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3日,特朗普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上接受采訪時,發表了一系列關于解決俄烏沖突的驚人言論。他宣稱,阻止俄烏沖突進一步升級的努力“在掌控之中”,還自信滿滿地表示,世界上除了他,沒有人能阻止俄羅斯總統普京。特朗普強調自己與普京和澤連斯基之間的“良好關系”,并將其視為通過談判結束戰爭的關鍵因素。
特朗普此番言論,不禁讓人質疑,難道他是俄烏沖突的真正“主宰者”嗎?回顧特朗普以往在俄烏沖突問題上的表態,可謂是爭議不斷。早在2024年6月,他就在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頻道采訪時表示,烏克蘭在俄烏沖突中處于弱勢,普京會取得勝利。他還多次聲稱,如果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他能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沖突”。如今他再次強調自己對阻止普京的“獨特能力”,這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考量?
從現實情況來看,俄烏沖突有著復雜的歷史地緣政治因素。自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以來,俄烏關系持續緊張,沖突不斷升級。烏克蘭內部政治格局的變化、北約東擴對俄羅斯安全空間的擠壓等,都是導致這場沖突爆發和延續的深層次原因。在這樣的背景下,解決俄烏沖突絕非某一個人憑借所謂的“良好關系”就能輕易做到的。
特朗普強調自己與普京、澤連斯基的“良好關系”,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搭建溝通的橋梁。3月18日,特朗普與普京通電話,普京同意暫停對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的打擊。次日,澤連斯基也在與特朗普的通話中,就停止襲擊能源設施、實施“部分停火”以及美國繼續對烏支持達成一致。然而,這并不意味著特朗普就能主宰沖突的走向,能夠實現完全停火。
一方面,俄羅斯在沖突中的核心訴求,是維護自身的安全利益,確保烏克蘭不會成為對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的存在,只要這一訴求得不到實質性的回應,俄羅斯就不會輕易停止軍事行動。另一方面,烏克蘭也有著自己的立場,包括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對于任何可能涉及領土讓步的方案都會極為謹慎。而且,烏克蘭背后還有西方國家的支持,西方國家在俄烏沖突中有他們自身的戰略利益,他們的態度和行動也會對沖突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這樣看來,特朗普的言論或許更多是出于政治目的,強調自己解決國際沖突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他在國內的支持率,凸顯自己的領導能力。通過塑造一種只有自己才能解決俄烏沖突的形象,試圖在政治舞臺上占據更有利的位置,其實,這更多是一種政治姿態的表現。
但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俄烏沖突的解決,不僅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以及沖突各方基于理性和現實的考量,還需要各方通過平等、公正的談判,綜合考慮歷史、現實、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達成一個可持續的和平方案,以此
真正推動俄烏沖突的解決,而不是依賴某一個人的所謂“特殊能力”,寄希望于某一個人來扭轉乾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