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不斷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并就新時代做好國際傳播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年初,2025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對今年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重點工作作出部署。“推動廣電視聽國際傳播加快系統布局、重點突破,構建廣電視聽國際傳播體系,提升傳播效力,服務外交大局”是重點工作之一。
國際傳播不僅是央級媒體的重要責任,也是地方主流媒體的重要任務。地方主流媒體是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力量,如何提升國際效能,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地方主流媒體要重視國際傳播內容創作,制作兼具中國特色和全球吸引力的節目——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潮流的綜藝節目、展現中國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紀錄片、具有國際視野的電視劇等。比如,湖南廣電的《歌手2024》海外受眾覆蓋超3億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其為“文化交流的美好見證”。
除了制作中國特色內容播放給外國人看,我們還可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特點、觀眾喜好,對內容進行適當的本土化改編或制作。如芒果TV推動《乘風2》等節目模式在越南本土共創,《乘風破浪的姐姐(越南版)》第二季首播即登頂越南國家電視臺VTV3同時段收視第一。
簡而言之,國際傳播離不開“全球化”和“本土化”兩個關鍵詞。全球化是指用全球共通的觀點、情感來直達人心,取得共鳴;本土化是要用“外國話”把中國故事講清楚講明白,讓外國人也能理解中國文化。
其次,海外播出平臺建設刻不容緩。在衛星電視時代,地方電視臺就曾經依托長城平臺,在海外進行衛視頻道的落地播出工作,一度擁有數百萬電視觀眾。移動互聯時代,地方電視臺應依托互聯網平臺,在海外重點地區重點拓展,甚至建設自有播出平臺(可以像出海短劇平臺那樣,發布自有手機App,也可以依托我國智能電視機產能優勢,在出口的智能電視機上預裝國際頻道)。
第三,可適當加大海外平臺推廣投入,這是地方電視臺擴大觀眾規模的有效路徑。地方臺國際頻道可效仿過去的衛視頻道,建設專門的隊伍,實現電視頻道海外落地播出,獲得實實在在的收視率。針對不同海外市場,探索“廣電+電商”“廣電+教育”等跨界模式,增強用戶黏性。制定個性化營銷方案,包括廣告投放、公關活動、社交媒體推廣等。與海外知名廣告代理商和營銷機構合作,提高營銷效果。通過數據分析,了解海外用戶行為及偏好,精準推送內容、優化服務。
第四,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賦能國際傳播。地方主流媒體可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提升內容制作水平、傳播效能和用戶體驗。如利用人工智能實現多語言字幕的自動生成,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精準推薦等。
第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海外媒體機構、企業、文化組織等共同舉辦活動、開展項目,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例如,廣電總局今年將舉辦第七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廣播電視合作論壇、第二屆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電視節、第七屆中國—東盟視聽周等活動,深入落實“中非廣電視聽創新合作計劃”等,為地方廣電提供了國際合作的平臺。
第六,國際傳播是個長遠工作,地方媒體要著力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跨文化傳播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廣電人才,包括節目制作人員、翻譯人員、市場營銷人員、技術人員等。通過高校教育(包括海外留學)、培訓課程、實踐鍛煉等多種方式,提高人才綜合素質。同時,以開放的心態,引進海外人才,如具有豐富媒體經驗和當地市場資源的人才,為地方廣電內容出海提供專業建議和本地化支持。也可組建本地化團隊,負責海外內容制作、市場運營和推廣等工作。
(方世彤 英國志奮領學者,Stirling大學傳媒管理碩士,長期致力于電視傳媒的發展研究和咨詢顧問工作。)
圖片:豆瓣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來源,并附上原文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