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和談即將開啟,美俄關系逐步升溫,在西方矛盾持續得到平穩后,特朗普終于可以抽出身來,專心對付最棘手的對手中國。中美是打是和?這是各方一直關注的話題。事實上,美軍已經悄然埋下了伏筆。
目前,美國的布局已經非常明確,就是通過拉攏日本、菲律賓、印度等盟友,通過部署“堤豐”中導系統在內的尖端裝備,在我國周邊部署一系列“永不沉沒的航母”。根據環球網3月19日報道,繼菲律賓之后,美國計劃在太平洋部署第二套“堤豐”中導系統,進一步完善威懾中國的體系化、高效作戰系統。這一舉動,也意味著美國針對中國的亞太戰略全面提速。
之所以說中導系統的再度出現非常敏感,就是因為這標志著美國對華軍事圍堵進入新階段。公開資料顯示,“堤豐”系統射程達1800公里,不僅可以威脅南海和臺海,還能覆蓋中國長三角、珠三角經濟帶及東南亞核心區域,再加上該系統具備搭載核彈頭的能力,一旦亞太地區形勢有變,它能與美國在日韓構建的“愛國者-3”導彈防御網相結合,對我國形成巨大的軍事威脅。美國的這一布局,可以說既陰險又毒辣,其前沿部署既能保持對中國的軍事威懾,又避免美軍直接卷入沖突。
此前,美軍將“堤豐”部署在菲律賓,就是想以菲律賓為突前堡壘。從地理位置來看,菲律賓呂宋島基地距臺海僅400公里,可在10分鐘內形成實質性威脅。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在與菲律賓的南海博弈中,中方寸土不讓,以強有力的方式堅決予以反制和打擊,極大遏制了美菲軍事同盟的囂張氣焰。
特朗普深知,以目前中美軍事力量對比來說,如果雙方直接爆發軍事沖突,很有可能兩敗俱傷。因此,美國開始極力拉攏盟友,就是企圖復制烏克蘭的“代理人戰爭”模式,坐觀盟友與中國兩敗俱傷,從而坐享漁翁之利。尤其是在俄烏問題上,特朗普主動對普京示好,甚至不惜犧牲烏克蘭的領土利益以促成俄烏和談,就是希望借此拉攏俄羅斯,從而挑撥中俄關系。然而,普京作為眼光卓越的大國領導人,顯然不會輕易上當,他也深知中俄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
因此,早在去年9月,俄方就發布公開聲明,稱如果美國在日本部署中導系統,俄羅斯和中國將做出“回應”,這就表明普京政府已選邊站。另據俄媒報道,近期俄羅斯正在考慮向中國提供更多的軍事技術支持,甚至可能包括反導系統的合作。
不得不說,俄烏沖突讓俄羅斯徹底看清了西方的嘴臉,現在俄羅斯跟中國走得更近,這幾乎是必然的選擇。再說中俄關系,正處于歷史最佳階段,中俄之間的軍事合作從來不是擺設。從聯合軍演到武器交易,兩國早就形成了某種默契。 這次美軍的中導部署,俄羅斯不可能坐視不管。畢竟,一旦美國在亞太占盡優勢,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俄羅斯遠東地區。
令人諷刺的是,主子美國拉攏俄羅斯沒有得逞,奴才菲律賓拉攏印度反華的計劃同樣宣告破產。近日,菲律賓武裝總參謀長布勞納參加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瑞辛納對話”安全論壇期間,公然對華發出警告威脅。他還大言不慚地表示,菲律賓及其盟友要擴大美日澳菲合作機制,吸引印度和韓國加入同盟。然而,對于菲律賓拋出的橄欖枝,印度并沒有接受,莫迪政府以“不清楚此事”冷處理,展現出了戰略清醒。
的確,從經濟層面來說,中印貿易額突破千億美元,中國零部件占印度制造業進口60%以上,中印對抗必然將導致印度產業鏈斷裂;從歷史教訓來說,印度曾因加入“四方安全對話”被迫開放農業市場,卻反而引發國內動蕩,著實上了美國的當。再從安全自主角度來說,隨著中印邊境管控機制化常態化運行,印度更不愿成為美國遏華“炮灰”,更傾向維持戰略平衡。只能說,面對美國陣營的拉攏,俄羅斯、印度的理性抉擇充分凸顯美國同盟體系的脆弱性。想要在中國周邊構建龐大的反華同盟,特朗普的想法過于天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