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州美術學院、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麗中國生態文明藝術作品展巡展(廣州站)”于2025年3月20日在廣州人民藝術中心舉辦了開幕式。
本次展覽由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廣州人民藝術中心、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承辦,廣東開明畫院、廣州市美術家協會理論與傳播藝委會、廣州市青苗畫院、廣東正典文化產業集團、廣州賽服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協辦。
圖 | 開幕式現場
圖 | 開幕式現場
項目負責人、策展人安琦介紹了展覽的基本情況并宣讀了中國民主促進會廣東省委員會主委、原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廳長魯修錄的賀詞: “廣州站巡展的啟幕既是民進會員與廣大文藝工作者賡續出新的生動實踐,更是以文化賦能生態文明建設,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創新之舉。多年來,廣東民進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充分發揮文化教育主界別的優勢,團隊引領廣大會員及文藝界人士,以筆墨為媒,以藝術為橋,積極傳播綠色發展,厚植生態文明根基。此次巡展的深化與拓展,不僅展現了民進人服務大局的使命擔當,更傾顯了新時代藝術工作者扎根人民,謳歌時代的家國情懷。”
圖 | 安琦致辭
葉獻民在致辭中回憶了展覽舉辦的緣起,他從幾年前就開始參與這個展覽,并對展覽給予了高度評價,希望這個展覽在未來可以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一次,讓更多的青年畫家能夠參與其中,推動廣東美術事業的發展。
圖 | 葉獻民致辭
作為參展畫家,孫黎在致辭中坦言,自己平時對綠水青山的題材就十分關注,他的作品寄托了一種人文關懷,尤其在人與自然、和諧社會這一點上。這個展覽契合了時代的發展與契機,并讓藝術家們都走在了一起,用自己的畫筆闡述青山綠水和美好家園,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關注的課題。
圖 | 孫黎致辭
劉思東主席表示,這個展覽非常有意思,并不像以往一些展覽根據題材或者畫種、門類來劃分,這一次按藝術效果布展,從藝術表現的角度進行展示,也說明不同的藝術門類其實本質是相通的,這也很好地體現了這次展覽的主題。
圖 | 劉思東致辭
展覽以“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為主題,力圖通過造型藝術展現新時代生態文明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以視覺藝術作品,凝固時代宏偉建設與自然環境構成的和諧性。展出了陳永鏘、方土、孫洪敏、宋陸京、張彥、劉穎悟、肖偉、林霖、張思燕、黃唯理、許敦平、齊喆、陳朝生、王少斌、陳鵬、金仁貴、林鋒、羅玉鑫、劉羽珊、陳漸、陳煒、王卓、劉晟、羅文勇、肖進、魏艷等173位著名藝術家的199件作品,涵蓋中國畫、油畫、水彩、版畫、漆畫、綜合材料以及海報等多個藝術門類,多角度全面描繪與表達生態文明。盡管作品的形式語言表達方式各有不同,但共同的是,這些作品在繪畫創作中呈現出他們全面而豐富的生態視野,不僅展現出他們眼中的精彩紛呈的生態元素,而且從對人和自然關系的描繪中展現出他們理想中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圖景,體現了他們用藝術的眼光與手法表達對保護自然生態的歌頌,以及對人類生存環境的關注。
圖 | 展覽現場
圖 | 展覽現場
圖 | 展覽現場
圖 | 展覽現場
中國美協理事、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導尚輝在前言中寫到,“人們從這些作品里感受到的筆意墨蘊、領略到的形色魅力,既是對自然的描寫,更是對這個綠色發展時代人文精神的濃縮。”是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所取得的顯著成效與人居環境改善的美好愿景的集中展示,更是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作為當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值得關注的事業。
開幕式結束后,嘉賓一同參觀了展覽,對本次的展品策劃與作品征集,嘉賓紛紛給與了高度評價。
圖 | 展覽現場
圖 | 展覽現場
圖 | 展覽現場
同期,還在現場舉辦了跨界融合的研討會,以藝術創作在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的建設過程中的角色與作用,其中,廣州美術學院原副院長、珠海科技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院長吳衛光與張健、陳鴻雁等分別從城市建設的公共空間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與案例,以公共藝術與人們生活關系為線索,闡述了藝術如何在城市綠道、生態文明上發揮更大的作用。而劉思東則從近年來其組織廣州市美協開展的系列長卷分享自己對描繪綠美自然的藝術探索,安琦闡述了展覽前后以及參展藝術家在綠美青山題材中表達的多元性,孫黎、劉文東、張洪亮、涂國喜、陳年發等則從自己對生態環保的關注和筆墨表達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青年畫家莊煜則從形式語言方面分享了自己在綠水青山題材方面的創作。
圖 | 研討會現場
圖 | 研討會現場
本次研討會與以往大部分研討會不同,參與研討會的嘉賓盡管都是來自美術行業,但專業背景則各有迥異,讓討論的維度、廣度與深度都有了充分的體現。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4月1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