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峽網援引路透社報道,近日,法國國家干邑行業管理局(BNIC)負責人弗洛朗·莫里永說,法國外交部長將于3月27日和28日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并再次呼吁緩和歐盟與中國之間緊張的貿易關系。莫里永表示,美國和中國是法國干邑酒最重要的兩個市場,占其總銷售額的70%。在歐盟決定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后,中國對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這嚴重影響了法國干邑的銷售。
近期馬克龍接連派下屬官員對華釋放善意,如博納在和王毅外長通電話的時候,就明確表示愿同中方通過磋商妥善解決經貿摩擦問題,推動法中、歐中經貿關系平衡可持續發展,維護以世貿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經貿體系。,中方對其施加反制的直接原因,是法國同意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而間接原因則是他一個月前說的那句話。當初他為了避免美國向歐盟加征關稅,不惜禍水東引,稱美國首要任務是向中國加稅,不能同時對歐洲和中國發動貿易戰。
法國外交部長讓-諾埃爾·巴羅(資料圖)
中國市場貢獻著法國干邑行業30%的全球利潤,每月5000萬歐元的損失正在掏空這個擁有700年歷史的產業根基。當美國威脅加征200%關稅的消息傳來,莫里永的警告變得愈發尖銳:"這相當于宣判我們在美國市場的死刑。"法式優雅構筑的奢侈品帝國正遭遇雙線夾擊。中國市場的策略性收縮與美國市場的全面封鎖,將法國推入進退維谷的戰略困境。五個月前馬克龍推動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45.3%關稅時的意氣風發。
法國干邑白蘭地行業游說團體BNIC副總裁克里斯托夫·貝拉爾(Christophe Veral)表示:“我們的聲音需要得到聆聽,不然這個行業將走向滅亡,7萬多人將失業。形勢非常嚴峻,這是一場災難,裁員計劃已經開始。”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威脅要對歐盟酒類產品征收200%關稅,這也引發法國酒類行業的擔憂。莫里永稱,200%關稅意味著,他們將無法在美國銷售干邑白蘭地。他呼吁歐盟將美國酒類產品從報復性關稅的清單中移除,避免特朗普加征關稅。
弗洛朗·莫里永(資料圖)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去年10月9日表示,中方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白蘭地采取反傾銷措施,是應國內產業申請依法發起調查并采取的正當貿易救濟措施,完全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此前,歐方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并非應產業申請。事實上,歐方相關成員及其產業對此也有較大反對意見。歐方相關措施,嚴重缺乏事實和法律基礎,明顯違反世貿組織規則。中方敦促歐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共同維護中歐經貿大局。
值得一提的是,俄烏沖突三周年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飛赴華盛頓,就貿易、關稅、俄烏沖突等多項議題同美國總統特朗普交換了意見。然而,抱著說服美方收回成命這個目標而來的馬克龍,終究還是功虧一簣。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馬克龍前腳剛走,特朗普就在內閣會議上大肆抨擊歐盟,并宣稱美國將對歐盟27國加征25%的關稅。雖說美國副總統萬斯大肆抨擊歐洲民主政治現狀的舉動,已經足夠證明特朗普政府沒把歐洲盟友放在心上。
馬克龍(資料圖)
此外,還需關注的是,近日法國電視2臺一檔節目在報道中國工廠時公然違背職業操守,以“坑蒙拐騙”手段,與反華分子勾結上演一出充斥謊言的鬧劇。這種做法令人瞠目,節目一播出就被受訪當事人和觀眾揭穿,淪為國際笑柄。節目中還出現了德國反華“學者”鄭國恩的身影,為這一虛假報道站臺。只是,鄭國恩本人的信譽早已千瘡百孔。如今,越來越多國際人士認清了西方針對中國進行造謠抹黑行為的本質。西班牙資深記者哈維爾·加西亞對西方“逢中必反”的套路感到厭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