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日前菲律賓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布勞納表示,為了在“印太地區”抗衡中國,菲律賓及其盟友正試圖將印度、韓國納入美澳日菲(SQUAD)“小分隊”中。布勞納當天在新德里舉行的瑞辛納對話安全論壇上表示,菲律賓正努力加強其威懾能力,包括與SQUAD伙伴合作。他說,SQUAD是四國在軍事層面、情報共享以及聯合演習和行動方面的非正式合作,“我們正與日本和我們的伙伴們一起,努力擴大SQUAD陣容,以納入印度,可能還有韓國?!?/p>
“Squad”機制是美國、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四國去年以來在南海問題上聯合動作的非正式平臺,其核心目標是通過軍事存在和聯合行動對中國施壓。自去年以來,四國已在南海菲律賓宣稱的“專屬經濟區”開展多次聯合軍演,甚至在仁愛礁等爭議海域制造摩擦。布勞納此次在印度高調拉攏印、韓入伙,顯然是想借“擴群”提升自身底氣。布勞納在論壇上的發言并非空穴來風。據菲律賓一媒體報道,菲軍方近期已與印度展開國防工業合作,并計劃在印度加入“Squad”后深化情報共享。
南海演習(資料圖)
據了解,在會議舉行前,布勞納就已經多次向印度和韓國同時發出邀請,希望他們加入由菲律賓、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組成的Squad軍事集團,目的就是“一起抗衡中國”。不過印度軍方在布勞納會談時對此事只字不提,而布勞納在會談時還企圖把話題引出來,但是都被印度方面給避開了。而在會后的安全對話記者會上,布勞納更是大放厥詞,宣布中國是菲律賓和印度“共同的敵人”。
菲律賓深知自身實力有限,無法單獨對抗中國,因此試圖通過“Squad”機制拉攏更多國家為自己站臺。布勞納的表態暴露了菲律賓的“棋子心態”:甘愿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馬前卒”,卻忽視了自身可能被拋棄的風險。印度是印太地區的重要國家,與中國在邊境問題上存在分歧。菲律賓希望通過拉攏印度,進一步擴大“Squad”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然而,印度的態度卻顯得曖昧不清。盡管布勞納聲稱將與印度討論加入“Squad”的可能性,但印度官方并未對此作出明確回應。
布勞納(資料圖)
印度的謹慎是可以理解的,近期,印度總理莫迪對華示好,而且美國大選之前,中印就邊境問題就達成了新的合作。在美國變得愈發不確定的背景下,印度顯然不希望與中國對立。之前印度在四國機制框架中,就是很拉胯的一個,也并未基于這樣的框架為美國當反華急先鋒。可以說,正是因為印度不怎么在反華方面配合,所以四國機制才變得沒什么存在感了,所以才會出現一個“Squad”,這實際上就是用菲律賓替代了印度,菲律賓現在是反華急先鋒,這才是美國需要的角色。
要知道,之前菲律賓已經聯合美國及另外兩個“盟友國”已派兵南海了,這次還想拉上韓國。上面我們已經說了印度的態度,我們再來看看韓國是什么態度。據了解,目前韓國的情況更顯尷尬。尹錫悅政府雖嘴上喊著“挺美抗中”,但國內政治斗爭白熱化,彈劾危機未解,國會掣肘嚴重。韓國媒體披露,尹錫悅近期在南海問題上表態謹慎,更因對華貿易依賴(韓國對華出口占三成)而不敢輕舉妄動。若強行加入“Squad”,不過是為軍火出口找借口,對菲律賓的抗中”實質幫助有限。
美菲聯合軍演(資料圖)
總的來說,現在印度不松口答應菲律賓的提議,而韓國現在仍處于國家內部動蕩階段,雖然在軍事問題上與美國和日本等靠攏,但在現有復雜的局勢下,也不會盲目的跟風。那么現在只剩下一個先鋒官菲律賓,單方面圍堵中國是天方夜譚,盡管其試圖通過SQUAD來增強自己的威懾力,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就南海問題來講,菲律賓以為抱上了誰的大腿就能夠在南海橫行霸道了,可是他忽略了周邊國家對此次行動的態度,菲律賓不是小分隊的主導者,不可能會一呼百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