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3月21日,特朗普在白宮召開新聞發布會,著重回應了中美關系的一系列問題。他明確表示,美國不愿意和中國爆發戰爭,但“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同時他還駁斥有關“馬斯克計劃聽取美軍對潛在美中沖突的應急計劃簡報”的報道,表態說美國“不想與中國發生潛在戰爭”。特朗普“不與中國發生戰爭”的言論,與美國長久以來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布局和軍事戰略似乎存在著微妙的矛盾。
在經濟領域,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謂“大刀闊斧”。自其第一任期開始,便陸續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大型家用洗衣機、進口鋼和鋁等征收關稅。在其第二任期,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2月10日,宣布對所有美國進口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2月26日,決定對歐盟征收25%關稅;3月3日,美方宣布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自3月4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再次加征10%關稅。
從這些舉措可以看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并非僅僅針對中國。他試圖通過對多國加征關稅,來實現所謂的“美國利益最大化”,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推動美國制造業回流。然而,現實卻給了這種政策一記響亮的耳光。美國的貿易逆差不但沒有減少,2024年竟然高達1.21萬億美元,相比2017年特朗普首次發動貿易戰時還要高50%。
從戰略布局來看,美國長期以來在亞太地區推行擴張戰略,試圖通過前沿部署、軍事存在、政治聯盟等手段來遏制中國的發展,維護其在該地區的霸權地位。特朗普執政期間,雖然口頭上宣稱不想與中國發生戰爭,但在行動上卻并未停止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和戰略圍堵。這種口是心非的做法,不禁讓人對其真實意圖產生懷疑。他究竟是真的想搞好美國經濟,改善與中國的關系,還是僅僅為了在國內增加政治籌碼,凸顯自己的對外政策能力?
實際上特朗普對中國態度的轉變,與美國國內經濟形勢的嚴峻有關。美國經濟面臨著衰退的風險,股市下跌、銀行利率下降、物價上漲,貿易戰并沒有如特朗普所宣稱的那樣“讓美國再次偉大”。而中國作為美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對美國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特朗普此時釋放出緩和的信號,試圖通過與中國的談判來改善美國的經濟狀況。但同時,他又不愿意輕易放棄關稅這一“武器”,在4月2日生效日期的問題上堅持己見,這也反映出他在國內政治壓力和國際經濟利益之間的艱難權衡。
特朗普的對外政策充滿了復雜性、矛盾性和不確定性,他的關稅政策看似全面出擊,實則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他在對華戰爭問題上的表態與實際戰略布局存在差異。未來,特朗普政府在對外政策上究竟會走向何方,是繼續在沖突與合作的邊緣徘徊,還是能找到一條真正有利于美國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穩固的道路,仍需時間的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