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Pixabay提供
國內太多人對外資有很厚濾鏡了,覺得中國的商戰太LOW,外資的商戰高大上。
很多人認為國外的商戰,就是《華爾街之狼》的金融博弈,或者《億萬》中的資本對決,他們都身著阿瑪尼的外資高管在摩天大樓運籌帷幄。
現實中,外資玩兒商戰手段也很low底線更低,潑臟水、抹黑、造謠等等,無所不用其極。
幸好,還有法律在,還有公義在。
國內商戰中,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嘉士伯控股的重啤與重慶嘉威。
圖片來源:網絡
他們兩個本來是幾十年的合作伙伴,但最近幾年矛盾不斷,最近嘉威起訴重啤包銷協議違約案一審結果出來了,重啤敗訴,被判賠重慶嘉威3.53億元。
這是法律框架下,重慶嘉威的勝利。
但是,嘉士伯卻另辟蹊徑,用其他手段玩商戰,非常匪夷所思。
1
外資商戰手段之“潑臟水”
過去,雙方關系好的時候,嘉士伯中國董事總經理曾說嘉威是重啤的傳統合作伙伴,在重啤的發展中,發揮著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現在,嘉士伯直接在聲明里,稱“嘉威早已從代工廠蛻變為依附于上市公司的‘吸血寄生體系’”,在商業史上極為罕見。
這是什么?需要時就是重要的合作伙伴,不需要時就是坐享其成的躺賺者,是依附于重啤的“吸血寄生體系”。典型的翻臉比翻書還快。
他們兩個的事兒,其實非常簡單。
上個世紀7、80年代,正是我國啤酒行業發展壯大的階段,啤酒廠非常多,競爭空前激烈。
重啤當年年產量只有幾萬噸,為了壯大自身,開始聯合其他啤酒廠,以松散型聯合體的方式合作向集團公司發展。
重啤和金星啤酒廠(鈺鑫的前身)的合作就此開始。
從結果來看,當年的合作應該還算愉快,“在推動西南地區啤酒產業發展的同時,重啤自身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2002年重慶日報上的原話。
2002年重慶日報刊登的內容
于是1999年,雙方聯合成立了一個公司,就是嘉威。重啤用山城啤酒商標使用權入股,金星則放棄自有品牌,把全部身家都壓在了山城啤酒上。
在他們的通力合作下,山城啤酒越做越大,一度稱霸西南地區。
2009年雙方又簽署包銷協議,約定嘉威負責生產山城啤酒,重啤負責銷售,協議期限20年。
注意,當時簽這份協議的時候,嘉士伯已經是重啤的第二大股東,而這份協議最終是以全票通過的。
2012年嘉士伯控股重啤之前,找專門的律師從法律、財務和市場等方面進行盡職調查,并派遣丹麥等多國技術專家到嘉威現場考察及論證,對《包銷協議》所涉事項也沒有提出過任何異議。
還有2015年,嘉士伯控股重啤后,又跟重慶嘉威簽署了《補充協議》和《產品包銷備忘錄》,對《包銷協議》的相關條款及違約責任等進行了補充和明確。
這足以說明,這份協議嘉士伯知情,也贊同。
結果現在嘉士伯不認了:
幾十年的合作伙伴,被它說成是吸血寄生;當年投票同意的包銷協議,也說“對重啤極為不利”;就連互惠互利的聯合體,都變成了國企老大哥出手相救了。
敗訴了就喊冤,20年包銷協議,快結束了才說有問題,網上竟然還有自媒體相信,真的,長點心吧。
2
外資商戰手段之“歪曲事實”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事實”也是,老百姓很容易被糊弄的。
舉幾個例子。
2010年嘉士伯收購重啤時,曾向政府及公眾承諾將“山城”啤酒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啤酒品牌,但是嘉士伯當上重啤第一大股東后,山城啤酒不僅沒有做大做強,反而銷量暴跌。
這才出現了去年8月嘉威聲討嘉士伯“惡意扼殺、消亡山城啤酒”這件事。
嘉士伯反駁說,2023年,“山城”品牌銷量超過16萬噸(包括經濟類和主流類產品)。在行業整體下滑5.6%的背景下,2023年銷量較2019年反而增長了17%,“保持穩健發展”。
這就是典型的玩弄數字,用短期數字來歪曲長期事實。
要知道,當年山城啤酒占到嘉威及重啤合計啤酒銷量的99%以上,巔峰時年銷量近百萬噸,現在市場占比多少?2023年不到3%。
就算按照嘉士伯給的數據,去年山城啤酒賣了16萬噸,銷量從100萬噸萎縮到16萬噸,難道是什么值得驕傲的事情嗎?
除了玩弄數據,還有一種歪曲事實的手段是,張冠李戴。
比如嘉士伯在聲明中說,重慶嘉威分走了重啤很多利潤,即便在重啤2015年巨額虧損的時候,重慶嘉威仍然有高額的利潤。
2015年重啤巨額虧損,是嘉士伯計提了5.4億減值,其中3.2億來自已停產的老廠,目的是以后輕裝上陣,跟重慶嘉威沒半毛錢關系。
正確的邏輯是什么?
按照協議規定,嘉威的利潤應該跟重啤下屬的馬王鄉、大竹林工廠同步核算,而不是跟重啤整個公司對比。
根據2015年財報,重啤2015年年報,這兩廠2015年實賺2.1億,卻被上市公司合并報表的5.4億減值“一鍋端”成虧損。
別說虧損只是財務數字游戲,就算是真的,也跟包銷協議沒有關系。
你不能說,我今年虧錢了,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們也不能賺錢,否則就是不合理。做生意沒有這么做的。
嘉士伯還說了, “山城商標上個世紀以來就是享譽全國的馳名商標,當年重啤竟然愿意用山城商標使用權換取小股東地位,這種安排令人難以理解。”
這又是典型的偷換概念。
第一、嘉威成立的時間是1999年,那時的重啤還不強大,全年的啤酒銷量包括山城啤酒在內只有15萬噸,山城啤酒被評為馳名商標更是幾年以后的事。
第二、按照1993年和1999年的公司法規定,用工業產權(包括商標)出資的,金額不能超過公司注冊資本的20%,20%是上限,更何況用的是使用權出資。重啤又加上實物和少量的現金,持股比例才達到33%。
所以嘉士伯質疑重啤為什么是小股東完全是無稽之談。
3
外資商戰之危險的行為
當時有當時的環境,當時有當時的條件,你不能拿現在的條件來衡量當時的協議。
當年劉強東收購了騰訊的兩個電商平臺QQ網購和拍拍網,花了2.14億美元,然后直接關掉了這個平臺,現在這兩個平臺的價值為0。
這個時候,劉強東不能說,我當年花的那2.14億美元太冤了,不值,我要反悔,你們騰訊這是坑我。
商業有商業的規則,不能胡攪蠻纏。還好有法律在,在維護商業規則的底線。
再花言巧語狡辯,白紙黑字的文件和材料一大堆,都在法院那里擺著呢。
現在它們不僅質疑我們的司法公正,竟然還有媒體因此攻擊重慶這座城市。這真的是觸到了紅線了,是極其危險的行為。
外資搞商戰,都這么狠的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