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關于某某大學建筑系“一個班僅剩4人”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再次引發傳播。其實,這是一則去年已被辟謠的消息。而真實情況是:這所學校2023級建筑大類共招收了65名新生,經過轉專業環節,剩余48人。這48人中,有28人憑借優異成績與對城市規劃的濃厚興趣,轉入“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實驗班”。
顯然,傳言中的“僅剩4人”,是對事實的嚴重扭曲與誤解,而這也反映出當前網絡評論中對建筑類專業的偏見甚囂塵上。實際上,從每年的兩會反復強調建筑業、房地產業壓艙石地位,以及城鄉融合的深入發展,可以看出建筑專業不僅沒“涼”,反而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那么,考生欲要報考建筑類專業,應該如何選擇高校呢?小編認為,全國建筑類龍頭高校——北京建筑大學,定是首選。
作為北京市唯一一所建筑類百年高校,北建大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顯著的辦學特色。從1907年成立的京師初工業學堂,到1958年更名為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后,師生直接參與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火車站、民族文化宮等新中國"十大建筑"建設,再到改革開放后,率先通過住建部全部土建類專業評估,成為全國12所"全認證"高校之一,該校的辦學發展史堪稱一部中國近現代建筑教育的縮影。
也正因為北建大學科教育與國家發展、城市更新的深度嵌合,該校教師便將"真題真做"的教學理念從上世紀延續至今。早在1960年代,該校暖通專業創始人李岱森教授便帶學生深入熱力公司現場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學會實際操作、技術管理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實現學以致用。
發展至今,該?!罢骖}真做”的實踐教學理念業更具專業性,其中“1+N”實踐教學體系尤為亮眼。這一體系的精髓在于“一人多師、一題多解”的培養模式,即每位學生從大二開始便擁有“1位校內學術導師+N位企業導師”的雙重指導,形成學術與行業雙軌并行的成長路徑。
同時,該校還構建“厚基礎、強實踐、重創新、國際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人工智能賦能人才培養,深化“1+X+N”人工智能融合課程體系,強化“校企共育、工讀交替”的小循壞多迭代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塑造兼具工程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新時代城鄉建設領軍人才。
校內導師深耕理論教學,而企業導師則來自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建院等行業龍頭單位,他們帶著國家速滑館聲學優化、雄安新區智慧管廊設計等真實項目走進課堂,讓學生在設計方案中直面城市發展的現實需求。正是得益于這種“入學即入行”的培養模式,該校學生在畢業前就能積累3-5個完整項目經驗,而這正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核心競爭力。
在北建大的精心培養下,其畢業生不僅造就了“北京市城建系統的技術骨干和管理骨干中約70%出自北建大”的傳奇,且就業率連年超過96%、供需比達到1:10以上,換句話說,每十個建筑就業崗位中,就有一個是專為北建大畢業生準備的。這充分體現了市場對北建大畢業生的高度認可,也反映出建筑行業對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求。
總的來看,雖然近年來建筑行業面臨一些困境,但建筑類學校與專業的報考價值依然存在。尤其是像北京建筑大學這樣的老牌建筑類百年高校,其人才培養和就業仍然具有較大優勢,不少國企對畢業生的需求量較大,提供的薪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此,對建筑行業感興趣的考生和家長,依舊可以放心選擇選擇建筑類高校和專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