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取消生物地理
2025年,多地中考改革的核心目標是落實“雙減”政策,通過優化考試科目和計分方式,減輕學生負擔,推動教育評價從“唯分數”向“重能力”轉型。生物、地理等學科調整的主要方向是:
從“計分科目”改為“考查科目”:成績以等級(如A、B、C、D)呈現,作為高中錄取的參考依據,但不再計入總分。
強調實踐能力培養:減少應試刷題,增加探究性學習、跨學科主題學習等。
長沙市
生物、地理退出中考計分,改為考查科目,成績以等第呈現(80分及以上為A等)。
高中錄取時,要求考生生物、地理成績達到B等及以上(第一批次學校),或至少一科B等(第二批次學校)。
北京市
中考總分從660分降至510分,生物、地理、歷史、化學明確為考查科目,不計入總分。
道德與法治筆試改為開卷,體育分值增加,強調“大減法、小加法”的考試改革思路。
西安市(計劃調整)
2025年將生物、地理納入中考計分科目。
2026年起調整為7科計分(取消生物、地理計分),間接取消了兩科的計分地位。
河南省(歷史案例)
曾因考試組織難度大、教師短缺等問題,暫緩全省統一考試,允許地方自主決定是否將生物、地理納入中考。
減負:減少計分科目,降低應試壓力,學生可投入更多時間到興趣培養或核心科目(如語數外)的深度學習中。
生物、地理教學可能更注重實踐(如地理考察、生物實驗),而非死記硬背。
教師需優化課程設計,平衡“考查科目”的教學深度與趣味性。
可能減少生物、地理的課時或師資投入,但需確保開齊開足國家課程。
認為改革符合“雙減”精神,有助于破除“唯分數論”。
擔憂學科被邊緣化,影響初高中知識銜接(如高中化學可能依賴初中生物基礎)。
中考政策由地方自主制定,需關注本地教育局的最新通知(如北京、長沙已明確調整,其他地區可能跟進)。
即使生物、地理不計分,也需認真對待,因其可能影響高中錄取或分班。
理性看待政策調整,引導孩子全面發展,避免過度聚焦計分科目。
探索“考查科目”的創新教學方式,如項目式學習、社會實踐等。
“中考取消生物地理”是部分地區中考改革的縮影,旨在通過調整考試科目和計分方式,推動教育評價改革。但需明確:
僅部分城市(如北京、長沙)明確將生物、地理改為考查科目。
兩科仍作為錄取參考,教學需確保達到課標要求。
建議考生和家長及時查看當地教育局的官方通知,了解具體調整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