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展的21世紀,交通領域的快速發展、日新月異,得益于在背后默默為“交通強國”人才培養添磚加瓦的“交通系”高校。提到“交大系”,大多數人想到的會是第一梯隊“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但是坐落于全國交通樞紐“北京”的北京交通大學,其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北京交通大學肇始于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
但北交大被人們熟知的不單單是其悠久的發展歷史,還有其強勁的學術實力。
首先,北交大為學術研究創造了諸多條件,據統計,學校共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75個,包括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等。而且,北交大每年會邀請數百位國內外專家進校園并開展學術講座、課程和科研合作,這種開放的學術氛圍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他們提供了與頂尖學者交流的機會。其次,學生對學術的熱愛更進一步渲染了北交大積極研究學術的氛圍。據了解,北交大的圖書館和自習室常年座無虛席,學生們普遍表現出強烈的學習熱情。北京交通大學開放的學術氛圍,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科研資源和多樣化的學術活動,讓學生不斷成長。
開放的學術氛圍使北交大取得了可以同985名校相媲美的學術成就。具體來看,其學科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在國內外知名的學科排行榜中穩步提升,某些學科甚至將一些世界名校甩在身后:15個學科入圍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交通運輸工程多年蟬聯世界第一;17個學科入圍U.S.New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12個學科進入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24個學科入圍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交通運輸工程、系統科學位列全國第一;8個學科進入ESI前1%,工程科學和計算機科學保持ESI前1‰。在取得優秀學術成果的同時,北交大也沒有放松對應用實踐的創新。
除學術成果外,惠及民生的技術成就使北交大足以稱得上是改變時代、革新21世紀中國科技的“功臣”。2017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無縫線路”技術讓中國高鐵突破長度限制,信號控制系統被譽為地鐵“中國大腦”。 還有,該校教授團隊開創的“一體化可信網絡”被列入國家“973計劃”,攻克新一代互聯網核心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2025年,學校率先引入DeepSeek-R1大模型,打造“星圖AIGC課程平臺”,實現“雙模型驅動”的智能教學模式,助力師生科研與教學創新。種種技術突破,展現了北交大以“智慧交通”帶領中國在軌道交通、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創舉,它無疑是21世紀中國交通領域的強健生力軍。
北京交通大學是成就“交通強國”之夢的科學家的“搖籃”,其用世界一流的科研實力為學子鋪就了連接夢想與現實的通途。在這里,科學與人文交融,傳統與創新碰撞,每一名交大人都可以成為“交通強國”使命的踐行者、交通領域的“先鋒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