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5.1、0.7、5……幾個看起來毫無關聯的數字,竟是破獲一起塵封24年殺人案的關鍵所在。
1999年,重慶的一所出租屋內人去樓空,當房東鄒某打開屋子時,只見客廳被改造成了一個5米長、2米寬的水池,水池上漂浮著一些鐵瓢。就在鄒某感到奇怪時,陣陣惡臭襲來,他疑惑地推開臥室門,5具腐爛的尸體赫然出現在他的眼前。
2023年5月,重慶市檢察院重大犯罪檢察部召開會議研究該案下一步辦理重點。
偵查人員勘驗現場后初步判定,5名死者都是“棒棒”(指以給人提供勞力搬運行李貨物為生的體力勞動者),且均是在水池中舀水時觸電身亡。遺憾的是,犯罪嫌疑人租房時,冒用了他人身份證,導致案件久偵未破,但公安機關從未放棄追查。2022年,公安機關在開展命案積案攻堅行動中,通過案發現場瓶子上的指紋比對,成功將犯罪嫌疑人廖某抓獲歸案。然而,在公安機關報請核準追訴后,我們在審查階段提訊廖某時,廖某卻否認殺人,狡辯說指紋是其盜竊時留下的。
對此,我們與公安機關偵查人員迅速成立專案組,重新勘驗現場。一遍遍梳理、復核后,我們發現,出租屋客廳西邊墻上一串潦草的數字可能與犯罪存在關聯。我們馬上比對計算。原來22代表22塊磚,恰好是水池的長度;3代表層數,3層磚共計66塊;5.1減0.7恰好是一側鐵絲網的長度;5代表水池底部5張鐵板。筆跡鑒定證實,數字正是廖某所寫。
廖某繼續狡辯說建水池是為了養烏龜,有人觸電身亡是意外。但電力專家證實,水池底部安裝了連接電路的鐵板,人站在上面手持鐵瓢,電閘一合,人就會觸電身亡。這分明就是故意設計的殺人陷阱!
與被害人無冤無仇,廖某為什么要殺害他們?我們深入走訪調查廖某的成長經歷、生活習性后發現:廖某生性孤僻,喜歡搞一些奇怪的發明,他盜竊出獄后還專門租了一個車庫作為工作間。
找到那個隱蔽的工作間時,一個類似“永動機”的奇怪裝置映入了我們的眼簾。當我們把“永動機”的照片擺在廖某面前時,他的心理防線徹底坍塌。原來,廖某夢想發明“永動機”,是想通過殺人來鍛煉膽量、突破思維極限、激發所謂的創造靈感。于是他以搬貨為名,將“棒棒”騙到出租屋,制造了這起電擊屠殺的悲劇。
2023年9月15日,最高檢依法核準追訴:“本案犯罪手段特別殘忍,犯罪情節極其惡劣,犯罪后果極為嚴重,依法應當追訴!”
2024年12月30日,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廖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目前案件正在二審審理期間。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