達的快速擴張過于依賴貸款和融資。如今金融市場一旦收緊,資金鏈便面臨斷裂的風險,進而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
銀行抽貸,萬達被要求降負債;海外并購受阻,之前收購的AMC、傳奇影業、盈方等項目紛紛虧損;股市暴跌,萬達商業地產面臨巨大資金缺口 。
為了應對這場 “生死劫”,萬達不得不又開啟“賣賣賣”模式。2017 年,王健林忍痛將萬達的 13 個文旅項目賣給融創,回籠資金 630 億;2018 年,又賣掉百貨業務和海外資產,全面收縮戰線。
從“買買買”到“賣賣賣”,這場沉浮,折射出中國商業房地產黃金時代的徹底落幕:當高杠桿模式撞上行業寒冬,連萬達這樣的商業巨艦,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短短幾年間,萬達從 “千億帝國” 迅速轉變為 “輕資產公司”,曾經輝煌的商業帝國開始陷入困境 。盡管萬達一直在努力轉型,但問題依然接踵而至。
目前萬達面臨著四大困局:一是流動性不足,資產拋售難抵債務洪峰 ;二是資本騰挪失靈,王健林曾頻繁質押股權維持現金流,但隨著股權的多次凍結,股權質押與減持空間已耗盡;三是輕資產轉型受阻,文旅板塊成拖累;四是市場信心缺失,信用評級與股價雙殺。
進入 2025 年,萬達的處境愈發艱難,截至3月24日,大連萬達集團股權凍結記錄達23條,累計被執行金額超63億元。特別是此次鄭州中院凍結的北京萬達文化 80 億元股權,范圍首次覆蓋萬達核心文化產業載體,直接沖擊了萬達的 “輕資產” 敘事邏輯。
此時,昔日盟友的也紛紛反目。永輝、蘇寧、融創等曾經的合作伙伴,紛紛化身債追討超180億元欠款。王健林在仲裁庭上面臨的,不僅是冰冷的數字,更是來自時代的背棄。
今年2月,萬達商管總裁張霖辭職,這位曾被視作接班人的“第三號人物”選擇離去,更將王健林推入“孤勇”的悲涼境地。
頗為悲壯的是,面對重重困境,年已七旬的王健林并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求破局之道。他賣樓、減持、質押股權,甚至將個人存款19.5億元凍結,只為保住萬達的命脈。
同時,他帶領萬達團隊努力拼搏,試圖挽救這個曾經輝煌的商業帝國。比如,持續推進輕資產轉型戰略;在合理范圍內繼續出售非核心資產,以回籠資金,減輕債務壓力;同時,萬達也在積極與金融機構溝通協商,爭取更有利的債務重組方案,緩解短期資金壓力。
此外,隨著消費升級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萬達積極布局線上業務,加強數字化建設,優化商品和服務的供給,提高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71歲的王健林,仍在書寫一部悲壯的商業史詩。他的孤勇令人動容,但無奈的是,他不得不用余生與債務纏斗。
王健林和他的商業帝國的沉浮,是中國房企高杠桿時代的一個縮影,也為整個商業世界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啟示:
要敬畏市場定律。王健林的崛起,是中國房地產黃金時代的縮影。他曾以“清華北大不如膽子大”的豪言,用高杠桿、高周轉模式將萬達廣場鋪遍全國,甚至將商業版圖擴張至歐美。
但這一模式的致命弱點,在行業寒冬中暴露無遺。 最終難逃高杠桿擴張模式的反噬,陷入 “賣資產 - 降評級 - 再賣資產” 的死亡螺旋。
杠桿能放大收益,亦能加速崩塌。在周期波動中,現金流管理遠比規模擴張更重要。
要未雨綢繆。王健林曾說“房地產黃金時代即將結束”,卻未能在盛宴散場前儲備足夠現金流。反觀華為,每年投入千億研發,用“備胎計劃”抵御技術封鎖——真正的危機管理,始于晴天修屋頂。
王健林的經歷,是一面映照商業文明的鏡子。它照見了一個企業家的榮耀、孤獨與悲壯,也照見了一個時代的狂飆與幻滅……
未來,萬達能否成功破局,實現重生,仍然充滿了不確定性。但無論結果如何,王健林和萬達的沉浮都將成為商業史上的經典案例。我們也不應只是圍觀首富的落魄,而要從他的困局中,咀嚼出警示意味。
商業世界沒有永恒的王者,只有萬變的形式和格局。商業世界也不止一個王健林,眾多在時代浪潮中搏擊沉浮的企業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商業文明的基因圖譜。
他們都將成為鏡子,照亮后來者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