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現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AI時代,300多人的工廠現在100多臺機器人就把活給干了,效率還比之前高上不少。
乍一聽老板們開心的不得了,成本下去了,省錢提效不就是企業追逐的最終目標嘛。
可這一切真的這么完美嗎?如果工人都下崗了,拿不到工資,那誰又來買工廠生產的物品呢?
機器人真有那么神?
這些年機器人真的是大搖大擺地走進了各大工廠,是老板們眼里的香餑餑,格力空調就是先吃螃蟹的人,以前生產線上烏泱泱的都是人,300多號工人忙著組裝、搬運,即便如此還有很多工作被堆積,人手經常出現短缺。
可現在工廠里安了100多臺機器人,人直接留下100來人就夠了,剩下的工作機器人們完全可以一手包辦,不光節約的成本,效率還提高了20%,有了格力的榜樣,越來越多的工廠開始跟著學樣。
汽車產業里這事兒更明顯,吉利和極氪這種電動車大廠不光是往車里塞高科技,連造車這活兒也都讓機器人來干了。以前咱們總覺得機器人是科幻片里才有的東西,可沒想到短短幾年內機器人真的進了工廠。
2022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已經全球第一,占到全世界的一半多,其實全球一大半的工廠里現在都能看見機器人在那兒忙活。
而且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從搬運到組裝幾乎樣樣都能干,以前沒有辦法解決的靈活問題現在也都得到了突破,特別需要精確度的活兒上比人工更合適。
所以汽車和電子產品這種大批量生產的的場景用機機器人來真的是得心應手,效率不低還從不喊累。
不過話說回來,機器人在工廠這么能干,確實讓老板們很開心,省人提效這種事誰不樂意,可是長期來看對這些工廠們真的是好事嗎?
機器人替代工人:企業成本下降,社會成本上升?
節約成本這事兒從眼前看確實沒錯,工廠的自動化程度一高,效率一定會提升,工廠的主要目標是把東西生產出來再賣出去賺錢,跟機器人的使用場景是非常匹配的,而且還不會出現工傷和福利待遇,對于工廠的成本壓縮來說是非常有利的,能省的都省了。
生產商品的成本降低了,利潤空間自然也就跟著加大了,可工廠的老板卻沒有考慮一個問題,工人都給換下去了,下了崗的工人沒有收入了怎么辦?沒了工作,沒了工資的生活怎么繼續?買不起東西就消費不起,工廠生產的東西賣給誰呢?
消費市場本來就是一個閉環,靠著的是大家手里的錢來支撐,如果人類都被機器人取代了,每個人手里沒錢還怎么買東西?
這一點已經有很多經濟學專家發出了警告,雖然機器人在短期內能幫企業降低成本,可要長時間這么搞一定會導致社會的購買力下降,工廠的東西賣不出去就是必然。
等到節點過去,“自動化繁榮”恐怕會轉變成“倒閉潮”,有些企業也已經發現,過渡依賴機器人反而讓自己的生產過程變得僵化,生產線調整的靈活度不夠,根本就不能很好的應對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
所以“機器換人”這種省成本的方式有可能變成雙刃劍,一方面讓企業短期效益提高,另一方面卻摧毀了社會整體的消費能力,最后落得大家都吃不消。
前段時間有家汽車廠引進了大量的焊接機器人,表面上看著好像生產力上去了,可下面好幾百個工人直接失業,這種事情放在一個企業或許說明不了什么問題,但如果在全國范圍里蔓延,保證就業和經濟平衡這兩件事情又該如何處理呢?
機器人畢竟是沒有創造力的,雖然它們能執行一些標準化操作,可一旦遇到突發問題或者某些需要創造力的工作,機器人就卡殼了,工廠的自動化水平再高也是需要人來調劑的,這不僅是工作層面的事兒,還涉及到更深的技術倫理,到底我們要讓機器人走多遠呢,真的要犧牲就業來換取短暫的效益提升嗎?
機器人和AI的發展已經是時代潮流了,工廠大面積用機器人只不過是個開始而已。未來的咱們會被帶向何方?技術進步到底會怎么重塑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呢?
AI和機器人的未來
科技大佬們其實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所以這段時間對于AI的探討一直限于AI將取代大部分重復性工作,這事兒是沒什么毛病的。
但是AI對各個行業的打擊已經成了事實,以往覺得有點技術含量的工作在人工智能眼里都是小兒科,連醫生做手術這種精細活,未來的AI可能都能插上一手。
現在工廠里的“機器換人”只是個開始罷了,AI技術的觸角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越深越遠,人類的經濟結構也會隨著這次產業升級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企業用了機器人之后肯定會大幅度降低成本,當生產力水平提到一個新的臺階時,商品的價格自然會下降,雖然普通人工作機會會減少,整個社會消費也將逐漸變得不活躍,但商品價格降低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還是個好事兒。
從個人的角度來講,絕對不能看著AI的發展杞人憂天,與其坐在家里恐慌,不如投身到AI的洪流中去,就算AI和機器人再強大1萬倍,這個社會還是由人構成的,總有一些行業和角色是機器人替代不了的。創造力這事兒說到底還得靠人類,蘋果公司的那些創新可不是機器琢磨出來的,都是人想出來的,即使未來機器人接管了很多工作,人的腦子依然是最值錢的。
即便未來的AI解決了這個問題,也會出現更多新的問題需要人類干預和優化,而且也不要對未來的時候會過度恐慌,機器人接管的是那些無聊、重復、危險的工作,人類的精力可以隨著技術進步放在更高級的事兒上。
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去搞研究去創新,或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享受生活。
當大量的工作交給AI和機器人去干的時候,大家就不用再朝九晚五,時間多了,自己愛干啥干啥,整個社會也會進入一個“休閑社會”。
只不過如何分配收入將會成為新的難題,企業家呢賺了錢,其他人沒了工作,社會不平衡會越來越大,所以有學者已經提出了建議,未來可能需要搞“全民基本收入”,政府直接發錢給每個人,大富大貴談不上,小康生活還是可以保障的。
不過按照現在的社會發展潮流,實現全民基本收入還非常遙遠,錢還是得從企業收稅中來。
那個時候國家對企業的控制力能否還如今天這般有力度將是個未知數,如果在收稅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國家財政將如何保證是個新的難題。
不管怎么說這是一個辦法,如果以后真的搞成了,那社會可就徹底大洗牌了。
隨著AI技術越來越強大,咱們的社會制度可能都要跟著變化,教育方面就要開始全面變革,未來對孩子的教育將會從現在完全不一樣,二十年年后編程可能成為小學生的必修課。
那時候的人類要想活得好,就得學點機器人學不會的東西,情感、藝術和創造性思維這些AI沒法替代的東西將會成為真正的殺手锏。
現在AI發展得這么迅猛,說不定以后還真的會出現科幻電影中“機器人權”這種新鮮概念,說不定整個社會階層中會有機器人這個全新的物種,現在已經有很多國家開始研究有關AI和機器人的法律問題了。
未來的法律一定會加入機器人犯了錯的責任承擔問題,如果AI要是學會了自我升級,如何更好的控制控制AI的問題,所以科學家霍金曾經就認為AI可能讓人類走向終結,咱們一不小心可能把自己弄成了“機器的奴隸”。
這種事情目前還遠,但以后可就真的不一定了,畢竟AI發展的太快了,技術的爆發式增長不是咱們能完全掌控的,未來人類能不能掌握主動權,還不好說。
結尾
社會變化是漸進的,不會一下子就天翻地覆,但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形式必然和今天大不相同,AI和機器人帶來的沖擊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徹底改變人類的社會生態。
到時候咱們能不能應對這個巨變,政府、企業和普通人能不能找到平衡現在看來都是未知數,時代潮流已經滾滾而來,沒人能躲得過去,但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幾萬年的進化,相信時間一定會給我們一個最好的解決辦法。
機器人進工廠只是AI時代的開頭,未來的AI和技術變革能將人類帶到怎樣的地步現在誰都猜不到,但不管咋樣,人類總得找到一條新路,既要享受技術進步的好處,也要防止它帶來負面的影響。
而這條路具體怎么走,就得靠咱們這一代甚至下一代人來想辦法解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