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雷軍既然在造車,兩會上提出的議案也就跟車有關。3月4號,雷軍關于新能源汽車號牌的設計建議在網上成了熱搜。
網友認為,雷軍可能覺得現在的新能源汽車號牌太丑,尤其是和小米汽車的造型、顏色不搭配,所以才提出了這個議案。
也有人認為雷軍是代表廣大車主發出了內心的呼聲,確實有很多人覺得現在的綠牌不好看。不過,就在網上圍繞著美丑討論的時候,也有觀點認為雷軍提案的本意并不是美丑。
雷軍的提案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只不過網友沒有發現而已。圍繞汽車牌照的設計,提案的背后涉及到了哪些層面的問題呢?
綠牌是不是真的丑?
先來看雷軍提案的具體內容,他認為綠顏色的號牌難以和汽車的顏色兼容,汽車的外觀在設計的時候不能實現更高上限的突破。
雷軍提出了兩個具體的方案,一個是對新能源汽車號牌的設計進行新的調研論證,畢竟新能源汽車號牌自從設立以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8年左右的時間,在設計上確實應該有所改進了。
另一個是在原來號牌的基礎上提升其智能化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將更多的車輛信息容納到號牌之中,未來的號牌不僅僅是個鐵片子,更是一個擁有智能化集成信息系統的芯片。
雖然雷軍的提案中有兩條內容,不過外界更關注號牌的顏色。所以雷軍的提案很快就登上了熱搜榜,很多網友,尤其是購買了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幾乎都是一邊倒的支持。
有網友還對雷軍的提案進行了總結,現在的綠色號牌很丑,接下來會影響小米汽車的銷量,要更換掉才能保證新能源車賣得更好。
類似的聲音在此之前就曾出現過,比如勞斯萊斯推出新的車型后,網上就有人表示,如果這款車未來在中國落地,上了綠色號牌,它的價值就會掉3/4。
還有人調侃,哪怕是價值上百萬的豪車,只要上了綠色的牌照,整體上看起來就變成了廉價版的老頭樂。
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的車牌并不是真的難看,只是整體看起來不怎么協調,主要是因為車牌太大,尤其是前車車牌面積大,會直接影響汽車前臉的設計。
除了大眾的調侃,各個汽車制造商在宣傳自己品牌的時候,有意無意之間也帶動了類似的氛圍。
比方說,中國的汽車品牌在做推廣宣傳的時候,要么不上車牌,要么就是上了車牌后再用其他的遮擋物把車牌給遮住。
除此之外,國外的汽車進入中國市場后,在推廣宣傳期間,往往也不會在汽車上直接顯示車牌,而是將汽車的標識顯示出來。
反觀國外的汽車市場,不管是宣傳他們自己的汽車品牌,還是宣傳從中國進口的汽車品牌,往往是直接把車牌給顯出來。
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人們的認知,即讓很多人認為,中國的汽車號牌確實不好看。但從客觀層面來看,汽車號牌好不好看是一個相當主觀的標準。
好看不是號牌的標準
國內新能源汽車號牌,從2016年開始設計并征求大眾意見,2017年定型并正式使用,迄今已經是第八個年頭了。
大眾現在看到的綠色號牌只是當初設計方案之一。當年的新汽車號牌,國家一共推出了3套設計方案。
最大的區別就是底牌的顏色,現在看到的這款樣式,底牌的綠色面積較多,白色面積較小,且局限于號牌的上半部分區域。
另一款的設計是底牌的顏色,白色部分較多,綠色部分只局限于下半部分區域。最后一種方案是號牌底部的左側,也就是顯示車牌省級區域的部分是白色,其余顯示數字的部分則是綠色。
最終的結果,綠色區域面積較大的號牌成為了最終設計方案。實際上,依照現在人們對綠顏色的吐槽,白色區域面積較大的設計方案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看的。
從象征意義上來看,綠色確實代表了環保。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標識顏色,這種設計方案很有象征意義。
然而,很多人認為綠顏色太過于鮮艷,在搭配上難以做到協調,尤其是像汽車上的搭配,綠色幾乎很難和別的顏色協調。
但問題在于,當年設計汽車號牌的時候,國家確實進行了意見征求,既然覺得綠色不好看,為什么當年沒有太多的人提出反對意見?
這其中的原因,恐怕跟當初新能源汽車的規模較小有關。2017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只有100萬輛左右,整體規模較小。
大多數人還在關注傳統的燃油車,所以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政策關注度不夠高。在這種情況下,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逐年增長,更多的車主才發現汽車號牌太難看。
可這時候的汽車號牌早已確定了下來,要想更改已經不可能了。因此,從整體的訴求來看,如果多數人覺得現在的號牌很丑,確實也有必要對號牌的設計進行重新論證和調整。
然而,公眾還要看到另外一個層面,那就是汽車號牌好不好看實際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有人覺得好看,肯定就會有人覺得難看,正所謂眾口難調。
汽車號牌作為標識,它的主要作用并不是為了好看或者難看,而是為了更好的區分識別汽車,實施差異化的交通管理,尤其是啟用與傳統燃油車完全不同的號牌,更是為了體現出這種差異。
也可以這樣理解,汽車號牌確實可以調整和重新設計,但是本質的目的不是為了好看,還是為了能對汽車進行最合理的優化管理。
這也就意味著,哪怕接下來真的重新設計了號牌,也要保證最大程度的接受面,而不是為了做到百分之百的眾口協調。
所以雷軍提案中的第二點才是點睛之筆,他提到要推行智能化車牌,相對于汽車號牌的好看與否,智能化車牌對于未來的車輛管理才具有更大的優勢。
什么是智能化車牌?
傳統意義上的汽車號牌,僅僅是顏色和設計樣式上的差異,本質上,不管是國內的綠牌還是藍牌,亦或是國外的汽車號牌,都是一個鐵片子而已。
那個鐵片子上的數字信息,依靠圖像識別技術,可以讓交管部門掌握車輛信息,從而對海量的汽車進行管理。
整個過程需要先識別汽車號牌的號碼,然后再和數據庫中的車輛登記信息進行比對處理。所以從識別的角度來看,每一次識別要運用較長的時間。
而且圖像識別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干擾,尤其是在車輛行駛的情況下,哪怕公路上有很多高清晰度的監控攝像頭,識別汽車號牌有時候還會出錯,有的時候在監控盲區還采集不到車輛信息。
所以說,傳統的汽車號牌在進行信息識別的時候,有著各種各樣的制約和短板。于是,智能電子車牌應運而生。
現在,主流設想方案中的智能電子車牌,使用的是RFID技術。這種技術是全新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相比于傳統的圖像識別處理功能,這種技術的識別精準度更高,而且不會存在盲區。
智能汽車號牌的優缺點
從技術層面來看,RFID技術主要分為有源和無源兩大類型,未來如果應用到汽車號牌上,將主要使用無源這種類型。
設備本身的體積不大,安裝起來便捷,關鍵是成本很低。在使用的時候,它可以實現較長距離的通信,而且數據傳輸速率很快。
一旦應用到汽車號牌上,每輛汽車的車型、顏色以及車主的詳細信息都可以體現在其中。在遠距離識別的時候,哪怕環境很惡劣,成功讀取率也接近百分之百。
人們可能會擔心,這種電子技術是否會存在數據泄密以及被第三方讀取的問題。在技術應用上可以實現數據加密,如果采用獨特的算法,也能保證第三方設備無法讀取車輛信息。
所以現在看起來確實不存在隱私泄露的問題。而且在這一技術的基礎上,也有很多人建議,未來的電子汽車號牌還應該加入更多的信息和功能,比如說車輛的定位功能等等。
既然智能化有這么多的優點,為什么電子汽車號牌還沒有推廣開來呢?這是由于技術上不全是優點,也存在明顯的缺陷。
首先,如果使用電子智能化的汽車號牌,每一輛汽車要額外配備擁有獨立序列號的IC卡片,這張卡片可能需要貼在汽車的前擋風玻璃上。
現在很多車主已經對玻璃上貼各種標識深惡痛絕,如果再貼上什么標識,有些車主可能并不愿意,而且會一直吐槽。
其次,技術投入上的短板才是最關鍵的。既然是智能讀取,肯定就需要識別設備,這需要在各個路口和街區設置大量的識別讀取基站。
也就是說,光是建立起這套完善的識別系統,就要投入海量的資金。這筆錢由誰來出,要不要車主來承擔,現在看來都還是問題。
不過,也有人認為,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規模已經達到了千萬輛級別,傳統燃油車的規模更是龐大,如果投入使用智能化汽車號牌,未來這將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產業和市場。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就會發現智能化汽車號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優勢和短板,普通車主可能會覺得很便捷,也會感到背后存在的隱私泄密問題。
對于一些汽車制造商以及投資者來說,他們更多關注的是這個產業背后巨大的利潤空間。就目前的趨勢來看,使用智能化汽車號牌,整個社會正在迅速達成共識。
結語:車牌的個性化是有邊界的
車牌是一個標識,它最大的作用在于識別,而不是個性。不過國內在過去確實也嘗試過很新穎的模式。
比如在2002年,北京等4個城市開始實行個性化車牌,但是這個規定僅僅推行了12天就被緊急叫停了,原因就在于很多個性車牌超出了界限,對于識別管理來說增加了難度。
2005年到2007年,也有一些極個別城市還推行過自編自選車牌的模式,這種方式最終也沒有推廣開來。
可能不少車主羨慕有些國家的車牌使用相對自由,但從整體上來看,車牌不管是好看還是難看,不管是使用哪種管理方式,車牌的個性化是有邊界的。
所以說,下一步的汽車號牌,即便再次調研和更改,同樣也不會脫離這個基本原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