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3月19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參加了保守派主持人休·休伊特(Hugh Hewitt)的播客節目。在涉華問題上,這名始終對中國抱有惡意的美國政客不出預料繼續大放厥詞。他狂妄至極地說道,美中關系對當前國際政治局勢具有重大影響,美國如何應對“中國崛起”這一挑戰至關重要,“美國不能允許中國在不遵守規則的情況下崛起,否則這將是美國的責任。”根據美國國務院官網公布的采訪實錄,魯比奧聲稱,過去20年間,西方國家在經濟和貿易規則上放任中國“作弊”,讓中國逐漸擴大了其全球影響力“。
細究其言,魯比奧所謂的"規則",不過是個偽命題。當我國GDP不到美國1/3時,美國大談所謂的"自由貿易";當我國科技企業威脅硅谷地位時,"國家安全"就成了新規則。這種"美國優先即國際規則"的雙標邏輯,恰恰暴露了華盛頓的戰略焦慮。更值得玩味的是魯比奧對歷史的篡改。他聲稱西方"放任中國作弊20年",卻絕口不提是美國在《中美入世議定書》中塞入15條歧視性條款,更不提中國為WTO改革貢獻了全球最多的提案。
魯比奧(資料圖)
實際上魯比奧接受專訪的時候也公開承認,中國最終會變得強大,不過同時強調美國不能允許中國通過違反規則變得強大,其實就是不許中國破壞所謂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說法。在中國崛起的時候,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競爭力不斷下滑,為此直接對中國進行了抨擊,宣稱中國通過不正當的方式獲得了貿易順差,并且還指責中國產能過剩,為此對外輸出了大量的工業品。美國政客急不可耐是因為西方無法應對中國的競爭力,為此就有了如此的歪理。
這一點魯比奧本人也清楚,畢竟他不是上任后才和中國打交道。因此在采訪中,他除了拋出前面這句狠話之外,也試圖在對華措辭上有所收斂,拒絕稱中國為“美國最大對手”,而是用“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來替代。這和他兩個月之前的對華態度發生了一些轉變,之前他當佛羅里達州參議員的時候,對華幾乎沒有任何語言上的善意。魯比奧在一場采訪里一會兒滿腹牢騷地對中國潑臟水,一會兒又呼吁美國要與中國建立關系,其分裂程度的確要比布林肯更勝一籌,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魯比奧(資料圖)
另外,魯比奧始終堅定站在特朗普身邊。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據知情人士透露,盡管魯比奧在公開場合表現得信心滿滿,但在幕后,他對自己在白宮的境遇充滿了失落和無奈。對于一個長久以來以鷹派形象示人的政治家來說,魯比奧外交立場強硬,對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保持警惕。然而,特朗普在國際舞臺上風格多變、時常令人大跌眼鏡,這讓魯比奧處在一個尷尬的角色中。他渴望在大事上發表意見,卻常常發現自己只是“最后一個知情者”。
近幾年,美國政壇出現了一種迷思,那就是中國的崛起是以“犧牲美國為代價”。這種思想源于歷史慣性和意識形態偏見,二戰之后,美國長期雄踞全球霸主地位,漸漸形成了唯我獨尊,其他國家必須和美國共享價值觀、成為美國的小跟班的自我意識。面對一個非西方模式下成長并崛起的大國,美國的觀念和信心遭受沖擊,霸權帶來的歷史慣性讓美方想也不想就決定一定要遏制中國的發展,魯比奧這類精英階層這種執念更加深重。
魯比奧(資料圖)
針對當前的中美關系,外長已明確指出,相互尊重是國與國交往的基本準則,也是中美關系的重要前提。美方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另一邊又想與中國發展良好關系,這種做法既不利于雙邊關系的穩定,也無法建立彼此的互信。因此,美方必須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的發展,積極務實地開展對華交往,只有這樣,雙邊關系才能不斷向前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