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中記載,莊公十一年(公元前683年),宋國發生洪災,魯國君主派大夫臧文仲前去慰問。聽聞宋國君主將洪災歸咎于自身,臧文仲深為感動,說“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熟料此言一語成讖,“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成了歷朝歷代都沒有能跳出的一條興亡周期律。其后兩千六百多年間,每當中國再度面臨前途和命運的抉擇,關于這一“歷史周期律”的討論總能一次次的引起世人的關注。
▍“窯洞對”——中國歷史的演進模式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黃炎培與國民參政員褚輔成、冷遹、左舜生、傅斯年等一行六人,從重慶飛抵延安訪問。
毛問黃炎培來延安幾天感想怎樣?黃炎培引用《左傳》《中庸》等典章,提出了“周期率之問”:
“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
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繼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
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
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
這場歷史性的對話因發生在延安的一處窯洞里,又誕生于特殊的歷史時刻,因此被稱為“窯洞對”。
這種“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規律性崩潰與興起的歷史演進模式,被學者金觀濤歸納為“超穩定—超震蕩”結構。
簡單說,這一“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律有以下幾個特點——
◎政治形態:效率第一的強人政治
中國政治的內核源自——周秦之變,其核心是一場由小共同體本位到大共同體本位的轉變,是為了將人們對家族的忠誠轉移到作為國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為天下之大公,通過君主專制的方式加強集權。
從春秋到戰國,戰爭愈演愈烈,在戰爭的推動下,富國強兵的邏輯壓倒了一切,誰拳頭硬、手段狠誰就是老大。國家越來越少,殺人越來越多。只有效率最高、道德水準最低的國家能夠幸存。
因此,封建制、貴族制和禮制等一切“溫文爾雅”、“含情脈脈”的東西,都逐漸讓位給效率至上的郡縣制、科層制和中央集權。
◎社會形態:一元結構的“超穩定形態”
一元結構的文明,世俗政治和權力是核心,整個國家一切的政治、經濟、社會力量、信仰、文化教育都圍繞它展開,都為它服務。
傳統的古文明大多都是一元結構,比如孟子說:“天下定于一”,波斯人說“國王是一個絕對君主:所有人都臣服于他的權力和法律。”
傳統中國的一元結構雖然比較穩定,但很容易陷于長期停滯,無法避免社會的內卷化發展——往往表面看來有發展,而實際沒有發展,為了緩解人口增長的壓力,只能在資源稀缺導致的競爭激烈下,做無謂的內耗。
因此在傳統王朝的中后期便開始變為組織簡單,效率低下,無能、缺乏彈性又喜歡亂作為的政體。
◎演進形態:周期性的崩潰與重建
自秦以來,中國帝制綿延2000余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12年),誕生了一系列的強盛王朝,例如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然而這些王朝無論鼎盛時期多么輝煌,都沒有一個超過300年。
承平之時,“帝制”效率極高,往往威服天下。而衰落之時又會造成空前的浩劫,據學者測算,每次“改朝換代”人口通常都要減少一半以上,甚至60%以上。
▍逃不脫的“歷史周期律”?
中華民族極具歷史智慧,治史,是中國人的強項,歷代治國者也并不愚蠢,他們不斷汲取前朝覆滅的歷史教訓——漢朝汲取秦朝的教訓,唐朝汲取魏晉的教訓,宋朝汲取唐朝的教訓……
然而,吊詭的是,為什么歷朝歷代充分吸取了歷史的教訓,卻仍然難以逃脫這一歷史的周期律呢?
為何產生如此戲劇性的現象?無數的歷史經驗,為何沒有換來持續的自由繁榮,也沒有催生出現代文明,反而被西方后來居上呢?這似乎是一個很難有標準答案的歷史懸案。
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的周有光先生說:“魚在水中看不清整個地球。人類走出大氣層進入星際空間會大開眼界。今天看中國的任何問題都要從世界這個大視野的角度。光從中國角度是什么也看不清的。……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
可見,中國的歷史周期律,固然是事實。但如何走出這一“怪圈”才是中國歷史的真問題。遺憾的是,大部分史書,都是在不斷闡述這一事實,卻很少思考到更深層次。這類史書,讀得越多,反而越糊涂。
文明的毀滅、朝代的反復固然是悲劇,但更可悲的是,毀滅后,曾經的文明成果既沒有保守下來,也沒有創發出新文明,一直在動蕩中輪回。這時,更應該從世界看中國,以文明看待發展,從人類文明的大傳統中尋找思想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