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農民基礎要養老金不能提到1000塊一個月?
有杠精就提了,不管怎么說,農民就是沒交社保。
好,退一步說,承認這個觀點,那工人和干部就交社保了嗎?
之前提到要把農民養老金提高到1000塊,有人反對,說農民從來沒有交過社保。
那好,公糧、三提五統都不算社保,那我給你算算,中國到底有多少人交過社保呢?
中國的工人和干部,交社保的年限也不長,那是不是也不該給這么多退休金呢?
一個大部人不知道的事實是,中國的社保制度,也只有不到30年。
1998年之前,企業職工沒有交社保,但工齡直接被視同繳費年限。
2014年之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沒有交社保,工齡同樣被視同繳費年限。
1998年之前,全國人民都沒有交過一分錢的社保,工人和干部可以用工齡算視同繳納,為什么農民不行,農民就低人一等嗎?
肯定就有犟種說了,只有在機關和企業工作的人,才能叫做工齡,農民生來就種地,是一種身份,不能算工齡。
那下鄉知青在農村勞動都能算工齡,同樣的勞動,農民干的活更多,時間更長,為什么不能算?
否認農民的工齡,就是罔顧事實,就是欺負老實人。
還有犟種說了,畢竟1998年和2014年之后,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交,而農民沒有交。
行,那我們就從1998年開始算起,假設農民18歲才開始下地干活,今年60歲的農民有16年工齡,70歲的農民有26年工齡,如果視同繳費年限,每個月應該拿多少養老金?
農民可不是18歲才下地干活的,窮人孩子早當家,十來歲的孩子,已經是家里壯勞力了,嚴格算來,70歲的農民,至少有30年以上的工齡。
再退一步說,農民在1998年之后真的沒交任何養老金嗎?
我們都知道,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民工大量進城打工,他們給城市做了貢獻,他們的工資比起城市工人,低了很多,因為社保部分被城市無償拿走了。
然而因為歷史原因,這些貢獻,最后都被城市無償吸納,沒有轉化為他們的社保。
甚至于,有些農民工是交了社保的,但是因為沒有城市戶口,老了之后回到農村,這些沉淀的社保,成為無主財富,最后反哺給了富裕的城市階層。
研究表明,返回農村的農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間的社保貢獻,可能達到數百億至數萬億人民幣。
而他們的真正主人,卻在農村忍受一個月兩百塊的社保。
所以,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提出,5年里,要把農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1000塊,對比農民過去60年的貢獻,一點也不算高。
農民養老金,拿得合理合法,拿得理直氣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