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晨光,福建莆田黃石社區的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活動中心門口,養育師余惠欽、鄭慧沂正等待開心(小名)和開心媽媽的到來。這一次,這對母子他倆還帶了一面錦旗,紅絲絨布面上,“人間天使、花朵園丁”八個字熠熠閃光。
(從左到右:慧育希望養育師 余惠欽、開心媽媽、
開心、慧育希望養育師 鄭慧沂)
新手爸媽,遇上靠譜養育師
“養孩子就是把小時候的自己重新養一遍。”開心媽媽曾用補償心態育兒:堆滿玩具的房間、徹夜陪玩的黑眼圈都代表著開心媽媽滿滿的愛……然而無底線的滿足卻讓兒子越發任性,開心媽媽有些手足無措。轉機出現在去年,村里進駐的慧育希望項目讓她接觸到專業養育師。盡管最初心存疑慮,但兒子對養育師的喜愛與依賴逐漸打消了她的顧慮,“開心特別喜歡老師們,放學的時候,開心緊緊牽著老師的手,不肯跟我走。
(養育師與親子共讀繪本)
用愛與耐心
激發親與子的雙重潛能
活動中心的課程設計充滿巧思。比如家長與孩子圍坐學習手指操:“摸摸腦袋圓圓,拍拍小手啪啪,揉揉肚子軟軟,跺跺小腳噠噠!”;比如一對一的繪本共讀教學,打破照本宣科,養育師引導家長用“小狗是什么顏色?它在做什么?”等開放式提問,讓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翱翔,讓平面的圖畫變成立體的空間。
(親子探索繪本世界)
除了在活動中心的學習外,日常開心媽媽也會和養育師交流育兒困境。針對開心的熬夜難題,養育師提出了“時間減法”:以半個小時為單位調整作息,哄睡的過程中給孩子念繪本,念完后用“該睡覺了,晚安”提示孩子入睡。2個月的時間,開心的入睡時間從凌晨兩點提前至九點半,聽到“晚安”,他就將小手疊在一起、放在小臉蛋上,閉上眼,等待香甜的夢。
(親子完成手工任務)
這種轉變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細節:繪本取代玩具成為開心的新寵,手指操訓練出的靈活度讓他早早學會用勺吃飯...
父母本身也悄悄發生著改變:放下手機,用更多的時間陪開心做手指操、共讀繪本;每當開心調皮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責備,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調皮的原因。
“我現在更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當我叫開心看河里的魚,我會先蹲下來和他齊高,觀察從他的角度能不能看到魚,需不需要我把他抱起來;有時候,我也會蹲下來和他一起,從他的角度體會他的世界。”開心媽媽分享道。
(一家三口共同上課)
一面錦旗,萬分情誼
決定送錦旗那天,開心媽媽看見端坐在餐桌上、吃飽喝足后自行擦嘴的開心,想起養育師來接孩子,被雨水打濕的身影。養育師服務著村里80多個家庭,用專業知識化解著大家的育兒焦慮。在她看來,錦旗不僅是感謝,更是對科學養育理念的認同:“養育師就像天使一樣關懷孩子,又像園丁,悉心澆灌花一樣的孩子,讓他們開出自己本身的精彩。”
(開心媽媽表達對慧育希望養育師的感謝)
看到很多家庭和自己一樣學習科學育兒,開心媽媽也很欣喜:“孩子的思想和人格都需要獨立和成長,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成為阻礙,而是要更努力學習,跟上孩子的腳步。”
慧育希望兒童早期發展中心的燈光依舊每天亮起,一盞微光,指引更多家庭在科學育兒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