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2日晚,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東部和北部多地發動空襲,黎南部提爾市、東部貝卡谷地和北部赫爾梅爾地區均未幸免。
此次襲擊緣起以色列北部地區當天早些時候遭受火箭彈襲擊,以色列國防部長辦公室聲明,以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國防部長卡茨指示國防軍對數十個黎巴嫩真主黨目標展開報復性攻擊。以色列國防軍進一步表示,當晚襲擊了黎巴嫩多地真主黨的指揮中心、基礎設施、武裝人員、火箭彈發射器及武器儲存設施,并宣稱將按需持續打擊,保障本國公民安全。
黎巴嫩與以色列沖突不斷,給兩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災難。平民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正常生活秩序被徹底打亂,經濟發展也因沖突陷入停滯甚至倒退。長期的敵對狀態下,雙方民眾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對和平穩定的渴望愈發強烈。要讓兩國人民擺脫沖突困擾,需從根源入手。
領土爭端是沖突的一大癥結。以色列長期占領黎巴嫩南部部分地區,雖2000年從大部分區域撤軍,但聯合國劃定的“藍線”作為臨時停火線,與黎巴嫩主張的1923年劃定邊界存在差異,薩巴阿農場等地區的歸屬爭議至今懸而未決。以色列應正視黎巴嫩的領土訴求,通過和平談判,依據國際法和歷史事實,合理劃定邊界,歸還被占領土,為和平奠定基礎。
陣營對立問題同樣棘手。黎巴嫩真主黨在伊朗支持下成立,旨在抵抗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的侵占。在過往歷史中,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相關事態發展,以及以色列的軍事入侵等,促使真主黨發展壯大。要緩和緊張局勢,需打破陣營對立僵局。國際社會應積極斡旋,推動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展開對話,建立互信機制。同時,減少外部勢力對該地區事務的不當干涉,避免局勢進一步復雜化。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應一味偏袒以色列,而應秉持公平公正原則,推動雙方和平協商。
從國際層面看,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應發揮更大作用。全面落實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監督停火協議執行,保障黎巴嫩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法國此前提出的“21天停火計劃”,雖未成功實施,但為解決沖突提供了思路,即通過外交途徑斡旋,促使雙方開啟談判,尋求長期和平解決方案。此外,可在黎以邊境建立安全緩沖區,派駐國際維和部隊維持秩序,降低沖突風險。
長期以來的矛盾解決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各方持續努力。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應展現和平誠意,克制軍事行動,通過和平談判化解分歧。國際社會也應共同發力,營造有利的和平氛圍,助力兩國人民早日擺脫沖突陰霾,迎來和平穩定的新生活,讓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重煥生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