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今年春晚武漢分會場最“出圈”的瞬間,不是流量明星的舞臺,而是一群大學生用舞步“踩”出的熱搜?當《如意舞步》的鼓點響起,北方民族大學50名學子與來自全國13所高校的師生同臺亮相,把西北的豪邁與荊楚的靈動完美融合。
殊不知,北方民族大學這一波“春晚硬核帶貨”,背后可是實打實的底氣。作為我國唯一一所扎根民族地區的中央部委直屬高校,該校坐落在“塞上江南”銀川,前身是1984年創建的西北第二民族學院,2008年升級更名后,直接開啟“開掛模式”。本碩博學位授權點全打通,為學子們提供一博道底的升學通道。
但要說這次讓該校“破圈”的殺手锏,還得看藝術設計學院。該學院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2001年,當時還是西北第二民族學院設計藝術系,經過多年發展,2007年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設計藝術學院,之后不斷增設專業,從2002年設藝術設計專業并招生,到2016年設中國畫專業,逐步構建起了豐富多元的專業體系。
而該學院的師資陣容堪稱“群英薈萃”?,F共有63名教職工,其中有3位教授、18位副教授,還藏著寧夏美協副主席、中國雕塑學會理事,強大的師資力量為教學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人才培養方面,北方民族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更是成果豐碩。目前招生的是動畫、繪畫、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4個專業。其中,動畫專業已經是國家一流本科專業,這些專業大家可以放心選,入股不虧。
而課程建設方面,該學院同樣可圈可點,不僅打造出1門自治區級精品課、2門區級一流"金課",更在校內孵化出2門校級精品課和11門校級一流課程,硬核課程矩陣堪比"知識彈藥庫"。教師們更是把講臺變成創新工坊,編寫的12部教材里既有打通專業壁壘的"跨界寶典",也有把行業前沿動態變成課堂案例的"實戰攻略",將三尺講臺變成了產教融合的"最強大腦",讓學生還沒畢業就成了行業的"搶手貨"。
不僅如此,該學院還直接把課堂搬到六盤山紅軍紀念館,帶著學生給《紅軍長征》主題浮雕打磨細節,把56個民族的文化符號融進浮雕《光華頌》,如今這件作品就掛在北京國家民委辦公樓里,成了行走的“就業推薦信”。
值得一提的是,該校還和德國比勒菲爾德應用技術大學設立跨國工作坊,讓寧夏剪紙遇上包豪斯設計;帶著學生蹲點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用環境設計知識給沙漠披“綠裝”;最近更是拿下“知行杯”寧夏社會實踐大賽一等獎,把課堂作業變成青銅峽美麗鄉村的控規方案。
為豐富學生的就業面,北方民族大學玩轉“跨界生存法則”。在這里,畫筆能繪出人民大會堂的《賀蘭晴雪》,雕刻刀能刻出紅軍長征的壯闊史詩。這所扎根西北的民族高校,正用最硬核的方式證明:真正的藝術教育是讓學生帶著民族文化的DNA,在鄉村振興、文化傳承、國際交流的戰場上遍地生花。這樣的北方民族大學,誰不愛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