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日矛盾由來已久,在現如今和平的年代,依舊會有網友對“中日再次發生戰爭”的結果進行猜測。
曾有日本網友揚言,若中日再次發生戰爭,必將中國納入日本的版圖,先不說日本有沒有這個能力,這個想法就已經很不切合實際。
對于中日再次爆發戰爭這個話題,我們的局座張紹忠曾預測,在不用核武器的情況下,中國4個小時就能拿下日本!
那么,張局座的自信從哪里來?4小時拿下日本現不現實?
【張召忠】
張召忠,這個名字在中國軍事圈中幾乎無人不知,作為解放軍海軍的少將、軍事評論員,他的言論常常引起各方關注,尤其是他一貫的“忽悠”風格。
這個“忽悠”并非是無的放矢的胡說八道,而是張召忠在多個國際事件中,精準判斷和巧妙誤導的軍事策略。
在中國逐步崛起的過程中,張召忠巧妙地通過放出一些看似夸張的軍事言論,成功地誤導了世界,特別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中國軍事的真實情況做出錯誤的評估。
正是這種“忽悠”策略,不僅讓中國獲得了更多的戰略時間,也讓外界錯誤地低估了中國的真實實力。
舉個例子,張召忠曾多次公開表示,中國在短時間內無法趕超美國的軍事力量,特別是在航母和先進戰機領域,甚至聲稱中國至少需要20到30年的時間才能迎頭趕上美國。
此言一出,西方國家普遍接受了這一論斷,認為中國仍然處于軍事追趕階段,可誰曾想,張召忠的這一言論不過是為了故意誤導敵人,而中國卻在這段時間內悄然取得了突破。
隨著中國逐步展示出自主研發的航母、殲-20等先進裝備,西方國家和美國都對自己的判斷產生了嚴重的錯誤。
不過,張召忠的“忽悠”并不僅僅是在對外的軍事言論中取得成功,他在國內的影響力也同樣不容小覷。
許多軍迷和普通大眾都十分推崇張召忠,因為他所說的許多軍事預測,在短時間內都得到了驗證。
有人甚至稱他為“軍事預言家”,盡管他的部分言論聽上去讓人覺得有些荒誕,但事實證明,很多時候他的“荒誕”之言,恰恰隱藏著極為深刻的軍事洞察。
他曾一度聲稱,中國的四代戰機根本無法與美國的F-22抗衡,甚至連俄羅斯的五代機也難以望其項背。
誰也沒想到,這一番“忽悠”居然讓美國放松了警惕,拆除了F-22生產線,此后中國憑借技術優勢,一舉成功研發出殲-20,這一舉措讓美國完全措手不及。
可見,張召忠的軍事言論總是帶有一定的策略性,故意制造迷霧,誤導敵人,從而讓中國在國際軍事競爭中占得先機。
那么,張召忠為何如此自信地預測中國能在4小時內擊敗日本呢?這一預測究竟有何依據?是張召忠又一次在“忽悠”世界,還是他看到了某些決定性的軍事優勢?
【日方軍事力量】
日本作為亞洲地區的經濟強國,其軍事力量在過去幾十年內逐步增強,尤其是在美國的支持下,逐漸發展出了較為強大的自衛軍。
日本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但與中國相比,依然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尤其是在現代戰爭中,許多方面的差距使得日本即便有所準備,也難以與中國的綜合軍力相抗衡。
從陸軍規模來看,日本的陸上自衛隊總人數大約為15萬人,遠遠不及中國龐大的陸軍力量。
雖然日本的陸軍裝備現代化,且訓練有素,但其兵力相對較小,且沒有外部支援時,難以維持長期的戰斗力。
中國的陸軍不僅數量龐大,訓練和裝備的先進程度也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尤其在信息化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上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因此在一場快速爆發的戰爭中,陸軍雖然重要,但并非決定性因素,特別是對于中日這種海洋鄰國而言,陸軍的作用相對有限。
在空軍方面,雖然日本空軍的現代化程度較高,現役大約有1500架戰機,其中包括25架F-35五代機,并且日本計劃進一步擴充其五代機的數量,短期內可能成為全球第二大五代機擁有國。
但即便如此,中國的空軍規模和技術水平明顯優于日本,中國的現役戰斗機已經超過3000架,其中四代機和五代機占據主力。
特別是殲-20戰斗機的投入使用,使得中國在空戰中具備了絕對優勢,殲-20不僅在隱身性、機動性和作戰半徑上都遠超日本的F-35,而且中國的空軍可以通過有效的部署,迅速在戰場上形成壓倒性的空中優勢。
殲-20等五代機的加入,使得中國能夠在短時間內突破日本的防空網,迅速制空,而日本雖然在引進F-35后增加了五代機的數量,但相較于中國的五代機數量,依然顯得捉襟見肘,可以預見,假如發生空中對抗,中國空軍將迅速摧毀日本的空軍力量,獲得制空權。
再來看海軍方面,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數量超過150艘,其中包括多個直升機航母、驅逐艦、護衛艦等。
這使得日本在海上擁有較強的作戰能力,尤其在近海防御方面,日方的艦隊可以與其他國家匹敵,與中國的海軍相比,日本的海上優勢則顯得相對不足。
中國的海軍艦艇總噸位接近240萬噸,遠超日本的海軍規模,并且中國目前擁有三艘航空母艦,且正在不斷發展更強大的航母力量。
相比之下,盡管日本擁有4艘“不是航母的航母”,這些艦艇的載艦能力、起降效率和作戰能力都遠不及中國的正規航母。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海軍已經發展出先進的電磁彈射技術,這一技術使得中國的航母能夠在短時間內發射大量戰機,形成強大的空中壓制力。
而日本的航母雖然數量可觀,但它們無法與中國的航空母艦在戰斗力上進行直接對抗,在海上作戰中,電磁彈射技術的優勢,將使中國的航母戰斗群在作戰中占據絕對優勢。
盡管日本海軍擁有強大的艦隊和一定數量的潛艇,但一旦中日開戰,中國的海軍將迅速奪取制海權,摧毀日本的海上戰力,進一步限制日本的作戰空間。
中國的海軍規模和技術水平在全球范圍內都處于領先地位,能夠在短時間內擊潰日本的海上防線。
其實日本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它在多個領域,尤其是在與美國的合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軍事突破,那么,張召忠為何依然堅信中國能在4小時內擊敗日本?
【中國的軍事優勢】
中國在空軍、海軍以及火箭軍方面構成了中國現代戰爭中的“三位一體”打擊體系,是實現快速制勝的關鍵所在。
尤其是在中日之間這樣的高烈度局部沖突設想下,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控制空權、制海權和遠程打擊優勢,誰就擁有壓倒性主動權。
殲-20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五代隱形戰斗機,其技術性能已經獲得國際軍界的高度認可,截至目前,中國已經裝備了約200架殲-20,并不斷擴充產能。
這些先進戰機配備有超音速巡航、隱身能力以及先進火控雷達系統,可在復雜戰場環境中執行遠距離、全天候、超視距打擊任務。
而更關鍵的是,從東部戰區起飛的殲-20,最快僅需十分鐘便可飛抵日本列島周邊空域,在第一波打擊中便對日方空軍設施和關鍵節點展開致命壓制,這種戰場響應速度與戰斗力輸出能力,足以在短時間內瓦解對方的空中防御體系。
截至目前,中國共擁有3艘現役航母,其中福建艦采用了世界領先的電磁彈射技術,這項技術相比傳統滑躍起飛方式,在艦載機起降效率上具有質的提升,使得艦載機的出動效率幾乎翻倍。
簡而言之,當中國航母戰斗群完成艦載機部署時,日本的“輕型航母”可能仍處于準備階段,戰斗節奏完全被中國掌控。
此外中國還有數量龐大的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和兩棲攻擊艦,其中兩棲攻擊艦,如075型,能實現遠距離登陸作戰,為后續地面部隊提供支持。
這種多兵種、全鏈路海軍作戰體系,遠不是日本那種以海防為主的自衛型艦隊可以抗衡的,中方若展開攻擊,不僅能夠封鎖日本周邊海域,還能實施??章摵洗驌簦嬲瓶貞饏^節奏。
而在所有優勢中,最令人膽寒的或許是中國的火箭軍,中國火箭軍擁有全球最多的中程彈道導彈庫存,其中東風-15、東風-16、東風-17、東風-21D等型號導彈,覆蓋范圍足以打擊日本全境。
特別是東風-15和東風-16導彈不僅精度高、射程遠,而且在敵方防空系統尚未完全反應過來的情況下,能夠迅速摧毀日本的戰略目標和軍事設施。
在現代戰爭中,信息戰、電子戰以及精準打擊成為了新的決定性因素,現代戰爭幾乎是圍繞信息展開的,誰能控制戰場上的信息流動,誰就能占據主動權。
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導航與通信系統之一,在這場戰爭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通過北斗系統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定位日本的軍事設施和戰斗部隊,掌握敵方的動態并進行精準打擊,相較之下,日本依賴美國的GPS系統,其抗干擾能力相對較弱。
因此一旦中國通過信息戰癱瘓日本的衛星通信和指揮系統,日本的反擊能力將大大減弱,甚至陷入“信息停滯”狀態。
在中國快速掌控信息戰優勢的同時,電子戰將成為打擊日本的一大利器,中國已經研發出世界領先的電子戰裝備,這些設備能夠有效干擾或摧毀敵方的雷達系統、通信網絡以及防空系統。
一旦戰斗爆發,中國的電子戰力量將迅速行動,干擾日本的空中防御系統,使其無法有效應對來自中國的空襲。
這意味著,中國的戰斗機可以在沒有障礙的情況下突破日本防空網,為后續的地面打擊和海上打擊鋪平道路。
當中國全面占領制空權和制海權,并且火箭軍的遠程導彈能夠準確打擊日本本土時,戰斗將在短短幾小時內結束。
張召忠的預測看似并非空口無憑,4小時內結束戰斗,完全有可能成為現實。
【參考信源】
環球網2013-10-30《中國不用核武器也可毀滅日本軍事野心和挑釁》
環球網2014年01月08日 《日專家:中國不用核武器就可能瞬間打敗消滅日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