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一場醬油風波讓大眾側目,而在輿論漩渦中的13款醬油品牌中,“千禾0”無疑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
01
千禾"零添加"信任危機
2025年3月,國內調味品行業龍頭企業千禾味業因一場“零添加”標簽爭議陷入輿論漩渦。
爭議始于《消費者報道》對13款宣稱“零添加”醬油的送檢結果。報告顯示,包括千禾御藏本釀380天醬油在內的12款產品均檢出微量鎘元素(0.0110mg/kg),盡管含量遠低于國際安全限值,但公眾對重金屬的天然恐慌迅速蔓延,網友質疑“千禾0”商標是否暗藏文字游戲——究竟是“零添加”承諾,還是單純的品牌標識?
千禾味業迅速回應稱,鎘元素來源于原料中的大豆、小麥等農作物,屬自然存在,且原料均符合國家標準(GB2762),醬油本身并無相關限量要求。公司強調,“千禾0”系列產品僅使用水、非轉基因黃豆等原料,未外源添加任何防腐劑、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盡管如此,部分產品包裝僅標注“千禾0”而未明確“零添加”,成為消費者質疑的焦點。
面對輿論壓力,千禾董事長伍超群多次接受采訪,情緒激動地表示:“企業怎么可能去添加‘鎘’這類元素!”他解釋稱,“千禾0”既是商標,也是零添加產品的標識,旨在與非零添加產品區分,初心是便于消費者選擇。
然而,這一系列回應并未完全平息爭議。法律界人士指出,企業雖注冊“千禾0”商標合法,但結合“零添加”宣傳,易使消費者混淆概念,存在誤導嫌疑。
消費者質疑的核心在于“千禾0”商標的模糊性。部分產品包裝僅標注“千禾0”而未明確“零添加”,引發猜測:這是否為營銷擦邊球?
更深層的問題是,“零添加”缺乏國家統一標準。千禾依據國標定義“未添加防腐劑、甜味劑等”,但消費者往往期待“完全無化學添加”。如酵母抽提物雖被歸類為食品輔料而非添加劑,卻仍引發爭議。華中農業大學教授熊漢國指出,“零添加”需特指對象(如零防腐劑)才有意義,否則易誤導。監管空白導致企業“各自為政”,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
02
千禾的“零添加”之路
千禾味業自2007年提出“零添加”概念,2008年推出首款零添加醬油“頭道原香”,開創了調味品行業的新賽道。其“零添加”定義為僅使用水、非轉基因大豆、小麥和鹽等基礎原料,不添加防腐劑、增味劑等食品添加劑。通過優化釀造工藝(如高溫稀態發酵)和原料控制,千禾解決了防腐、提鮮等技術難題,部分產品氨基酸態氮含量高達1.2g/100ml以上,遠超國標。
憑借差異化的黑色包裝和“千禾=零添加”的品牌綁定策略,其零添加產品占比超50%,成為中高端市場代表。
千禾味業在2022年首次打出“零添加”的品牌后業績飛漲,成為“醬油黑馬”。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2023年,千禾味業營收從19.25億元升至32.07億元,凈利潤從2.21億元增長到5.3億元。
不過,“零添加”紅利在2024年前三季度就已經有了失效的跡象。2024年1-9月,千禾味業營收、凈利潤分別為22.88億元、3.52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85%、9.19%。去年9月,該公司還遭到了公司董事何天奎、李進,董事會秘書呂科霖三人的集體減持。
千禾的困境并非個例,近年來,“零添加”“無添加”成為食品行業熱門標簽,但因缺乏權威定義和監管規范,企業各自為政,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偽。自2022年海天“添加劑雙標門”后,“零添加”賽道涌入超30個品牌,催生“180天釀造”“有機認證”等細分概念戰,企業研發投入反被營銷費用擠壓。
而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征求意見稿)擬規范“零添加”聲稱,要求明確標注“無添加”成分。若正式實施,千禾等企業需細化標注,避免籠統宣傳。
03
官方調查:23批次抽檢均合格
針對輿論關切,四川省眉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于3月23日、24日連續發布通報,對千禾味業成品庫房及市售的23批次產品進行抽檢。結果顯示,所有批次均符合《釀造醬油國家標準》(GB/T 18186),鎘含量未超出安全閾值。
官方強調,檢測嚴格依據現行國標,而國標未將醬油鎘含量納入強制限值,因此企業不存在違規行為。
后續會否有其他市場監督管理局出面發布調查結果,“壹零社”將持續密切關注。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審核|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