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虞書欣在《蒼蘭訣》里用標志性的夾子音喊出“大木頭”時,彈幕瘋狂刷屏“救命好嗑”。三年后,同樣的聲線出現在新劇《噓,國王在冬眠》中,30歲的她捏著嗓子模仿八歲蘿莉,彈幕卻瞬間被“建議查查聲帶年齡”“人類返祖實錄”攻陷。
這部號稱“雪場甜寵天花板”的劇集,卻遭到群嘲刷新內娛爛劇下限——比張翰的《東八區的先生們》還慘。
觀眾的反應堪稱行為藝術:三年前小蘭花受刑時強忍眼淚的鏡頭讓全網心疼“女鵝別怕”,如今衛枝摔個雪跤都要癱在地上蹬腿干嚎,觀眾連夜制作九宮格表情包,配文“雪場返祖實錄”。
更誅心的是數據對比——《蒼蘭訣》時期虞書欣的演技詞云是“靈動”“共情”“反差”,如今卻變成“做作”“刺耳”“量產甜妹”。
當夾子音撞上審美疲勞
內娛觀眾對人工糖精的戒斷速度,快過愛豆塌房。三年前“按頭小分隊”還在彈幕里狂歡,如今面對雪場旋轉跳躍的工業糖精,觀眾直接喊話男主“扛著滑雪板連夜逃離”。
當虞書欣第18次瞪圓眼睛噘嘴說“哥哥好厲害”時,連粉絲都在超話用發瘋文學控訴:“欣欣子你醒醒!這次人設是職業漫畫家不是幼兒園在逃兒童!”
這種割裂感在拍攝現場更顯荒誕。虞書欣曾在采訪中透露“想嘗試懸疑題材”,但新劇花絮顯示導演仍在指導她“再可愛一點”。
資方用大數據編織的甜蜜牢籠,正將演員困在無限復制的表演模板里——受驚時捂嘴、委屈時跺腳、撒嬌時歪頭,這套“甜妹三件套”放在2022年叫“萌點”,到2025年已成“槽點”。
甜寵劇的過期糖精困局
《2023網劇白皮書》揭露了行業的精分現狀:甜寵劇棄劇率同比暴增47%,平臺備案數卻仍占35%。
這像極了當代年輕人邊罵996邊自愿加班——制作方哭訴“觀眾就愛看這個”,觀眾怒吼“再喂糖精就掀桌”。
夾在中間的演員如同在修羅場走鋼絲:吳磊在《在暴雪時分》單手壓槍完成專業滑雪動作時,虞書欣正穿著粉色雪服在鏡頭前背誦“笨蛋美人”臺詞。
諷刺的是,虞書欣本人微博發布的滑雪vlog里,那個摔得四仰八叉還大笑的鮮活姑娘,遠比劇中硬凹的“人間棉花糖”動人。
這種真實與角色的割裂,恰是甜寵劇PUA式閉環的縮影——資方用數據綁架演員定型,待觀眾審美疲勞后又倒逼演員轉型,最終形成“演員不敢突破-觀眾罵沒長進-資方繼續喂糖”的死循環。
破局者的生存法則
并非所有演員都甘愿被糖衣炮彈腐蝕。譚松韻在《縣委大院》素顏扎馬尾改公文,趙今麥在《開端》全程無戀愛線卻讓人念念不忘,這些案例證明:真正的少女感來自眼里的光,而非臉上的打光。
當楊紫在《長相思》用粗糲聲線演繹玟小六時,彈幕飄過的“這才叫劇拋臉”狠狠打臉了仍在《承歡記》里演媽寶女的自己。
觀眾正在用腳投票重構行業規則。點開微博話題#甜寵劇受害者聯盟#,8.2萬條血淚控訴組成當代觀劇啟示錄:“上次被工業糖精創飛還是在上次”“男主救女主非得空中轉體三周半嗎”。
當某平臺算法還在推送“甜寵劇吻戲TOP10”時,用戶早已養成條件反射——看到女主平地摔進男主懷抱,不是露出姨母笑,而是秒點退出鍵。
觀眾的覺醒與行業的冰河期
這場全民掀桌運動背后,是觀眾對“被當人看”的強烈訴求。當《國王在冬眠》用AI級完美的雪場鏡頭堆砌愛情童話時,現實中的滑雪愛好者正發視頻嘲諷:“女主這犁式剎車水平,雪場教練看了要連夜改行”。
資方或許該重新研讀《2025文娛消費報告》:Z世代對“真實成長線”的搜索量同比激增213%,而“霸道總裁”關鍵詞熱度下降47%。
行業的春天何時到來?或許就在觀眾集體拒絕為流水線愛情買單的時刻。畢竟,我們等得起好劇本打磨的三年五載,卻再難忍受流水線上又一罐糖精的暴擊。當虞書欣們終于撕掉“量產甜妹”標簽時,真正的破冰才剛開始——畢竟觀眾苦糖精久矣,而真誠的表演,永遠值得一場厚積薄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