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如果中國不遵守規則崛起,那就是美國的責任。”
這是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一檔播客節目上的原話。乍聽之下,仿佛中國的發展是一場違規操作,一場需要美方出面糾正的“游戲錯誤”。
但若真把話掰開了說,這句帶著十足傲慢的言論,其實恰恰揭示了當下中美關系緊張的癥結所在——不是誰違反了規則,而是誰有資格制定規則,又是誰無法接受世界格局的變化。
美國強權
美國政壇這些年,一直有人對中國的崛起表現出高度戒備。
魯比奧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指責中國在貿易、技術、地緣政治等領域“破壞秩序”、“欺騙規則”,甚至暗示中國“竊取”了美國的繁榮。
這類說法在美國內部確實有一定市場,尤其是在制造業衰退、民眾收入增長停滯的大背景下,把“外部敵人”包裝成內政失敗的替罪羊,成了一種低成本的政治操作方式。
但細看這些指責,邏輯上其實站不住腳。
何為“規則”?是誰制定的?如果“規則”指的是美國在二戰后主導構建的國際秩序,那它本質上就是服務于美方戰略與利益的框架。
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到WTO,到后來的各種雙邊和多邊協議,主導權始終掌握在美國手里。而這些規則之所以曾有效,是因為其他國家尚無足夠的實力和空間去提出替代選項。
可現在不一樣了,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還通過“一帶一路”、全球發展倡議等途徑在全球贏得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
西方以往那種“你來適應我”的邏輯,正在被現實沖擊得越來越不穩。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魯比奧的“規矩論”才顯得如此焦慮。
他無法接受中國不僅融入了國際體系,而且正在積極參與甚至重構部分規則。
對他來說,這不是“正常發展”,而是“危險信號”。
可問題在于,難道中國的成功只能建立在復制美國模式的基礎上才算“合規”?
中國走的道路,是依據自身國情、歷史與社會發展階段所選擇的結果。
它并非挑戰現有國際秩序,而是對一些不合理規則的修正和補充,是對強權邏輯的一種現實回應。
更何況,美國自己真的守規矩了嗎?
回顧歷史,無論是英國當年工業革命超越荷蘭金融霸權,還是美國本身憑借保護主義崛起,這些國家在自身上升期,哪一個是靠“遵守別人的規矩”走上巔峰的?
今天美國卻要求中國必須在既定框架下前進,任何“自主創新”都可能被解讀為“規避規則”,這不是邏輯混亂是什么?
要知道,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純靠別人的意愿走向強大。
崛起就要被針對?
魯比奧還特別關注臺海問題,動輒警告中國不得“以武力改變現狀”,同時默許甚至推動“臺獨”勢力的對外活動。
美方最新的涉臺政策文件中,已經悄悄去掉了“不支持臺獨”的表述,換上了更模糊的語句。
這種文字游戲本質上就是一種戰略試探,是想在不觸碰中美關系底線的同時,最大限度為“以臺制華”留下操作空間。
這不僅極不負責任,也無助于地區和平。
美國對臺軍售居高不下,軍艦頻繁穿越臺海,軍事動作不斷挑釁中國底線,最后卻把一切緊張歸咎于中國的“態度強硬”,這不是顛倒黑白又是什么?
而在拉美等地,魯比奧同樣揮舞“規則大棒”。
他批評中國在巴拿馬的投資,認為中國企業控制的港口設施構成安全隱患,還聲稱中國在“擴張影響力”。
然而當地政府卻表示,與中國合作是基于自身國家利益,并不接受外部干涉。
事實也確實如此,中國在這些地區的投資普遍得到歡迎,因為它們解決了基礎設施落后、資金短缺等長期問題,是互利而非掠奪。
相比之下,美國在這些地區的傳統影響力反而因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日益削弱。
魯比奧并非不清楚這些現實,他之所以在話語上來回切換,一會兒擺出“強硬姿態”,一會兒又稱“必須與中國接觸”,本質上反映了美國在面對中國時的戰略糾結。
一方面,美國無法接受一個“不按自己劇本”崛起的中國;另一方面,美國也深知脫離中國將帶來不可承受的代價。
從貿易順差到產業鏈依存,從氣候合作到地區安全,美中關系已經深度嵌套,根本不是一句“脫鉤”就能一刀兩斷的。
他的話雖然不乏挑釁意味,但也流露出一絲無奈。
“不能生活在一個必須依賴中國的世界里”,這句話或許才是美方真實心態的寫照。
他們既害怕中國強大,又無法離開中國;既想保持合作,又想保住主導權;既期待中國“融入”,又擔心“改變”。
正是這種“既要又要”的心理,造成了如今中美關系的錯綜復雜,也決定了未來仍將充滿波折。
中方對此并非沒有認識。中方早就明確表達過:歡迎合作,但拒絕脅迫;愿意溝通,但絕不讓步于不公正的規則。
在外交層面,始終堅持的是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原則。
中國不反對規則,而是反對偽裝成“規則”的強權。
正如王毅外長所說,“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面對美方不斷切換話術和手段,中方始終有自己的戰略定力和價值立場。
中美關系如今處在一個十字路口,而不是什么“規則執行”問題所能輕易解釋的局面。
如果美國仍將“中國不守規矩”當作核心矛盾來定位中美關系,那么它注定會錯判形勢、錯失機會。
真正的問題不是中國做了什么,而是美國是否準備好接受一個不再由它獨自書寫劇本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