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投稿將同時發布六大平臺
凡發表于大河文學的作品,將自動同步發布于騰訊新聞、騰訊快報、網易新聞、360圖書館、一點資訊、頂端新聞等六大媒體平臺,被多渠道傳播。閱讀量較高的文章還將發布于人氣火爆的今日頭條、百家號、搜狐新聞、簡書等大河文學融媒體矩陣平臺。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學投稿郵箱:dahewenxue@126.com
詩如其人性情真
——讀劉克慶詩集《慎之俚吟》
文/ 朱振邦
因為同在一個小組,我結識了一個“大老鄉”。
因為他來自愚公家鄉,我再次重溫了《愚公移山》。
因為他的身材偉岸, 我的目光便再次投向了太行王屋二山。
因為他的《慎之俚吟》,我的心便有了想飛的沖動,飛到濟水之源!
認識劉克慶老師是去年四月下旬在鄭州的奔流第十九期作家研修班上,而收到劉老師寄來的詩集則是在春節前夕。輕輕地打開這本《慎之俚吟》,新書的清香和濃濃的王屋山氣息立刻迎面撲來。
這本三百多頁的詩集共有八篇,分別是紀事篇、尋夢篇、師友篇、文墨篇、所見篇、行游篇、氣象篇和情懷篇。全書總共有295首詩,收集了劉老師二十多年來的詩詞佳作,劉老師謙虛地稱其為“順口溜”。我一連讀了幾遍,遍遍都有新收獲,就像有一塊磁石一樣欲罷不能地吸引著我。
幾番品味之后,我覺得劉克慶老師的《慎之俚吟》這本詩集有如下特點:
一、樸實無華、率真自然。
俗話說:文如其人。我沒讀過劉克慶老師的其他作品,就這本詩集來說確實如此。記得在奔流研修班小組交流會上,我知道了他來自愚公家鄉濟源。自我介紹輪到我時,我說了一句:“如果大家有機會到溫縣去,我免費給大家做導游并管飯。”劉老師馬上接了一句:“就等你這句話哩!”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在一星期的學習生活中,他直率爽朗的笑聲無處不在。
這些性格特征在詩集中有多處流露。如《無題》中的詩句“少小失學悔至今,年長自律惜寸陰”。《讀書》中的詩句“讀書如吃飯,一天不吃,腹空肚餓。讀書如充電,一天不充,便無神采。”。《錐畫沙》中的詩句“赤日炎炎烤萬家,西霞庫區兩傻瓜”。這些詩句既瑯瑯上口,又讓人忍俊不禁!
二、鄉情味濃,赤子情懷。
劉克慶老師對濟源家鄉的真情實感眾多地濃縮在了這本詩集里。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里面有多首是描寫濟源家鄉的。其中帶有“濟源”二字的有7首,帶有“湨河”二字的有9首,帶有“王屋山”的有7首。家鄉濟源不光在詩人的日常生活中,更在他的理想和期待中。如《呼喚》一詩中就有“愚公呼喚后來者,濟源請你做代言〞。劉老師熱切地盼望濟源能再多出一些彪炳史冊名蓋愚公的后來人。我不禁想起在奔流研修班上的一件事:當我們在議論剛剛當選北京市作協主席的李洱大師時,劉老師自豪地說:“他是我們濟源人!”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三、求知欲強,寶刀不老。
因為接觸時間不長,我對劉老師的人生經歷和奮斗過程知之較少。但是讀了他的《慎之俚吟》后,使我對他有了更進一步了解。原來劉老師并沒有受過更多更好的學歷教育,是后來的發奮努力不斷求索才有了今天的斐然成就。
為練書法,他遠赴天津在孫伯翔大師門下行跪拜禮成為入室弟子,后又深耕不輟,終成大器!辦書法展覽,建鴻遠書法刻字研究院,連任幾屆濟源市政協委員。他五十八歲清華求學、南開聽課;六十一歲學開車;六十四歲前往南京學篆刻;六十六歲陪妻子學字畫裝裱;……我的個天哪!劉老師呀劉大哥,您這哪是過人生呀,您簡直是在“玩大風車”呀!您的學習、您的技藝技能、您的求知欲望、奮斗精神決不是“蹦蹦跳跳打打鬧鬧”,而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一樣令人眼花瞭亂暈頭轉向。您的所作所為讓我這個小老弟連偷個懶打個盹都不敢,我也要像您詩中說的那樣做個“追夢的人”,務實的人,奮發上進的人!
四、情深深,意切切。
在這本《慎之俚吟》里,劉克慶老師的領?情、家鄉情、父子情、夫妻情、爺孫情等無處不在,而且流露得非常自然,沒有半點兒矯柔做作之感!
請看領?情:“一千年,一萬年,沒有人會忘記一個偉人——毛澤東!”;師生情:“津門送別躬身拜,濟源弟子淚濕胸”;父子情:“長空亮起一顆星,閃爍光芒靠大功”;夫妻情:“人過花甲復重生,陪妻再做小學童”;爺孫情:“爺孫牽手散步走,且行且樂且聽歌”……
一句句詩繪就一幅幅畫,一行行字流露一份份情!
山清水秀天地美,新時代出彩新濟源!劉克慶老師正和濟源千千萬萬的優秀兒女一樣,正用自己的美文和行動在回報這方山水的哺育之恩!
讀過《慎之俚吟》詩集,我覺得劉克慶老師是個特別用心的人。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一點劉老師做得特別好。無論何時何地,也無論何種題材,他在每首詩的下邊都附記有具體的時間地點和原因,許多字詞還做了注解,讓人更容易理解。從詩集里我還知道劉老師的人生閱歷和文化旅游經歷都非常豐富,所交良師益友也多,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筆下也自然如有神相助了。
總之,讀劉克慶老師的這本詩集如同讀白居易的唐詩一樣通俗易懂。喬葉老師說:要愛具體的人。劉老師做到了!掩卷而思憑心而論,正如于善政老師、趙公文老師、姜燕老師說的那樣,《慎之俚吟》確實是一本值得品讀值得欣賞的大美詩集。劉老師,請您等著我,我一定會專程前往濟源,去看您并當面向您請教,最好能和您一起吃小鏊饃喝圪星湯!
作者簡介
朱振邦,筆名龍年,焦作市溫縣朱溝村人,溫縣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發曾表于溫縣文藝報、今日溫縣、太極文化報、焦作晚報、河南衛視、經緯文化、頂端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