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些黑白老照片,過去的記憶就會在腦海中浮現,這些畫面揮之不去。這些老照片記錄了我們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生活。我們之所以有這么深的記憶和懷念,是因為經歷過,是對比產生了懷念。
六七十年代,生活雖貧,精神向上。往事難忘,激情歲月純真時!我們非念貧窮,實念淳樸、善良與正直。
以前農民可窮了,在生產隊干一天才兩角錢,哪像我們村當工人的那個時候最幸福了,物價低,一個工人的收入頂十個農民。
還記得交公糧的場景嗎?海燕小時候也跟著大人去排隊交公糧,得起早去呢。30 年前交公糧的人都老了。
老一輩人說,以前交公糧,差不多是每畝糧食產量的 16%。就拿畝產 500 斤小麥來說,差不多要交 80 斤左右。家里有 10 畝地,就得交 1400 多斤。
哎,你們做過這個活嗎?就是在田里踩著龍骨車分水灌溉。那時候都是用人抽水,得好多人一起干。
過年啦,大人們笑盈盈的,小孩們也開心得不行。對小孩來說,過年最棒啦,有好吃的,還有新衣服穿。過年是小孩最開心的日子嘍!
那肯定得有啊,貼對聯、剪窗花。以前剪窗花可都是心靈手巧的人干的活,現在沒多少人會了。這才有過年的氣氛呢。
照片里四代同堂在春節吃團圓飯,真熱鬧,好開心!看到這場景,你有沒有想起小時候呀?
過年還有包餃子、蒸饅頭的習俗呢,蒸饅頭寓意著日子蒸蒸日上。這年過的,可真有年味,瞅著就喜慶!
放鞭炮是我們難忘的回憶,小孩會把鞭炮掛在棍子上放,放完后找沒點燃的啞炮,然后掰開點燃里面的藥放呲花。
小孩子的快樂就是這么簡單,一個風車,一把大刀,再加上一個面具,就能讓他們開心得手舞足蹈。
那個時候哪有電視機啊,手機電腦就更甭提了,只能聽收音機,而且還不是誰家都有呢。誰家要是有個收音機,那就算是富裕人家了。
那時候想看春節聯歡晚會只能去現場,這是侯寶林、郭啟儒兩位藝術大師當年的表演。
小時候,供銷社就是大城市的百貨商店,我可喜歡那里面的味道了,總能聞到食物的香味。有沒有和我一樣感覺的呀?舉個手!
80 年代的有為青年都梳著“爆炸頭”,那時人們講究談婚論嫁,女方提出的條件,男方通過努力基本都能滿足。不過總體來說,那時的人還是挺單純、挺友善的。那個女生手里紙盒上的照片是她本人嗎?
那時候買糖得上供銷社,吃完糖,糖紙也不舍得扔,覺得糖紙的圖案特有意思,就攢起來。那時候我唯一的夢想就是自己家能開個小賣店。
你小時候編過蒲墊嗎?北方燒火做飯用的蒲墊一般是用苞米棒的皮子編的。
泥小響,你知道嗎?小時候,我們會自己做玩具,玩得可開心了,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很好笑呢。
小時候,很多人上過那種土胚垛上隔個木頭板的課桌,三人一條板。你沒上過?
玩挑棍得收集不少冰棒棍,一般都是把三四個小伙伴收集的匯總到一塊玩
扔石子、烤地瓜、河里游泳……這些玩過的人,頭發應該都白了吧!回憶起小時候的味道——農村烤紅薯。
記得大蓋帽,那是童年的最愛。看到這樣的帽子,就覺得自己真的老了,你有這種感覺嗎?
小時候多好啊,無憂無慮的,那都是童年的美好回憶啦。現在雖然富裕了,但卻沒了歡聲笑語,只剩下滿滿的回憶,再也回不去童年了,心里莫名有點憂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